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74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通过2007~2008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Acetochioy.Promet Yyne EC用药量3750~5250g/hm2均对后茬种大豆无药害,不影响产量。而40%乙.阿胶悬剂换茬种大豆临界药量为3750g/hm2,超过此药量对翌年种大豆药害严重。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玉米纹枯病的病症、病原茵生物学特性及侵染过程、抗病机制、抗性遗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玉米纹枯病的研究、防治以及抗纹枯病玉米品种的选育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玉米单倍体成株诱导率和加倍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吉诱SM6278-2对31份不同种质基础材料进行单倍体杂交诱导,在三亚南滨农场基地进行自然加倍自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单倍体诱导成株率存在差异,差异不显著;单倍体诱导成株率最高达4.7%,最低为0.3%,平均为1.0%;不同材料单倍体雄穗加倍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最高为47.1%,最低为1.6%,平均为16.7%;不同材料单倍体结实株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最高为23.5%,最低为0%,平均为6.1%;不同材料单倍体雄穗加倍形成的花粉亲和力差异极显著。单倍体雄穗加倍与自交结实密切相关,单倍体雄性的育性问题是单倍体自交结实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禾99是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2002年以通院6号为母本,以自选材料通禾8501为父本杂交,后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13年通过审定。生育期141 d,株型紧凑,叶片卷曲、直立上举,种皮色好,稃毛少,中抗叶瘟、穗瘟。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6.5%,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6.7%。适于在吉林省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松原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通科27是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13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生育期141 d,属于中晚熟品种。株型紧凑,茎叶绿色,分蘖力较强。2 a区试平均产量8 683.6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4.7%。适宜在吉林省四平、通化、吉林、长春、延边、辽源、松原等中晚熟稻区及辽宁省中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以白轴绿叶鞘自交系B20为母本、以红轴紫叶鞘DH系D752为父本组配的F1,进行单倍体诱导、自然加倍和DH系鉴定试验。通过卡方检测数据分析和DH群体遗传模型及混合分布方法分析,验证红轴、紫叶鞘单倍体自交结实优势。结果表明,红轴单倍体自交结实穗数量和出苗DH系数量极显著多于白轴,不符合1∶1比例;紫叶鞘DH系数量与绿叶鞘数量比符合1∶1比例,但紫叶鞘DH系占出苗总数比绿叶鞘高11.7%;红轴、白轴单倍体自交结实穗粒数最适模型均为4MG-AI,红轴4对主基因加、上效应估计值均高于白轴,白轴单倍体自交结实穗粒数遗传力比红轴高5.02%。玉米单倍体红轴和紫色叶鞘性状具有结实性优势。同时发现,玉米白轴单倍体个体穗结实力和绿色叶鞘单倍体出苗力显著高于紫色叶鞘单倍体。  相似文献   
7.
水稻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在分析水稻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水稻秸秆还田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经过2a三种育苗方式的试验结果得出:不同育苗方式对秧苗素质有一定的影响,决定秧苗素质的主要因素是播种量,秧苗素质好的育苗方式有利于提高稻谷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但不利于提高其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穗肥追施时间对水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的穗肥追施时间越晚,加工品质越好,而产量和食味品质明显降低.这种趋势以出穗前25 d为准,有跳跃式的质的变化.所以为了提高产量和增加食味品质,水稻的穗肥追肥时间不应晚于出穗前25 d.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水稻全层施肥技术的试验,结果表明:全层施肥促进水稻中后期分蘖,增加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降低空秕粒,提高水稻产量,还具有减少施肥次数,降低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