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研究日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期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体重、体况相近且健康的1.5周岁娘亚牦牛48头,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按不同综合净能(7.63、8.25、8.88 MJ/kg)和蛋白质(10.84%、12.82%)水平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1头牛。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瘤胃液中,高能量组的乙酸摩尔百分比显著高于中能量组(P <0.05),中能量组的丙酸摩尔百分比显著低于高、低能量组(P <0.05),而丁酸摩尔百分比显著高于高、低能量组(P <0.05);高蛋白质组的异丁酸和异戊酸摩尔百分比显著高于低蛋白质组(P <0.05);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摩尔百分比有显著影响(P <0.05)。(2)瘤胃菌群中,低能量和中能量组的Chao1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高能量组(P <0.05);低蛋白质组的Chao1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高蛋白质组(P <0.05);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Chao1和Shannon指数有显...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纤维素的利用率,寻找到安全性能好、产酶效率高的菌株添加剂添加到饲料中,以提升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从牦牛瘤胃中分离高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16S rDNA的鉴定,并探究其在不同温度、pH、接种量和发酵阶段产内切型-β-葡聚糖酶、外切型-β-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的特性。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鉴定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最终确定高产菌株M1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M1产内切型-β-葡聚糖酶活性大于外切型-β-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M1在35℃、pH为7、接种量为2%的条件下产内切型-β-葡聚糖酶的效率最高,在30℃、pH为6、接种量为2%的条件下产外切型-β-葡聚糖酶的效率最高,在30℃、pH为6、接种量为1%条件下产β-葡萄糖苷酶的效率最高;在M1生长过程中,先产生了β-葡萄糖苷酶,其次是外切型-β-葡聚糖酶、内切型-β-葡聚糖酶,并且外切酶活性远远大于内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比较分析不同品种蓝莓果实品质特性,确定代表性品质指标,建立蓝莓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为蓝莓品质合理评价和优良蓝莓品种筛选提供理论参考。以26个高丛蓝莓品种果实为材料,测定其11项品质指标(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 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糖酸比、维生素C质量分数、花色苷质量分数),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6个蓝莓品种的11项果实品质性状中糖酸比、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单果质量和花色苷质量分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33.67%、32.25%、30.84%和28.48%。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维生素质量分数和果实硬度可作为评价蓝莓果实品质的代表性指标;建立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并依据各品种的综合品质得分进行优良度排序,得分排名前10位的蓝莓品种依次为''大果蓝金''莱格西''公爵''日出''维口''蓝片''早蓝''蓝丰''爱国者''红利'',研究结果为大连地区蓝莓品种合理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宝珠是北高丛蓝莓新品种,由莱格西(Legacy)自然杂交实生苗选育而成。果穗密,果实形状呈扁圆形,果实萼片类型平展,果粉中且果粉质地均匀,中等蓝色(102-C,国际通用比色卡蓝色相),果实硬度大(3.0 kg·cm-2),平均单果大小为1.55 cm(纵径)×1.74 cm(横径),最大果质量为2.48 g,平均单果质量为1.76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Brix)为10.17%,酸度中。自然状态下的始熟期为7月上旬左右,早熟品种。该品种对灰霉病具有较强抗性,在半干旱、南方、多雨地区均可栽培。适宜高海拔区域或长江以北的地区,要求土壤深厚、肥沃、排水性好,湿润但不积水;土壤质地以壤砂土或壤土为宜。该品种果实甜,质地面且皮厚,风味好、呈淡香,丰产性中等,适宜作为鲜食品种。  相似文献   
5.
蓝莓新品种晨雁是由布里吉塔(Brigitta)的自然杂交实生苗选育而成的北高丛蓝莓。果实大,平均单果纵径为1.47 cm,横径为1.93 cm,果实形状为扁圆形,平均单果质量为2.6 g,最大单果质量可达3.32 g,果粉中等且质地均匀,蓝色,果蒂痕小而微湿,果实硬度为3.46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为12.11%,酸度中等。在自然状态下,果实始熟期为7月上旬左右,为早中熟品种。该品种果实甜脆,风味好,有香味,丰产性好,适宜作为鲜食品种,也可以加工成果酱、果干、果汁、果酒、果茶等。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纳米塑料与盐胁迫对蔬菜作物的影响,选取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作为受试植物,研究粒径为100 nm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s,200、400、800、1 600 mg·L-1)和NaCl (50、100、150、200 mmol·L-1)单一以及二者复合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一PSNPs胁迫(>200 mg·L-1)显著降低菠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单一PSNPs胁迫(>400 mg·L-1)还显著抑制菠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而对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的作用规律。与NaCl单独胁迫相比,低浓度(200 mg·L-1)和高浓度(800 mg·L-1)的PSNPs与NaCl复合污染均进一步降低了菠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加剧了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相比于NaCl单独胁迫,PSNPs-NaCl复合污染对菠菜幼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同浓度的PSNPs与NaCl复合会进一步显著降低POD的活性,而提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低浓度(200 mg·L-1) PSNPs与NaCl复合显著抑制SOD的活性,而高浓度(800mg·L-1) PSNPs与NaCl复合显著提高SOD的活性。研究表明,PSNPs对菠菜的种子和幼苗存在明显的毒性效应,并会加剧盐胁迫对菠菜的影响,毒性作用主要涉及种子的萌发、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叶绿素以及抗氧化系统。  相似文献   
7.
2020年由美国农业部(USDA-ARS)等单位联合公布了全球41个蓝莓新品种,其中包括北高丛18个,南高丛13个,观赏类3个,未知类型7个。从公布数据可以看出,北高丛和南高丛蓝莓新品种数量相对居多,观赏类型数量最少,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未知类型的蓝莓新品种。北高丛蓝莓新品种具有成熟期早、果实质地硬、果蒂痕小而干、树势旺等特性;南高丛蓝莓新品种具有果个大、需冷量低、风味口感佳等特性;观赏类蓝莓新品种具有花朵、叶片颜色多样化,树冠呈圆形且紧密的特性,可做苗圃景观和家庭盆栽等用途。从公布数据还可以看出,中国蓝莓新品种的数量增加幅度较大,占总数的24%。本文阐述了2020年最新公布的全球蓝莓新品种数量及其特点,同时结合近几年蓝莓育种概况分析了未来全球蓝莓新品种的育种趋势,以期为我国蓝莓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