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三维摄像解析法,对获得2011年全国长投公开赛女子链球冠军张文秀的投掷技术进行拍摄、解析,对单、双脚支撑时间、旋转阶段时间特征、速度及加速距离变化、链球的旋转半径等进行运动学分析并与国外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相比较,收集数据并作统计学处理。从录像和数据分析中,找出张文秀旋转技术上的不足,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旋转技术的建议,为训练提供参考,为提高我国链球运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行距及播量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南部山区研究了不同行距及播量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行距70cm、播量7.5 kg·hm-2、现蕾期打药防虫的处理种子产量最高,平均产种子425.21 kg·hm-2,较其它处理增产2.0%~13.3%,说明该处理组合是试验条件下苜蓿种子田丰产栽培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3.
在宁夏中部干旱区,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膜时期、方式及膜色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栽培相比较,各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水分。早春双垄全膜0~100 cm土壤水分含量沟内白膜18.10%和黑膜19.73%,节水18.66 mm和38.46 mm,半膜覆盖白膜17.94%和黑膜16.70%,节水16.77 mm和1.89 mm;马铃薯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块茎生长期生育阶段,2010—2011年各处理0~200 cm土壤贮水量较裸地高,早春白膜双垄全覆膜处理节水39.23~40.65、24.51~31.08 mm和21.75~30.88 mm,早春黑膜双垄全覆膜处理节水56.85~20.21、37.81~-4.72 mm和29.06~-3.26 mm,播期白膜双垄全覆膜处理节水84.04、88.46 mm和58.87 mm,播期黑膜双垄全覆膜处理节水94.90、60.59 mm和71.94 mm,早春白膜半膜平覆处理节水45.53~-12.25、22.95~6.28 mm和44.97~32.45 mm,早春黑膜半膜平覆处理节水-7.42~18.15、-15.83~16.53 mm和15.85~-17.12 mm,播期白膜半膜平覆处理节水24.03、-3.79 mm和20.32 mm,播期黑膜半膜平覆处理节水-5.2、-40.42 mm和-3.34 mm。各处理0~200 cm土壤水分垂直变化,0~40 cm土壤水分最活跃层次,无明显变化规律,40~80 cm土壤水分变化呈现出规律变化,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高—低—高—低,水分蓄墒层,80~120 cm土层水分缺墒层,120~200 cm深墒 稳定层。地膜栽培能提高马铃薯产量,早春白膜双垄全覆膜模式马铃薯鲜薯产量35 007.85 kg·hm-2,较裸地增产29.31%,降水生产效率116.35 kg·hm-2·mm-1,提高36.15%,早春黑膜双垄全覆膜模式33 823.75 kg·hm-2,增产24.9%,降水生产效率105.7 kg·hm-2·mm-1,提高25%。在干旱地区应推广提早覆膜、双垄全覆膜、膜色黑膜或白膜的抗旱节水栽培模式,该模式节水、增产、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明确适用于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病毒检测方法,为脱毒马铃薯生产提供更为有效和准确的病毒检测技术指导。应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式反应(RT-PCR)、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3种方法,对脱毒马铃薯生产中的马铃薯X病毒(PVX)、S病毒(PVS)进行检测,在不同品种及不同繁育等级的种薯中分别比较3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RT-PCR对马铃薯原原种中的2种病毒检测效果显著优于其他2种方法;3种方法对一级种的2种病毒检测效果无显著差异。RTPCR非常适用于原原种病毒的检测;ELISA方法对原种及一级种大样本抽检更为适用,而GICA因成本高,更适宜一级种小样本的快速抽检。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FMD)是世界性最重要的动物健康问题之一,全球大部分地区时有发生。正常情况下,动物发生口蹄疫后,一般不予治疗,而采取扑杀措施。但在特殊情况下,严格隔离病畜后用中药治疗早期牛口蹄疫病,治愈率可达80%左右,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3个引进品种、1个地方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和关联度分析,表明:引进品种有很强的抗寒、抗早能力和适应性,无病虫害,生育期适中,产量119.2~128.3kg/667m^2,比当地品种增产9.3%~17.6%,其中ILL6980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7.
1 品种来源及发展 1.1 品种来源 固原鸡为蛋、肉兼用型品种,以原州区河川乡、官厅乡、寨科等乡镇为中心产区,原州区东部山区均有分布.由于原州区东部山区气候凉爽,山地辽阔,青饲料及动物性饲料来源丰富,当地群众有放牧饲养的习惯,使鸡能够自由觅食,获取完全的天然优质饲料,充分活动,增强体质,加上产区回族占半数,鸡肉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肉食之一,是传统的开斋节及亲朋好友往来的均需品,因此回民群众家家养鸡,加强了对固原鸡的选择,促进了数量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该品种.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了蚯蚓养殖处理养殖场牛粪和农户牛粪2种处理,比较研究了不同处理下苗床的养分特性、温度、含水量、接种密度变化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和繁殖及消解的影响,旨在筛选出蚯蚓养殖处理牛粪的最佳适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①蚯蚓养殖处理后的农户牛粪较养殖场牛粪更适宜蚯蚓生存和繁殖,处理后的农户牛粪养分含量相对养殖场的高,其中有机质平均含量38.07%、全氮含量1.02%、全磷含量 0.85%、全钾含量1.03%;②在温度保持在18.6℃、蚯蚓苗床含水量保持在28%左右最有利于蚯蚓的生存和繁殖;③蚯蚓养殖最佳接种密度为每平方米蚯蚓含蚯蚓粪8 kg下农户的牛粪消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前,燕麦生产发展潜力巨大,但育种技术较为落后,现代的新型育种方式应用不够成熟。因此,高度重视种质资源的创新和专用型新品种的选育已成为中国今后燕麦育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国内外燕麦生产、贸易情况及发展潜力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并对中国燕麦品种选育技术及育种发展方向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国燕麦产业的发展及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供试11个番茄新品种物候期、抗病性、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卫红39号、卫红8号、卫红16号3个品种果实性状好、长势强、抗病性较强,增产增收效果好,可作为今后更新换代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