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硅元素作为一种植物生长所需的有益元素,能有效提升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3 a生红枸杞‘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在常规滴灌施肥基础上分别设置叶面喷施硅肥+滴灌清水(T1)、叶面喷清水+滴灌增施硅肥(T2)、叶面喷施硅肥+滴灌增施硅肥(T3)3个处理,并以叶面喷施清水+滴灌清水为对照(CK),探讨增施硅肥对枸杞生理代谢、产量和品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施硅处理能有效促进枸杞叶片的叶绿素合成及植株的营养生长,增加其叶片的植被覆盖指数(NDVI)和干物质累积量、光合速率(P_n)、水分利用率(WUE)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和叶面喷清水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均显著提高,叶片气孔导度(G_s)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显著提高了16.98%,而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施清水整体的效果不显著,蒸腾速率(T_r)在施硅处理中显著降低;增施硅肥可以显著改善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对维生素C(V_C)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显著增加高达133.61%,但枸杞的总酸含量在各施硅处理下显著降低。枸杞的产量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施清水、叶面喷清水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叶面喷施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依次显著提高了3.46%、13.00%、24.57%,以叶面喷施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处理下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为35 270.8元·hm~(-2),增幅为26.73%,产投比为1.85。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通过增施硅肥能有效改善枸杞光合特性,提升枸杞产量,改善枸杞品质,尤其采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的方式对枸杞的生产应用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玉米耐密性分析及对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穗型品种耐密性及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表明,密度对株高、倒伏的影响为大穗型品种中穗型品种小穗型品种;穗长、穗行数受密度影响最大的为大穗型品种,其次为中穗型品种;行粒数对密度的响应表现为中穗型品种小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先玉335的适宜密度9.00万~9.75万hm-2,正大12为7.50万~8.25万hm-2,宁玉12为6.00万~6.75万hm-2。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模拟大田的试验方法,以引进大洋洲滨藜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碱性盐NaHCO3胁迫下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Na+、K+、Ca2+等离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NaHCO3胁迫浓度的升高,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即低浓度(150mmol·L-1)时最高,胞间CO2体积分数(Ci)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Na+、Na+/K+的比值和Na+/Ca2+的比值呈现升高趋势,K+、Ca2+呈现降低趋势;随着时间的变化,14d时大洋洲滨藜生长状况最好;在300mmol·L-1胁迫下,加入脱硫废弃物后,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Pn、Tr、Gs、K+和Ca2+质量分数等均高于处理。说明大洋洲滨藜在低浓度时(150mmol·L-1)较适宜生长;同时也说明脱硫废弃物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碱胁迫对大洋洲滨藜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播种模式下花后高温胁迫对春小麦旗叶转录组的影响,以宁春5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高温的方法,设条播和匀播两种播种方式,灌水施肥方式均为水肥一体化,对高温处理后的春小麦旗叶分别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采用FPKM法计算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常温处理,高温胁迫下条播和匀播滴灌处理分别有199和1 819个基因上调表达,55和 1 335个基因下调表达,说明高温胁迫下匀播滴灌处理对春小麦旗叶转录组的表达影响明显。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高温胁迫下与条播滴灌处理对比,匀播滴灌处理的春小麦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注释到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有52个,其次为淀粉和蔗糖通路(注释到50个差异表达基因);而常温条件下与条播滴灌处理对比,匀播滴灌处理的春小麦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注释到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有49个,其次为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注释到41个差异表达基因)。因此,高温胁迫下匀播滴灌技术可以更好地改善植物的光合系统,有效缓解高温引起的小麦植株早衰。  相似文献   
5.
