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林业   41篇
农学   2篇
  8篇
综合类   44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放牧对武功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退化草甸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表现为0-20cm土层20-40cm土层,除20-40cm土层轻牧和中牧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无显著差异外(P0.05),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可溶性碳氮含量在0-20和20-40cm土层间无显著差异(P0.05),均表现为在0-20cm土层轻牧显著大于中牧和重牧(P0.05);3)碱解氮和易氧化碳含量表现为在不同土层,轻牧和中牧含量均显著高于重牧(P0.05);4)土壤β-葡萄糖甘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酶和脲酶活性表现为在不同土层下,轻度和中牧均显著高于重牧(P0.05);5)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土壤β-葡萄糖甘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酶和脲酶活性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
河南新县野生油茶群体表型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河南新县野生油茶群体的变异特征,以新县7个典型野生油茶生长区的群体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油茶叶、花、果相关的15个性状,采用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油茶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及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新县野生油茶叶、花、果形态在群体内及群体间的表型多样性均较为丰富,7个群体间叶、花、果形态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7个群体内15个性状中,鲜籽质量变异程度最高(49.79%),其次是鲜籽数、单果质量和果皮厚,变异程度最低的是叶长(10.67%);聚类分析在欧式平均距离在阈值15处,将新县野生油茶群体分为了两大类,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各群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施肥和保水措施对油茶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设置对照(B0CK)、氮肥(N,0.13 g N·kg~(-1))、磷肥(P,0.065 g P·kg~(-1))、氮磷肥(NP,0.13 g N·kg~(-1)+0.065 g P·kg~(-1))、低复合保水材料(生物炭和聚丙烯酰胺,B1,每盆13.65 g炭+1.35 g聚丙烯酰胺)、高复合保水材料(生物炭和聚丙烯酰胺,B2,每盆27.30 g炭+2.70 g聚丙烯酰胺)、低复合保水材料和N(NB1)、高复合保水材料和N(NB2)、低复合保水材料和P(PB1)、高复合保水材料和P(PB2)、低复合保水材料和NP(NPB1)、高复合保水材料和NP(NPB2),共12个处理,进行不同施肥和保水措施下土壤N_2O排放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N、P添加均显著增加土壤N_2O的累积排放量,NP添加与对照无差异。施加复合保水材料抑制土壤N_2O的排放,随着复合保水材料施用量的增加,土壤N_2O的排放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B1和B2处理N_2O减排50%以上。N添加条件下,与对照相比,添加复合保水材料NB1、NB2的N_2O累积排放显著降低。P与复合保水材料无交互作用。N、P和复合保水材料对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具有显著作用,在NP同施时,与对照相比,添加复合保水材料NPB1、NPB2的N_2O累积排放分别降低了1.18%、30.69%。因此,高复合保水材料类型的施肥措施对减少油茶土壤N_2O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肥料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 de Lehaie]林出笋和新竹生长的影响,为毛竹林的精准施肥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选择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的毛竹纯林,在样地经垦复后,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毛竹专用肥(ZYF)、矿渣肥(KZF)和不施肥(CK)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9块20 m×20 m的样地,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毛竹出笋和新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肥料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笋数、退笋数和成竹数。毛竹专用肥处理出笋数和退笋数最高,分别较对照高出19.48%和51.17%,矿渣肥处理较对照处理分别高出16.05%和16.96%;而矿渣肥处理的成竹数最高,其次为毛竹专用肥处理,二者分别比对照高175、108株/hm~2。不同施肥处理间,竹笋地径总体呈毛竹专用肥处理最高,其次分别为矿渣肥和对照处理,而笋高在不同处理间的波动较小。2种肥料处理显著提高了新竹胸径和大径材毛竹的比例,并以毛竹专用肥处理效果更为明显。毛竹专用肥处理新竹枝下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而矿渣肥与对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毛竹专用肥更有利于作为以生产竹笋、大径材竹为目的的毛竹林培肥措施,矿渣肥对促进毛竹林优质、丰产的短期肥效低于毛竹专用肥,可能与其为缓释肥有关。  相似文献   
5.
