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为了扩展1,3,4-噻二唑类衍生物的抑菌谱,以芳香醛和氨基硫脲为原料,合成6个2-氨基-5-芳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采用~1H NMR与~(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5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6个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均高于其他供试病原真菌。通过结构与活性相关性初步分析可知,此类化合物骨架中对氟苯基对抑菌活性的贡献优于其他取代基,对应化合物B4(2-氨基-5-对氟苯基-1,3,4-噻二唑)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EC_(50)值分别为23.17和20.22μg·mL~(-1)。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新型高效的抗抑郁药物是一项紧迫的工作。本研究从石菖蒲、白芍和茯苓3种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药中分别提取中药多糖,命名为ATSP、PLPP和PCWP,并进一步研究其抗抑郁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强迫游泳、悬尾和慢性应激反应模型评价三种中药多糖的抗抑郁活性,通过测定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还原能力以及脂质抗氧化能力研究三种中药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三种中药多糖显著减少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试验中的不动时间;在慢性应激反应中,可以有效防止抑郁小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含量的减少,同时可以阻止脑组织中超氧歧化酶的增加;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ATSP的半数DPPH清除浓度为(5.46±0.05)g·L~(-1),PCWP的半数羟基自由基清除浓度为(6.53±0.02)g·L~(-1),ATSP、PLPP和PCWP的半数抗脂质过氧化浓度分别为(6.06±0.16)、(6.78±0.96)、(1.81±0.09)g·L~(-1),表明三种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结论]本研究所得到的三种中药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抑郁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和其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及显著的抗氧化能力有关,可作为抗抑郁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LA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拉肖皂苷元(LA)对植物生长的调控作用,以小麦品种小偃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LA浸种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01 m·L-1 LA浸种处理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3.13%、214.81%和55.17%。0.005 mg·L-1 LA浸种处理下小麦幼苗的根长和真叶长较对照分别提高了92.21%和46.75%。小麦幼苗的株高、鲜重和干重以0.001 mg·L-1处理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6.53%、32.91%和122.22%。0.001 mg·L-1LA浸种处理下,小麦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了39.43%、136.62%和60.42%,MDA含量降低60.49%。0.005 mg·L-1 LA浸种处理下小麦幼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游离脯氨酸的含量较对照提高了70.74%、32.12%和34.47%,差异显著。综上所述,适宜浓度LA浸种可显著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对于小麦壮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莲包含藕莲、子莲和花莲3种类型,是中国药食两用、具观赏、栽培面积大、品种资源丰富的水生经济作物。尽管已对其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相关基因筛选、克隆,但对性状的进化趋势还不了解,难以为育种者和基因改良者提供目标和方向。依据大量样本观测数据对中国莲的单一性状、性状互作进行分析推理,同时以多酚氧化酶活性在藕莲地下茎不同藕段部位的分布式样阐释该酶对藕莲抗病虫害性状进化的影响,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后续各类新品种选育亲本的选择建议。依据中国莲19个生物学性状对其进化趋势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西南金丝梅(Hypericum henryi Levl.et fan)地上部分为材料,将其正己烷组分通过硅胶柱层析、中压制备色谱(MPLC)、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并得到4个化合物,包括2个内酯环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PPAPs),1个单环体系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MPAPs)和1个双环体系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BPAPs),其中1个为新的PPAPs类化合物,将其命名为hyphenrone Y。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多种波谱技术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干旱胁迫对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菌丝生长与多糖物质积累的影响,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50、100、150、200、250 g/L)PEG-6000处理,分析干旱胁迫下猪苓菌丝生长相关指标及多糖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00 g/LPEG-6000处理下,猪苓菌丝生物量、多糖合成相关酶活性及多糖质量分数最高,其中猪苓菌丝生物量、己糖激酶(HK)活性、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活性、α-磷酸葡萄糖变位酶(α-PGM)活性及多糖质量分数分别较对照组增加60.40%、27.88%、19.89%、28.73%和106.00%。当PEG-6000质量浓度150 g/L时,猪苓菌丝生物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及多糖质量分数均随胁迫程度增大显著降低。因此,适度干旱胁迫有利于猪苓菌丝生长和多糖合成。  相似文献   
7.
