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添加己酸和盐酸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盐酸、己酸处理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pH值、含水率、有机酸含量及组成、干物质消失率、NDF瘤胃降解率、干物质回收率和青贮饲料化学成分,研究了盐酸、己酸的处理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添加盐酸,降低了青贮饲料中乳酸占总酸的比例和干物质回收率,并使青贮饲料的细胞壁物质含量显著增加,明显降低了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质量;己酸的添加对青贮饲料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盐酸和己酸的共同处理除了明显改善青贮饲料的色泽、气味和质地外,还可明显降低青贮饲料中OB,ADF和ADL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粳稻春江06的抗白背飞虱特性进行系谱分析表明,春江06对白背飞虱的拒取食和杀卵抗性均来源于秀水620.秀水620的亲本中,只有秀水04具有较强的拒取食抗性,但没有杀卵抗性.在祥湖24中检测到明显的杀卵反应.亲本秀水04、单209和辐农709具有拒取食抗性,但测21没有.单209和辐农709的共同亲本农虎6号也具有拒取食抗性.然而,农虎6号、农垦58(日本粳稻)和老虎稻(中国粳稻地方品种)不具有拒取食抗性,在田间表现出感虫性.农虎6号、单209、辐农709和秀水04表现出稳定的田间抗性.春江06育种中的两个籼稻品种IR26和IR28高感白背飞虱,既无拒取食抗性,也无杀卵作用.  相似文献   
3.
两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材料对白背飞虱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白背飞虱种群调查和水稻产量、室内白背飞虱蜜露量、产卵量及卵发育率测定,在浙江富阳和重庆秀山两地研究了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材料对白背飞虱的抗虫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育系协青早A和珍汕97A表现出对白背飞虱比感虫对照品种TN1更感虫的"超感虫性",稻株上的若虫量分别高达371.1和292.5只/丛.在杂交稻汕优63和协优9308上的若虫数量与TN1上的相当,杂交稻的感虫性主要来源于其不育系亲本.在无杀虫剂防治的情况下,感虫杂交稻组合的千粒重和产量损失率高达22%和78%左右,不育系材料被完全毁灭,表现为虫量越大,千粒重下降幅度越大,产量损失率越高.蜜露量测定表明,恢复系明恢63和9803具有一定的耐虫性.白背飞虱在杂交稻及其亲本上的产卵量和卵发育率没有显著差异.还对杂交稻抗虫性的改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粳稻春江06抗白背飞虱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抗白背飞虱、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表现为拒取食性和杀卵作用的中国粳稻春江06和感虫籼稻品种TN1正反交获得的F1和F2代拒取食性和杀卵作用的遗传方式.所有的F1稻株都具有拒取食和杀卵作用.两种抗性在F2代中以3∶1的抗感比例独立分离. 具有拒取食和杀卵抗性的不同组合的4种表现型以9∶3∶3∶1分离.表型分离说明春江06中的拒取食性和杀卵抗性分别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采用常规的杂交方法可以容易地将春江06中的拒取食抗性导入日本粳稻品种日本晴、北陆-153和越光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苗期群体筛选鉴定法、蜜露量测定和产卵与卵孵化率测定等方法,就18个水稻广亲和品种对白背飞虱抗性表现进行了研究.筛选出5个对白背飞虱无拒取食作用和杀卵作用的水稻广亲和品种Aus371、02428、Labelle、Copslo和玉92秋14.  相似文献   
6.
