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废次烟草中提取茄尼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展望  陈韵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894-9896
[目的]探讨从废次烟草(根、茎、叶)中提取茄尼醇的最佳条件,从而降低茄尼醇的生产成本,以便工业化生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茄尼醇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选择与优化。[结果]废次烟草样品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溶剂甲醇∶正已烷为40∶60(V/V),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3 h,浸提液料比12∶1 ml/g。在最佳浸提条件下对废次烟草的根、茎、叶进行了提取和回收率试验,其提取率分别为0.06%、0.45%、0.66%,其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89.6%、98.4%、102.5%。[结论]茄尼醇是一种弱极性物质,提取溶剂宜选弱极性物质,但考虑到废次烟草本身特点及提取成本,选择组合溶剂较理想且溶剂要适量;茄尼醇在高温下易氧化,故提取温度需温和。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血淋巴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化学及原子吸收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血淋巴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华绒螯蟹蜕皮前期,血淋巴中总糖、总脂、总蛋白和4种无机离子(Ca2+、Mg2+、Cu2+、Zn2+)的含量都呈上升趋势。总糖含量在D0期达到高峰,Ca2+、Cu2+和Zn2+含量于D1期达到高峰,总脂和总蛋白含量于D3-4期达到高峰;蜕皮后,总糖、Ca2+、Mg2+含量升高,总脂、总蛋白和Cu2+、Zn2+含量开始降低。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血淋巴生化成分的变化与蜕皮周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用红胜利红掌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培养基对红胜利红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分化与增殖及壮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柄是合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外植体,适宜红胜利红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1/2MS(MS的大量元素减半)+6-BA 1 mg/L+2,4-D 0.2 mg/L,诱导率达到77.8%;分化培养基为1/2MS+6-BA 1.5 mg/L+NAA 0.2 mg/L+水解酪蛋白0.5 g/L,分化率达到100%;增殖培养基为1/2MS+KT2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达到4.27±0.35;壮苗培养基为1/2MS+椰汁10%,壮苗后接入1/2MS+NAA 0.2 mg/L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4.
蔡爱群  张雷  韩伟  代凯 《湖北农业科学》2016,(19):5117-5119
为了研究茯苓1号、茯苓5.78号菌丝的最适pH和生长因子,采用在不同pH和生长因子条件下,对茯苓1号、茯苓5.78号菌株进行斜面试管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茯苓1号菌丝的最适生长因子为维生素C,最适pH为5;茯苓5.78号菌丝的最适生长因子为维生素C,最适pH为4。可见茯苓1号、茯苓5.78号都是偏酸性的,最适生长因子都是维生素C。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提供土壤生态的科学依据,选取大宝山矿坝心区重金属污染弃耕农田上5种自然修复植物和1种人工栽培植物,采用干漏斗法(Tullgren法)进行6种植物根系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与研究,共分离鉴定168只动物,分属2门7纲12目和4种幼体。结果表明,土壤强酸性和多金属(Cu、Cd、Zn)重度污染是导致弃耕农田动物群落结构简单,动物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不同植被生长对根系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一定影响,表现为乌毛蕨、类芦、小白菜、铺地黍4种植物根系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相对复杂,多样性指数较高,芦苇和斑茅的根系下土壤动物结构简单,多样性指数较低,无植物的裸露地下土壤动物结构最简单;不同植被的根系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差别,表现为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Darch蜕皮周期分期方法,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蜕皮周期进行了划分,并初步探讨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变化。根据第三颚足末端刚毛和表皮的形态学特征,可将中华绒螯蟹的蜕皮周期分为蜕皮后期(A-B期)、蜕皮间期(C期)、蜕皮前期(D期)和蜕皮期(E期),其中D期可进一步分为D0、D1、D3-43个亚期。在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蜕皮后A-B期开始升高,于蜕皮前早期D0阶段达最大(P<0.05),随后又逐渐降低,至蜕皮前晚期D3-4阶段降至最低(P<0.05);胃蛋白酶活力在蜕皮周期中于蜕皮前晚期D3-4阶段显著降低(P<0.05),其他阶段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认为,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可分为C、D0、D1、D3-4、A-B 5个时期,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发生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一种副猪嗜血杆菌新型分型方法——多基因位点序列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为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是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主要致病菌.应用多基因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分型,具有简便快速、重复性强、分辨率较高、所得数据标准等优点.并且还可通过互联网实现实验室间数据共享及比较.通过试验对多基因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的原理、方法及结果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ORF3基因缺失对猪圆环病毒Ⅱ型感染复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AF-P1/AF-P2,从疑似PCV2感染的病料中扩增获得1 767 bp的PCV2全基因组(命名为PCV2-CD),克隆至pMD18-T Simple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TS-PCV2-CD.序列分析表明:PCV2-CD与GenBank中公布的12个PCV2毒株间的同源性高达95.0%~100%.用Nco Ⅰ酶切pTS-PCV2-CD获得4 459 bp线性目的DNA片段,补平CATG 4个碱基、连接环化构建ORF3基因插入缺失重组质粒pTS-PCV2-CD-C并测序.用Sac Ⅱ酶切pTS-PCV2-CD-C.回收1 771 bp线性目的片段,体外连接环化构建了ORF3基因缺失突变毒株mPCV2-C.PCR-RFLP检测表明,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mPCV2-C、培养并盲传4代的IBRS-2细胞中(PCVl阴性),特异性检测到mPCV2-C的DNA;电镜观察发现,在盲传6代的IBRS-2细胞胞核内观察到突变毒株的病毒颗粒.试验结果表明:ORF3基因缺失突变毒株mPCV2-C具有感染性,能够在IBRS-2细胞中复制增殖,证实ORF3基因不是PCV2复制的必需基因.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氏杆菌感染是目前危害全世界养鸭业非常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该菌血清型众多,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科学家都致力于对该菌的遗传相关性及分子特性的研究,以期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治做贡献。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应用于鸭疫里氏杆菌的分子分型技术,并对还没用于该菌研究的其他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大宝山污染弃耕农田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重金属污染弃耕农田自然恢复植被中筛选出重金属超富集植物,2011年2月采用野外采集与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大宝山矿坝心区污染弃耕农田土壤上的斑茅、小白菜、铺地黍、类芦、芦苇和乌毛蕨6种植物进行Cu、Zn、Pb、Cd的富集调查。结果表明:Cu、Zn、Pb、Cd 4种重金属中,Cd最容易被植物吸附转移,之后依次是Pb、Zn、Cu;6种植物中,斑茅和小白菜对Cd、Zn和Cu具有富集优势,斑茅不仅是Cu的超富集植物,而且对Zn、Cd、Pb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也均大于1;小白菜对Zn和Cd具有富集优势,其中对Cd的富集系数高达15.55。因此,斑茅和小白菜可以作为修复Cu、Cd、Zn和Pb多金属污染土壤的富集植物种植,但因小白菜体内4种重金属含量均超出国家食品(叶菜类)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所以,小白菜可以作为富集植物种植,但不适宜作为蔬菜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