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2013~2015年期间,每年3月31日到5月28日,调查新疆喀什地区裂盖马鞍菌(Helvella leucopus)的发生情况和环境因子,持续3年调查结果表明:在胡杨林和毛白杨中均有子实体发生,裂盖马鞍菌子实体发生在土壤pH 8.0左右、有机质含量20~36 g/kg、全氮含量0.8~1.3 g/kg和速效钾含量189~293mg/kg的地区;野生子实体形成期的土壤温度5.0~26.4℃,空气湿度20%~35%,光照3000~8000 lux.  相似文献   
2.
营造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俱佳的园林景观,是园林建设的核心与难点.从群落结构和植株观赏效果两方面对广州市生态景观林带植物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密度、覆盖度、丰富度,及树种的观赏期、观赏色彩、树形.结果显示,目前林带存在物种丰富度低、部分群落过密覆盖度过高、夏秋冬3季可赏树种较少等问题.参照广州市地带性植被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提出林带树种选择和群落构建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生物逆境如盐渍、干旱等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染色质重塑参与植物响应逆境胁迫,并在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的染色质重塑因子基因表达及信号传导网络调控机制对于阐明植物的逆境响应反应及培育耐逆性作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拟南芥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体亚基AtBRAHMA(AtBRM)和AtSWI3C进行初步研究发现,AtBRM和AtSWI3C均含有核定位信号,AtBRM蛋白具有SNF2_N结构域,为ATPase亚基;同时,AtBRM还含有维持蛋白与组蛋白相互作用的BROMO结构域和维持蛋白蛋白间作用的QLQ结构域,而AtSWI3C则含有与DNAbinding的相关结构域;二者的启动子区域均包含与ABA调控和非生物逆境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齐云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文献研究,记录该地区蕨类植物40科86属230种.分析表明:(1)该保护区中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优势科有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凤尾蕨科等,优势属有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卷柏属、铁角蕨属和短肠蕨属等;(2)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划为4大类,热带分布的属占优势,为总属数的60.5%,世界分布属占20.9%,温带分布属占17.4%,中国特有属占1.2%;(3)种的区系地理成分也可划为4大类,温带分布种(114种)所占的比例最大(49.6%),热带分布种占有较大的比例(30.0%),中国特有种占18.7%,世界分布种占1.7%;(4)在种的相似性上比较,该保护区与井冈山的相似性系数最高(59.7%),而与大瑶山的相似性系数最低(36.7%).  相似文献   
5.
绿色和有机蔬菜基地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探讨了广州市某绿色蔬菜基地和有机蔬菜基地土壤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各化合物的检出率除洛美沙星为85%以外,其余均为100%,平均含量为0.80~24.95μg.kg-1,以诺氟沙星(24.95μg.kg-1)为主,其次为环丙沙星(15.40μg.kg-1)和恩诺沙星(7.68μg.kg-1)。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总含量在7.15~122.25μg.kg-1之间,主要分布在50~100μg.kg-1之间,平均为48.85μg.kg-1。有机蔬菜基地土壤中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均高于绿色蔬菜基地土壤。同一基地不同蔬菜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有一定差异,但化合物组成特征差异不大。研究区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低于兽药国际协调委员会(VICH)筹划指导委员会的抗生素生态毒性效应触发值(100μg.kg-1),表明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6.
朱槿是锦葵科木槿属植物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类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文从国内外朱槿花卉种质资源的收集入手,筛选出一批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朱槿花卉品种,以期为华南地区木本花卉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物种选择依据和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典型地区表层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残留状况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集了珠江三角洲典型区域384个表层农田土壤样品,分析了其中常见6种土壤多氯联苯(PCB28、PCB52、PCB101、PCB138、PCB 153与PCB180)的残留状况.研究结果表明:6种多氯联苯总量(Σ6PCBs)的检出率为78.13%,其平均值为0.42 μg/kg. PCB138的检出率与含量高于其他5种PCBs;土壤中6种多氯联苯的残留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PCB101的检出率最低,仅为10.16%,但其平均值(0.11 μg/kg)较高,主要源于某点位PCB101高达32.44 μg/kg,土壤受到了严重污染.线性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黏粒含量则与PCB52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体而言,低氯代的PCBs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高氯代的PCBs呈现典型的点位污染且在点位土壤中其含量显著高于低氯代同系物.  相似文献   
8.
以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臀果木(Pygeum topengii)、桃叶石楠(Photinia prunifolia)、香蒲桃(Syzygium odoratum)、肖蒲桃(Syzygium acuminatissimum)等5种木本花卉1年生幼苗的叶片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梯度高温和低温胁迫,测定叶片浸出液的电导率,并利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计算高温和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过程中,5种木本花卉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上升而持续上升,耐热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香蒲桃石斑木肖蒲桃桃叶石楠臀果木,高温半致死温度在42.81~48.66℃之间;在低温胁迫过程中,5种木本花卉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降低而持续上升,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臀果木石斑木肖蒲桃桃叶石楠香蒲桃,其低温半致死温度在-8.54~-6.07℃之间。5种新优木本花卉均具有较强的抗热性和抗寒性,在广州地区可以安全露地越夏和越冬,可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适当的选择和配置。  相似文献   
9.
鼎湖山地区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盐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来源,2008年10-11月在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对大气中的颗粒物进行了分级(8级)采样,并对各个粒径段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O42-、NH4+在小于1.1μm的细粒子中出现浓度峰值;Na+和Cl-在1.1-2.1μm出现浓度峰值;NO3-分别在1.1-2.1和3.3-4.7μm出现两个浓度峰值;K+在0.65-1.1和5.8-9μm两个粒径段出现峰值;而Ca2+和Mg2+的浓度峰值则出现在大于9μm粒径段。  相似文献   
10.
茉莉酸甲酯能诱导广藿香叶片中百秋李醇含量升高,但是其中的分子机制不清楚。本研究从茉莉酸甲酯处理的广藿香叶片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一个表达量显著增加的基因,经过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与唇形科丹参转录因子Sm TIFY6b具有高度同源性,因此将其命名为PatTIFY6b。通过生物信息学对PatTIFY6b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以广藿香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PatTIFY6b。PatTIFY6b定位于细胞核,在广藿香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叶片中表达量最高。茉莉酸甲酯处理下,PatTIFY6b和百秋李醇合成途径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说明茉莉酸甲酯可能通过PatTIFY6b调控百秋李醇的合成。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PatTIFY6b蛋白。将PatTIFY6b过表达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筛选到纯合株系PatTIFY6b-ox-17。本研究首次克隆广藿香PatTIFY6b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探究,为后期研究广藿香百秋李醇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