中国粳稻品种春江06的抗白背飞虱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感虫杂交稻汕优63相比较,研究了具有抗性的中国粳稻春江06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春江06高抗白背飞虱.迁入的白背飞虱拒绝在春江06上着陆,也不能在其上繁殖种群;而白背飞虱更趋向于在汕优63上定居,并繁殖良好.在自由选择的试验条件下,选择春江06的白背飞虱数量显著地低于选择汕优63的.白背飞虱在春江06上平均每天每只雌成虫分泌的蜜露量仅为4.8 mg,而在汕优63上为17.4 mg,表明春江06明显抑制白背飞虱的取食活动.如果让刚羽化的白背飞虱在春江06上连续取食和产卵的话,其产卵能力和卵孵化能力明显降低.白背飞虱在春江06和汕优63上的平均产卵量分别为每只雌成虫42.4个和133.6个,孵化率分别为20.1%和64.5%;在春江06上孵化出的若虫数量只有在汕优63上的10%左右.白背飞虱卵在春江06的水渍状产卵部位有很高的死亡率.在卵孵化之前,水渍状褐变部位迅速形成坏死症状.卵死亡出现在产卵后的1~2 d内.这样的水渍状褐变则极少发生在卵孵化正常的汕优63上.根据以上的发现,可总结出在春江06对白背飞虱的抗性中,抑制取食和杀卵作用是关键的因素.这些作用分别与对迁入白背飞虱的忌避性机理、与居留型白背飞虱产卵能力和卵孵化能力下降的抗生性机理相关.这种品种抗虫性的双抗机理使得粳稻品种春江06具有了稳定和持久的田间抗虫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稻抗虫性的研究及其应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简要地回顾了近30年来我国水稻抗虫性,特别是抗稻飞虱研究及其应用的历史,并将它划分为4个发展时期水稻抗虫种质资源发掘与评价期、水稻抗虫品种的外引和推广期、水稻品种抗虫机理和抗性生态研究期,以及水稻抗虫分子生物学和抗虫基因工程研究时期.还讨论了水稻抗虫品种的研究与应用中仍然存在的难题和障碍,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杂交稻的"超感虫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高度感虫的中国杂交稻推广带来水稻害虫生态地位发生的变化.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上升为杂交稻上最突出的极易爆发成灾的重要害虫.20世纪70年代以前,白背飞虱只是水稻上的次要害虫,但80年代以来其种群大大增加.由于它从中国南部杂交稻种植区大范围迁飞,白背飞虱也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粳稻上的重要害虫.由于种植具有抗褐飞虱基因Bph1的杂交稻组合,褐飞虱种群曾得到暂时的控制.然而,抗虫性的杂交稻在中国中部和南部稻飞虱迁飞区推广以后,褐飞虱生物型发生了改变,对抗虫品种产生了适应性.1990年以后,以前表现抗虫的杂交稻变得高感褐飞虱.缺乏抗虫性主基因不是中国杂交稻对稻飞虱超感性的充分理由,杂交稻旺盛生长的杂种优势可能是稻飞虱生殖力提高的部分原因.中国杂交稻对稻飞虱的超感虫性是从不育系遗传而来的.因此,杂交稻抗虫性的提高有赖于不育系的改良.利用持久抗性和多抗性的IR品种如IR64作为恢复系是改善中国杂交稻的超感虫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杂交稻上二化螟和三化螟为害也有所增加.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是一种更有利的食料植物且耐虫性更强.进行水稻产量损失的估计,尤其是水稻本身对螟虫为害的补偿能力,以及螟虫和杂交稻之间的生态学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评价杂交稻对螟虫田间抗性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9.
抗虫水稻品种上饲养的白背飞虱种群的致害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别带有抗白背飞虱基因Wbph2和Wbph5的水稻品种ARC10239(ARC)和N'Diang(ND)作为选择寄主,获得第15代种群(ARC种群和ND种群),对这两个种群进行致害性检测.设RHT和TN1为抗感虫对照.结果表明这两个种群在其相应的寄主品种上分泌唾液和X波持续时间较短,而取食韧皮部的时间较长.ARC种群和ND种群分别在其相应的寄主品种和TN1上分泌的蜜露量没有显著差异,且明显大于其在RHT上分泌的蜜露量.在寄主品种和TN1上的产卵量明显高于RHT,发育卵率没有显著差异.ND种群在其寄主品种上的若虫存活率为45.0%,介于TN1(71.4%)和RHT(21.0%)之间,并与它们存在显著差异,ARC种群在其寄主品种上的若虫存活率为68.3%,与它在TN1上(77.5%)的若虫存活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明显高于RHT(22.6%).这两个种群若虫发育历期在其各自的选择寄主与TN1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明显短于其在RHT上的发育历期.因此,这两个种群在取食和产卵方面已基本适应其相应的选择寄主品种,但ND种群的若虫存活率还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生猪价格波动的形成机制。【方法】运用持续-短暂(P-T)模型和信息份额(IS)模型测算生猪主产区间生猪价格的共因子、持续-短暂因素的分解及其在生猪市场所占市场份额。【结果】四川、湖南和河南生猪价格对长期生猪价格形成有显著作用;四川和湖南生猪价格的上升对共因子有负向作用,而河南生猪价格的上升则对共因子有正向作用;各主要生产地区生猪价格的持续性因素比重总体呈上升态势,四川和河南生猪价格形成中短暂性因素比重相对较高;四川和河南生猪价格所占市场信息份额相对较高。【结论】确保湖南、四川生猪价格稳定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尽可能减少河南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从而降低生猪价格共因子的变动幅度;关注疫情和下游需求(猪肉需求)等因子引起的四川和河南生猪价格中短暂性因素部分的变动态势,尽可能减少具有扰乱作用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