根据宁夏灌区温室的分布状况,采集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表层(0~20 cm)土壤,对同地域设施土壤与露地土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宁夏设施土壤,在物理性状上与露地土壤相比水稳性团聚体显著增加,而土壤体积质量显著降低,通气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自然水质量含量增加较小,未达到显著差异;在化学性状上,设施土壤有机质、全盐以及碱解氮、速效P、K质量分数均显著提高,而pH显著降低,微量元素质量分数除有效Fe显著提高外,有效B、有效Zn、有效Mn、有效Cu均升高不明显,但是土壤有效Zn和有效Cu质量分数与其背景值相比均在高指标范围内,因Zn和Cu都属于重金属元素,因此,在确定施肥量及农事操作时应重点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对有机与无机培肥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旱作区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对有机、无机培肥措施的响应机制,以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持续8 a的有机、无机培肥显著影响土壤基本理化性状指标,降低土壤碳氮比。所获得的细菌序列46 531条,分属于3 494个土壤细菌OTUs,共分为58门、67纲、143目、271科、639属、435种;但不同有机、无机培肥措施下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占35.91%~42.03%,是土壤细菌的优势菌门。化肥配施牛粪、化肥配施羊粪处理下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湾菌门(Chloroflexi)等的相对丰度均与对照间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细菌前10门的相对丰度在化肥配施黄腐酸钾、生物有机肥等低量外源有机碳处理下,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低量外源有机碳配施化肥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对照处理间的相似度较大,而牛粪配施化肥与羊粪配施化肥处理间的土壤菌群结构相似度较高。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呈负相关;第一、二排序轴能分别在累积变量78.67%、97.49%上揭示土壤细菌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度与土壤理化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土壤pH和碱解氮是影响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高低的主要驱动因子。旱作区中长期有机和无机培肥措施下,外源有机碳输入数量及有机肥类型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7.
100份番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番茄育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收集的100份番茄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在不同材料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中,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0.34~1.52,花序类型的H′最高,为1.52,数量性状中H′最高的是果梗洼大小和单果种子数,均为2.06;提取的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67.72%,第一、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植株的生长状态和果实的外观形态,第三、四主成分分别反映果实因子和植株长势,第五、六主成分主要与果实熟性和品质有关。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在欧氏距离为0.91处聚为Ⅴ类,其中第Ⅰ、Ⅱ类群可以作为培育高品质番茄的种质材料,第Ⅲ类群遗传改良潜力较大,第Ⅳ类群可以为今后选育不同利用价值的番茄品种提供宝贵材料,第Ⅴ类群是优良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不同有机物料对设施土壤环境和西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瓜品种黄金宝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对设施西瓜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影响西瓜生长、品质、养分及产量。其中,蚯蚓粪可增加西瓜的蔓长、茎粗、分枝数、叶绿素含量及光合效率;提高土壤磷、钾素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土壤碱性,缓解土壤盐害;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提高土壤中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提高总糖、VC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比羊粪对照增产54.24%。综合来看,蚯蚓粪效果最显著,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t’)葡萄果实为试材,在葡萄浆果生长期设置0(对照)、0.05、0.1、0.5mg·L~(-1)的24-表油菜素内酯(EBR)处理,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对葡萄果皮白藜芦醇(Res)质量分数的影响,同时探讨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质量分数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赤霞珠’和‘蛇龙珠’果皮中白藜芦醇质量分数变化出现2次高峰,分别在花后35d和花后80d。PAL、C4H、4CL活性变化与果皮中白藜芦醇质量分数变化相一致。不同质量浓度的EBR处理对葡萄白藜芦醇有显著的诱导效果,其中以0.1mg·L~(-1) EBR诱导效果最好。由此推断,适宜质量浓度的EBR处理可能激活相关酶的活性,进一步提高葡萄白藜芦醇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引种小灌木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光合特性,以1a生华北驼绒藜、四翅滨藜2种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水分[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5%~90%(CK)、65%~70%(T_1)、50%~55%(T_2)和35%~40%(T_3)]对2种灌木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2种灌木根冠比、电解质外渗率呈现CKT_1T_2T_3的变化规律;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与CK相比,各水平下均显著增加,且都在T_2水平下达最大;过氧化物酶活性在T_1水平下达到最大,分别为340.83U·mg~(-1)·min~(-1)、862.93U·mg~(-1)·min~(-1);在T_2水平下,四翅滨藜脯氨酸质量分数较CK增加28倍;华北驼绒藜叶片蒸腾速率(T_r)、净光合速率(P_n)均呈现出CKT_1T_2T_3的变化特征;在T_1水平下,四翅滨藜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增加,光合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