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农业自然灾害对于我国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农业巨灾对农业生产往往有致命打击,给农户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如何分担农业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成了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对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角色分析后,提出了一个以政府为主,三者共同承担责任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地方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灾害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证农业正常生产,稳定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2.
葡萄酒有着非常高的营养价值,而决定其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是葡萄酒的质量指标。葡萄酒的主要质量指标大体可分为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根据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给定的葡萄酒样品进行质量评价。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对给定的酿酒葡萄样品进行分类,并对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以及葡萄酒的质量进行聚类,同时采用BP神经网络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红葡萄与红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比白葡萄与白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要大得多;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某些理化指标(白葡萄酒的总糖、红葡萄酒的蛋白质和pH值)、葡萄酒的果香、发酵香物质对葡萄酒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包含“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5个构面,而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建构既依托于对自我的感知也源自于同他人的比较.本文构建“构面比较-群体比较-居民幸福感”的分析框架,旨在揭示推进乡村振兴中增进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键路径与可行策略,并结合湖北省粮食主产区1 27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乡村振兴能够显著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2)相较于非经济因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经济因素(生活富裕和产业兴旺)对于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强;(3)相较于绝对获得感表征的同个人历史经验的纵向比较,相对公平感表征的同社交群体的横向比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强.据此,在绝对贫困问题刚刚得以解决的时期,持续提升农村居民的生计可持续能力依然是增进其幸福感的关键所在;考虑农村居民绝对获得感改进面临客观条件约束,塑造其对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相对公平感是短期内提升幸福感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8年对黑龙江、山东、河南等6个玉米主产区农户调查数据,通过综合频数统计分析农户对外资玉米种子的采用行为、原因及其对外资和国产种子的比较评价,为种子市场开放政策调整优化及提升国产种子竞争力提供微观依据.结果表明:受访农户对外资种子知晓率较高但采用率较低,购买过外资种子的仅占14.8%,持续购买的仅占7.97%.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农户采用外资种子的主要原因为高产高收益,不采用的主要原因则是担心新品种风险.相比较国产种子,受访农户认为外资种子在品种抗性、质量、产量和收益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服务和销售政策、农资用量等方面和国产种子没有明显差别.基于以上发现,政策上应坚持种业适度开放、多方面着手支持民族种业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并引导农户理性选择种子品种.  相似文献   
5.
农户对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采纳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各界的关注,由于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高度依赖性和敏感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已逐步成为农业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低碳农业生产技术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碳排放,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研究农户采纳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干预路径,对有效推动低碳农业生产技术和中国低碳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基于湖北省水稻产地1 11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采纳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改进的UTAUT(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理论)模型构建农户水稻低碳生产技术采纳的概念模型,采用PLS-SEM(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方差分析法)对农户采纳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干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农户的气候变化认知有助于提高农户采纳低碳生产技术的意愿;(2)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实施成本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农户对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受周围人群的影响较为显著;(4)技术门槛和实施条件等表征便利条件对农户采纳低碳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247-252
为了构建可持续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发挥各主体治理能动性,以广东省4地11个治理先进村为例,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究"三治"融合治理模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三治"融合模式对治理需求和合理表达诉求存在显著关联性;感知质量、公众信心和公众期望对治理满意度有正向促进作用。应强化主体理念培育、依法推进信息公开、完备治理组织体系、注重发挥新乡贤的软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