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3篇
  67篇
综合类   16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上黄村草地生态系统能流和物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黄村草地土壤生态系统能量投入主要是动力投入,无营养物质投入。人工草地能量产出占总能量产出的50%以上,而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0%~52%;草地能量投入具有起伏性,产出具有波动性。草地土壤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移出是草地土壤肥力退化的根本原因,无营养物质投入的人工草地更加剧了营养物质的迁出及土壤肥力的退化。  相似文献   
2.
对宁夏毛乌素沙地退化草原种植不同林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后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及草地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柠条林对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有积极的作用,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随柠条林龄的增加而增加,而且随林龄年份的增加,群落结构更趋于稳定.草地生产力由于土壤储水量相对较高,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草产量受季节降水量变化的影响较小,相对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月份平茬对柠条根系贮存常规性营养物质和可溶性性营养物质的影响。采用饲料监测方法测定常规营养物质,参考《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和《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方法测定可溶性营养物质。结果表明,随着平茬时间推迟,柠条根系蛋白质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淀粉与脂肪之间相互转化协调逆境变化维持生命或再生发挥作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是柠条根系主要贮藏的营养物质,对柠条不同月份平茬逆境胁迫下反应比较敏感;可溶性糖类与可溶性淀粉的比例逐渐随着月份增加,有利于植株抗击冻害;萌动期、初霜期平茬对柠条根系营养物质影响较大。柠条生长季平茬建议在4—8月进行。  相似文献   
4.
贺兰山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和根系有机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常和植被、气候等环境要素相关。为了解贺兰山地区土壤有机碳状况,2011年对贺兰山东麓青海云杉(Picea crassfoli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灰榆(Ulmus glaucescens)林下土壤和根系取样,测定了各自的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油松和灰榆林林下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4.12g/kg、17.83g/kg和15.32g/kg,林下根系有机碳密度分别为869.12g/m2、532.17g/m2和242.68g/m2,林下土体(土壤和根系)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7.58kg/m2、9.55kg/m2和4.00kg/m2;林下根系有机碳占林下土体有机碳的比重为4.94%~6.0%。贺兰山青海云杉林下土壤碳储量高于全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平均水平,油松林下碳储量略低于全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平均水平,灰榆林碳储量仅为全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平均水平的36.7%。青海云杉和油松林利于土壤有机碳累积,其林下土壤是贺兰山地区重要的有机碳库。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索宁夏中部干旱带黄花菜最佳的移栽密度,本文分析了移栽密度调控对黄花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提高黄花菜产量和品质以及种植初期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设5个不同移栽密度处理,采用宽窄行种植,小区对比试验,以确定黄花菜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合理的种植密度能促进叶片长度和宽度的增长,随移栽密度的增大,叶片长度和宽度呈现减小的趋势;不同移栽密度对黄花菜的抽薹数、花蕾数、单蕾重量以及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合理的密植有利于黄花菜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不同的移栽密度对黄花菜的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合理的密植有利于提高黄花菜营养成分的含量,移栽密度不宜过大或过小。【结论】从不同移栽密度、产量性状以及营养成分变化的整体分析看,黄花菜移栽行距1.4~1.5 m,移栽密度为4 450~4 760株/667 m2时,其产量和品质均最佳。  相似文献   
6.
7.
针对毛乌素沙地柠条不同种植密度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选择不同种植密度和自然恢复地进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地以狗尾草、虫实、猪毛菜为主要优势种,建植柠条后,种植密度为1660丛/公顷的带间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年生的植物种草木樨状黄芪、白草开始侵入并逐步成为优势种。种植密度为2490丛/公顷的带间草本植物则逐步演替为白草、沙蒿为主的植物群落。群落的植被盖度则以2490丛/公顷、1660丛/公顷的较高,分别达到了86.17%、80.33%,3330丛/公顷最低为64.17%,比自然恢复地低13.28%。通过对种植不同密度柠条林各样地群落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的计算,发现种植密度为2490丛/公顷、1660丛/公顷样地群落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最接近20/80的稳定点。可以看出随着柠条带间距的增加柠条带内的植物群落更加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根据盐池县毛乌素沙地自然特点,坚持以发展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开发出5种毛乌素沙地草地畜牧业经营模式并进行示范,以扩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渠道,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壤风蚀严重、沙尘暴频发等生态问题,分别选择典型压砂农田、沙质旱作传统翻耕农田、人工灌木林地、封育草场和流动沙地5种风蚀环境为研究对象,利用TOPSIS法综合评价不同风蚀环境抗风蚀性能。结果表明:灌木林地的抗风蚀性能最强,其Ci值为0.674257,其次为压砂农田、封育草场;抗风蚀性能最弱的是翻耕农田、流动沙地,Ci值分别为0.087007和0.003552。可见翻耕农田和流动沙地是当地主要沙尘来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城市绿化工作中,为了能加快绿化建设的速度,给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幽雅、美化和谐的生态生活环境,城市绿化工作者已开始重视和使用大树异地栽植,大规模的大树进城已是到处可见。宁夏志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了在贺兰山东麓荒漠半荒漠化地区,对经过采砂后的废弃沙坑进行复垦,在尽快恢复植被,修复生态环境的大量植树造林过程中,采用冬季大树带土移植反季节造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1栽植环境在贺兰山东麓年降水量不足200mm的荒漠半荒漠地区,含沙量大的贺兰山前洪积扇,经过采砂后留下大大小小、支离破碎、高低不平的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