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调查研究陕西省千阳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野生中药材蕴藏量;为千阳县中药资源保护利用,中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野外布设样方、样线调查,实地走访中药材收购点,查阅相关资料,统计分析并估算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结果:千阳县共有药用植物资源141科604属1 303种,科内种数为单科单种或者单科含有2到5种占62.8%,有12种是陕西省保护野生植物目录中收载的稀有濒危保护植物,多年生药用植物和一年生药用最多,占76.31%,以全草类、根类、根茎类入药的中药占76.44%。结论:千阳县中药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野生资源亟待保护利用,优势资源尚需科学开发,栽培、市场需要整理规范。  相似文献   
8.
应用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盐胁迫下不同浓度吡虫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4 μg/g)吡虫啉对细菌数量有刺激作用,中浓度(2.0 μg/g)和高浓度(10.0 μg/g)吡虫啉对细菌数量的影响表现为刺激—抑制作用;添加盐时,吡虫啉对细菌生长有促进作用,中、高浓度处理组的细菌数量在后期恢复至对照水平。吡虫啉对放线菌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土壤中放线菌数量越少;添加盐时,吡虫啉对放线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后期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整个实验周期内,两种情况下吡虫啉对土壤真菌影响较小。吡虫啉仅在21 d时对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且与浓度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添加盐时,高浓度吡虫啉在整个实验周期内均能刺激碱性磷酸酶活性。低浓度和中浓度吡虫啉对土壤中脲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高浓度吡虫啉在21 d和28 d时对土壤中脲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添加盐时,吡虫啉对土壤中脲酶活性影响变小,仅在14 d时对脲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低浓度吡虫啉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中、高浓度处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添加盐时,吡虫啉对β—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消失,反而在14 d时对其有短暂的激活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吡虫啉(0~10.0 μg/g)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会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回复至对照水平。此结果可为盐胁迫下合理使用吡虫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探究草原毒草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的毒性作用,为深入解析和再认识黄花棘豆的毒性成分及其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技术,对黄花棘豆地上部分植物样品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D-NMR、2D-NMR、IR和UV等波谱解析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测定单体化合物对α-甘露糖苷酶(α-mannosidase)的抑制活性,来评价其毒性效应。结果显示,从黄花棘豆总生物碱中分离得到4个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R,8aS)-l-hydroxy-indolizidines (1)、2-epi-lentiginosine (2)、swainsonine (3)和swainsonine N-oxide (4);α-甘露糖苷酶糖活性测定发现,化合物1~4对α-甘露糖苷酶抑制率分别为0.35、0.20、0.94、2.08μmol/L。化合物1、2和4为首次从黄花棘豆中分离得到,4种生物碱单体均表现出较强的α-甘露糖苷酶抑制活性,强弱顺序为化合物2>...  相似文献   
10.
以陕西省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分别构建影响山茱萸生长和药效品质形成的生态因子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NUSPLIN气象要素精确空间插值、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叠置等方法,探讨研究区山茱萸生长适宜性和药效品质种植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山茱萸生长的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偏南区域,占总面积的19.45%,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汉中市西部、安康市中部和商洛市中南部,占总面积的44.28%,勉强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汉中市、安康市北部和商洛市西北部区域,占总面积的29.13%,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和西部,占总面积的7.14%;2)山茱萸药效品质的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南部和东部区域,占总面积的24.66%,适宜区与高度适宜区相邻并交错分布,占总面积的31.34%,勉强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汉中市西部和北部、安康市南北两端和商洛市西部,占总面积的25.43%,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和西部,占总面积的18.57%;3)研究区山茱萸生长的适宜性程度南北方向变化趋势明显,药效品质的适宜性程度东西方向变化趋势明显。该研究可为秦巴山区发展中药材产业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