冷春晖  张露  易敏  孙世武  蒋祥英  赖猛 《核农学报》2020,34(7):1598-1605
为研究湿地松生长及树冠性状与产脂量之间的遗传相关关系及其对产脂量的控制途径,以赣北、赣中和赣南等多种典型立地条件下的28年生湿地松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112个湿地松家系进行产脂量、生长及树冠性状全林调查,并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枝下高外,产脂量与生长及树冠性状均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关系,遗传相关系数排名前四的性状分别为胸径(R=0.93)、树冠表面积(R=0.83)、冠长(R=0.78)和冠幅(R=0.73);通径分析中,胸径、树高、树冠表面积和冠幅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成为影响产脂量的主导因素,其决定系数贡献率分别为0.557、0.507、0.424和0.240;产脂量与生长、树冠性状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255+0.040x(DBH)+0.004x(HGT)+0.006x(CSA)+0.036x(CW)(F=955.907**, R2=0.559),模型的预估精度为99.64%。本试验结果明确了湿地松生长及树冠性状与产脂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树高、胸径、冠幅和树冠表面积对产脂量影响较大;建立的产脂量多元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实现了对树高、胸径和树冠表面积等性状的快速测定预估产脂量,为湿地松产脂量的科学、准确与高效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元宝枫、油松、侧柏等3个树种枝条和树干水容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树种枝条水容值的日变化均表现为自6:00开始先行递减,12:00或14:00后缓慢回升,直至18:00上升至一定数值,其季节变化为雨季大于旱季;3个树种树干水容值的日变化也表现为先降后升,但其季节变化为雨季小于旱季;树干水容要大于枝条水容,而且上部枝干水容的日变化较中下部的变化明显.树体枝干水容特征能很好地反映林木与环境水分的关系,对蒸腾耗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幼龄油茶的施肥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果满多、上海大颂生物菌肥、希星油茶专用肥、江西绿园油茶有机专用肥、复合肥共5个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对照,对江西奉新县幼龄油茶进行了施肥试验。调查株高、地径、冠幅、梢长、梢直径和叶绿度等指标,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加不同类型的肥料与油茶株高、地径、冠幅、梢长、梢直径及叶绿度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施肥对于油茶的株高、春梢长、春梢直径及叶绿度均存在显著的影响,而油茶冠幅和地径与施肥无显著关系;在对油茶株高、地径、冠幅和春梢长度的促进作用上,以上海大颂生物菌肥为最好;在对油茶春梢直径和叶绿度的影响上,以果满多效果为最好。所以在生产上为促进油茶生长,推荐应用上海大颂生物菌肥或果满多。  相似文献   
8.
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是鄱阳湖区禾本科蜈蚣草属多年生乡土草种,因其具有株体低矮、耐旱、耐贫瘠、生长迅速、覆盖度高、耐粗放管理等特点,利于堤防维养和汛期查险,在堤防安全防护和景观生态护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湖区堤防假俭草草坪建植期与杂草高峰期重叠,极易因杂草滋生而导致建坪失败。因此,探索合理有效的假俭草草坪杂草防除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鄱阳湖区堤防杂草种类调查,提出未来在鄱阳湖区堤防建植假俭草草坪的强危害重点防除草种和弱危害非重点防除草种分类。并结合鄱阳湖区堤防假俭草草坪建植期杂草控制实践和国内外有关假俭草草坪杂草防除的相关研究,总结出鄱阳湖区堤防假俭草草坪建植前的土壤处理、建植初期杂草芽前防除、草坪成坪初期杂草处理和假俭草休眠期的除草处理等4个时期草坪杂草防除方法,为减少杂草危害、建植高质量湖区堤防假俭草草坪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林以种为本,林木种业是林业的命脉和促进林业产业升级的原动力.文章总结了中国林木种业发展现状、成效、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国内外林木种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林木种业发展目标、任务和对策.70年来,林木种业支撑着中国林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良种基地建设、林木分子育种研究、育种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仍存在现有良种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生产需求、林木育种主要集中于少数造林树种、林木长期育种基地建设薄弱,区域测试基地缺乏等问题.当前,林木育种正向高产、优质、高抗等多目标方向发展,林木育种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核心是提高育种效率.未来中国林木种业需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加快优良林木品种选育、加强林木良种繁育与推广、强化林木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分类推进生态抗逆树种、速生用材树种、珍贵树种、经济林木、观赏植物、竹类植物等种业科技工程,促进林木种业的创新发展,提升现代林木种业竞争力,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状况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森林生态系统碳交换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贮量的研究方法、碳收支状况及其自然-人文影响因素的分析,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碳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