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467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25篇
  167篇
综合类   70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学野外实习"是林业高校林学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针对传统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实习课时不足、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不同步、缺少探索性实习、课程实习考核形式单一、师资配比不足等问题,探讨了"土壤学野外实习"课程改革的措施:首先在保留传统的基础性野外调查的前提下,增加了探索性实习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加强野外实习与室内实验的有机结合,将室内实验教学适当穿插在野外实习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野外实习效果,还可以弥补原有野外实习教学课时少的不足;第三,完善课程考核体系,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使考核内容贯穿于野外实习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高青年教师野外实习的教学水平,规范学生野外实习的管理。"土壤学野外实习"课程改革后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实现了课程考核的科学化,提升了"土壤学野外实习"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视频公开课是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中国人工林培育"作为入选课程,依靠学校的政策支持和团队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从"中国人工林培育"课程的建设过程和引发的思考2个方面分析、介绍了该课程建设背景、课程特色和预期目标、教学内容设计、课程视频拍摄和后期制作等,并分享了该课程建设的体会,希望对其他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环境污染聚类分区及林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大陆29省(市、区)的土地资源、地形、水文、气候、生物、能源消耗、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和环境质量现状等资料,应用等级系统聚类分析法,将全国分为9个分区,其中:东北、黄土高原和四川为风沙、侵蚀、酸雨严重污染区;黄淮海平原和云贵高原为盐碱、酸雨重度污染区;东南部平原丘陵山区8省为侵蚀、盐碱、酸雨中度污染区;青藏高原、新疆和海南为高寒、干旱、风暴潮轻度污染区,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相应的林业对策,从而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林业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北的山地在植被上属于落叶阔叶林地带。河北山地的森林具有立地生产力较低,人工林和天然林年龄小,多与农田、果园和牧地等交叉分布的特点。河北的山地森林在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供应城乡居民所需的用材和烧柴及果品、为人民提供游乐活动场所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河北山地森林应该遵循的发展方针是:要把山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列在首位;要以林为主,协调发展农、果、林、牧的关系;在培养森林上,要采取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并重的政策;要把经济林的发展和其他林种结合起来,重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该试验测定了4个刺槐无性系在持续干旱条件下叶片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相关指标的日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在水分良好还是干旱条件下,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有明显的日变化,但无性系间变化趋势不同;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复杂,其下降并不直接降低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在以塔里木河为中心的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及生活型单一;动物种群不够丰富,荒漠环境下的微生物种群在河岸林风沙土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分别占63.1%,26.8%和10.1%,在柽柳根际土壤中,细菌及放线菌分别占96.74%和3.26%,而胡杨根际土壤中则全部为真菌,生物种群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荒漠生态系统中生态过程的特殊性,生产用水及生态用水的矛盾长期得到解决,造成了天然植被衰退,土壤干旱,盐渍化,沙漠化发展,加之大风及沙尘暴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特征明显,以胡杨为建群种的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群落十分多样,随着系统内的水文,土壤,植被,地形及气候条件的相应更替,群落的结构及组成也自然要随之变化,最终一种生态系统将为不同群落生态系统所替代,以水资源为中心,大力营造生态工程,优化系统结构,实午动态监测与管理,实现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纽发展。  相似文献   
7.
稀土对刺槐苗木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兰勇  王九龄 《林业科学》1997,33(4):374-379
稀土对刺槐苗木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赵兰勇,梁玉堂(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泰安271018)王九龄(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关键词稀土,刺槐,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效率,矿质元素含量近年来,稀土元素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已...  相似文献   
8.
石榴转录组密码子使用偏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榴(Punica granatum)转录组数据进行从头组装,预测完整CDS序列的密码子使用偏向性;将石榴转录谱与其他8种蔷薇分支物种基因组编码序列进行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比较,并对石榴WRKY和MYB家族基因进行亚家族进化分析和RSCU比较。结果表明:(1)石榴转录组主要受自然选择压影响。密码子偏向性极强的基因多为细胞相关功能基因;没有密码子使用偏向性的基因多与维持生命活动本质相关。(2)基因差异高表达影响RSCU,CpG二核苷酸富集影响密码子适应性。(3)物种间亲缘关系越近,RSCU值越相似。对蔷薇分支物种密码子进行RSCU比较,石榴与巨桉(Eucalyptus grandis)偏向性基本一致。(4)亚家族功能分化影响密码子偏向性。石榴WRKY亚家族1、4和13在翻译精氨酸、亮氨酸时分别偏向使用AGG、CUC,这与其不断进化的抗逆功能相关。石榴MYB亚家族8在翻译苏氨酸时偏向选择ACA,这与其扩张中的木质化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东北次生林森林公园景观质量,在吉林市大石门沟森林公园次生林选择典型样地,采取了修枝、去除枯落物、清灌等技术措施对次生林林内进行处理。采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价法(SBE)、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确定了次生林样地内景观质量指标和预测模型。结果表明:3种技术措施均能有效提高林内景观质量,清灌措施使林内景观美景度均值从29.8提升到70.3;修枝措施使林内景观美景度均值从38.3提升到58.3;去除枯落物措施使林内景观美景度均值从36.9提升到53.4。对照组美景度的模型如下:M_(SBE)=-49.7+31.2X_(10),空间感(X_(10))为主导因子(P0.01);清灌组的美景度回归模型:M_(SBE)=-132+56.5X_4,自然程度(X_4)为主导因子(P0.05);修枝组的美景度回归模型:M_(SBE)=-102.5+58.1X_5,树木排列(X_5)为主导因子(P0.01);去除枯落物组的美景度回归模型:M_(SBE)=-73.2+39.6X_1,树干形态(X_1)为主导因子(P0.05)。说明3种措施中提升景观质量效果排序,清灌修枝去除枯落物;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使原有次生林林内景观结构发生改变,影响景观美景度的主要因子也同时发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以3个不同种源的砂生槐种子为研究对象,对种子外部形态特征、千粒重及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发芽率和发芽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砂生槐种子的横纵径差异不明显,千粒重之间有差异,其中,日喀则种源千粒重最大.拉萨种源在各水温浸泡后其发芽率较其余2个高,达到42%,3个种源的砂生槐种子随着浸泡水温的升高,其发芽率也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均表现为沸水浸泡后发芽率达到最大.3个种源的砂生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率不同.温度越高并不表现为发芽率较高,其中拉萨和林芝种源的砂生槐种子在15℃时发芽率最好,日喀则种源在20℃发芽率最好.GA3对砂生槐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切破种皮和酸碱处理均有利于不同种源砂生槐种子的萌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砂生槐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