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川西北地区的老井进行复查,发现多口井在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存在大套的凝灰岩,对上述井的地质、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发现,凝灰岩的岩性以凝灰质泥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灰岩、沉凝灰岩、凝灰岩、凝灰质白云岩为主,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凝灰岩在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上均有明显的响应特征: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明显的低纵波速度、高自然伽马特征,凝灰岩底界在地震剖面上均表现为波峰反射特征.为此,采用模型正演分析技术及波阻抗反演技术,首次对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组凝灰岩的分布进行了地震预测:双鱼石构造-剑阁区块的北部地区凝灰岩分布最厚,南部减薄;双鱼石构造东部凝灰岩分布较厚,西部减薄,直至不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晚二叠世吴家坪组在川西北地区沉积了一套凝灰岩,从西北至东南方向减薄;由于凝灰岩物性好,孔隙度高,可成为四川盆地火山岩气藏勘探全新的后备领域,为川西北地区下一步新的勘探领域开发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中频率测量实验项目为例,分析了传统测频和等精度测频的基本原理和测量误差,研究了实现频率测量的多种设计方案,分别论述了采用分立元件、单片机、可编程逻辑器件和NiosⅡ软核实现测频的方法。通过测量方案的研究,引导学生从测量的技术指标要求出发,思考设计方案及实施手段,增强技术指标意识。同时,以石油储库溶腔作业中井下仪器深度的测量为工程应用背景,在频率测量实验项目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设计基于LabVIEW的深度测量系统,使实验项目具有很好的兴趣性、探索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3.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4.
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氮循环在生物地球化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氮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微生物驱动的氮素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不同形式氮的同位素效应。为更好地了解和溯源氮循环过程,本文从氮循环的物质通量、微生物作用及氮同位素效应等角度进行系统地论述,并对氧化亚氮 (N2O) 分子内的特异同位素值区分微生物过程做了详细介绍。结果表明,人为固氮是环境中活性氮增加的主要原因,也进一步促进了氮素转化的各个环节。通过解析氮素循环中微生物过程的形成机理和评估每个过程的同位素效应,为进一步探索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和氮素同位素效应的内在联系提供依据,对阐明氮循环过程中微生物驱动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两者的结合也为解决自然条件下氮素转化各过程的溯源难题指明了方向,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并在揭示氮素转化机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沿线存在不连续的长距离砂土液化地带,砂土液化是地下管道遭受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增强管道抵抗土壤液化的能力,通过对砂土液化现象及其危害进行分析,结合油气管道沿线砂土液化特点,对管道敷设深度内有中等、严重砂土液化趋势的地段采取平衡压袋稳管方式进行液化处理.该处理措施具有经济、环保、便于施工、不影响管道主体工程安装和总体工期等特点,而且对于避免和减轻地震灾害,确保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类似管道工程建设中值得推广应用.(表2,图3,参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对颈动脉脉搏波放大指数(AI)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T技术检测不同年龄正常人145例、高血压患者48例、糖尿病患者26例、终末期肾病20例的AI;正常健康人分为5个年龄组:20~29岁23人,30~39岁22人,40~49岁35人,50~59岁34人,≥60岁31人。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的AI值有无差异;比较本组各年龄组ET检测的AI与其他方法测得同龄人的AI;比较上述各疾病与同龄正常人AI的差异。用SAS6.12做统计分析。结果AI无性别差异但有年龄差异:在上述5个年龄组的AI测值分别为5.2、7.6、12.8、16.2和20.8;各年龄组ET检测的AI与其他作者其他方法测定的AI相关性良好;高血压、糖尿病及终末期肾病患者的AI均较其同龄人增高。结论ET技术中的脉搏波放大指数AI能较好地反映颈动脉弹性情况,随着年龄增高,高血压、糖尿病及终末期肾病患者的AI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核背景下线粒体复合体活性对玉米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影响,明确其与花药败育的关系.以同质异核不育系K932S、K169S、近等基因恢复系K932R和保持系K169为材料,采用植物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对花药发育不同时期的5个线粒体复合体活性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除花粉母细胞时期复合体Ⅱ、Ⅳ外,其余时期不育细胞质复合体Ⅰ、Ⅱ、Ⅳ活性在K169核背景下显著高于K932,绝大多数时期复合体Ⅲ、Ⅴ的活性则相反,但存在恢复基因时,K932R可改变部分时期不育细胞质不同线粒体复合体的活性.在二分体时期,不育细胞质复合体Ⅱ、Ⅲ、Ⅴ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可育胞质,而其他多数时期5个复合体的活性则相反.由此可见,在花药发育不同时期,核背景对玉米CMS-C不同线粒体复合体活性均有显著影响;相同核背景下,二分体时期不育细胞质复合体Ⅱ、Ⅲ、Ⅴ活性比正常细胞质显著降低,可能与CMS-C花药败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食用菌菌渣产生量巨大,并具有庞大的园艺基质市场需求,菌渣基质化利用意义重大。菌渣因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和丰富的养分,具有极好的基质化利用潜力,但目前基质化应用依然不多。针对此现状,总结归纳了菌渣基质化利用的主要问题,包括:菌渣理化性状变异大,一致化调控技术研究薄弱;菌渣电导率普遍较高,而高效降盐技术缺乏;现有的菌渣基质化利用主要是通过腐熟发酵后复配,未能充分发挥菌渣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菌渣基质化利用策略,以期为食用菌菌渣的高效基质化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黄龙钙华景观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辜寄蓉  范晓  范立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19-10322
黄龙景区的景观是一种高寒山区地表岩溶堆积地貌景观,是由钙华堆积而成的,它是数万年的岩溶地质作用的产物。但近年来黄龙钙华出现了干涸、变黑、沙化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景观的可观赏性。深入研究该区的钙华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于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控制人为活动对钙华资源的不利影响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增加该景区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分析了黄龙钙华形成的地质、水文背景特征和钙华演变的影响因素,发现黄龙钙华景观目前正处于动态平衡与消亡重组阶段。对黄龙钙华的保护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定量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剖析了天2井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并追踪了其油源。研究结果表明,天2井原油中C31-C35藿烷丰度依次降低,含有较高丰度的伽马蜡烷,无重排藿烷和重排甾烷,C27-C29规则甾烷呈反“L”型分布,C28甾烷丰度较高。甾烷的异构化成熟度参数、甲基菲指数均暗示原油成熟度低。在对本区可能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从生物标志物指纹和绝对浓度特征确认了天2井原油与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下段烃源岩有成因联系,指出巴音戈壁组下段烃源岩为天草凹陷主力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