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土壤中氯丹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军  张干  祁士华  解启来 《土壤学报》2007,44(6):1058-1062
对珠江三角洲三种主要类型的土壤(水稻土、菜园土和非耕作土),共计74个样品进行了顺式氯丹(CC)和反式氯丹(TC)的GC-MS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土壤中氯丹的检出率较高,CC和TC皆为100%.反式氯丹(TC)和顺式氯丹(CC)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1~13.70 ng g-1和<0.01~15.70 ng g-1,其中多数样品中该类化合物浓度集中在0.1~1.0 ng g-1浓度段.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手性色谱柱对这两种手性化合物的对映体值进行了测定.通过化合物浓度与其对映体比值的对比,认为个别高值点主要受氯丹使用的影响,其手性化合物对映体比值(EF)接近原始值(0.5).氯丹在土壤中的浓度值与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黑碳对农药敌草隆的吸附-解吸迟滞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批处理振荡法和连续稀释法分别测定了敌草隆在人工添加黑碳土壤和自然形成的不同有机质和黑碳含量的土壤中的吸附一解吸行为。吸附结果表明,人工添加黑碳的土壤对敌草隆的吸附强度和吸附容量以及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均随土壤黑碳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自然土壤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随土壤总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则与土壤中黑碳对有机质的相对含量有关,黑碳比例越高,等温线非线性越大。解吸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人工添加黑碳的土壤还是自然土壤,对敌草隆的解吸迟滞作用均随土壤黑碳含量增高而愈明显。  相似文献   
3.
HPLC/MS法对呋喃唑酮及其代谢物AOZ在罗非鱼体内残留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取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质谱(MS)连用技术研究呋喃唑酮[3 (5 硝基糠醛缩氨基) 2 唑烷酮]及其主要代谢产物3 氨基 2 唑酮(AOZ)在罗非鱼体内的残留规律。该方法对呋喃唑酮及其代谢物AOZ的检出限分别为10μg/kg、1μg/kg。给罗非鱼投喂剂量为30mg/(kg·d)的呋喃唑酮药饵7d.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中呋喃唑酮和AOZ的含量分别在停药6h后和停药"零时"达到最高,分别为413.00±91.68μg/kg、31.15±9.68μg/kg,24h后呋喃唑酮含量就低于检出限,而肌肉中AOZ的含量在528h后才低于1μg/kg。鱼肌肉中呋喃唑酮和AOZ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9.34h、38.2h,平均消除速率分别为22.7μg/(kg·h)、0.058μg/(kg·h)。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鱼肌肉中呋喃唑酮代谢很快,而AOZ却很难消除。考虑到呋喃唑酮的代谢物AOZ在罗非鱼体内不容易消除,在本实验条件下,建议给罗非鱼投喂呋喃唑酮药饵的停药期至少在22d。  相似文献   
4.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降水中的常见阴离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降水中的3种有机酸根离子和4种无机阴离子,通过对分析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的色谱条件:以4.0mmol/L Na2CO3与1.0mmol/L NaHCO3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作等度洗脱,在10min内实现基线分离并完成电导检测.7种组分的检测限在0.5~20.0nmol/L之间,线性范围跨越2个数量级以上.该方法用于雨水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1%~106.2%,相对标准偏差0.30%~4.03%.  相似文献   
5.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改进了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和评价因子权重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污染物浓度和毒性的双权重因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该法慎重考虑了各级标准界限的模糊性,较好继承了模糊数学方法用于土壤重金属评价的优点。它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比较客观地反映污染因子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采用双权重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综合考虑评价因子的浓度和毒性,不但在大多数情形下与对比的其它方法结果相一致,而且可以克服其它几种方法出现的误判,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分辨性,使评价结果更全面、更能真实地反映土壤重金属污染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6.
2007年3月采集上海市农村及郊区36个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土壤中的多氯联苯(PCBs)残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土壤中PCBs的残留水平、分布、组成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试区土壤中共检出62种PCB,总浓度最高2530ng·kg-1,最低71.7ng·kg-1,平均含量534ng·kg-1。较高污染浓度主要是编号为BS2、SJ6、JS4和FX4的土壤样品,但从整体采样区域来看,其污染可能主要来源于城区污染导致的区域大气沉降或是全球大气传输所致。上海农村及郊区土壤PCBs污染物以Tri-CBs和Tetra-CBs为主,主要以工业Aroclor1242来源为主。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中PCBs与TOC具有显著相关性,尤其是对于挥发性较强的低氯代PCBs,表明TOC是影响上海市土壤中PCBs持留的重要因素之一。聚类分析显示,部分采样点PCBs污染与工业品使用有关,但可能还存在其他来源。  相似文献   
7.
土壤硒富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揭阳市土壤为对象,系统采集了表层土壤样(0~20 cm)1 330个和深层土壤样(150~200 cm)331个,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及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揭阳市表层土壤Se含量处于0.02~2.01 mg/kg之间,几何平均值为0.48 mg/kg,是中国土壤Se平均含量的1.66倍。揭阳市土壤总体呈足硒及富硒特征,不存在硒过剩,极少区域土壤呈硒缺乏特征,表层与深层土壤表现基本一致,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普宁市、惠来县及北部边缘。表层土壤中Se富集面积达到52.03%,但在空间上分布零散,这可能与母质、土壤类型等因素有关。强富集区域集中分布于花岗岩与粉砂岩为母质的土壤区,而大部分由第四纪冲积物形成的土壤无富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母质、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Se的含量及富集水平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揭阳市表层土壤Se含量的主要因素为成土母质。除此之外,土壤理化性质及海拔也是影响揭阳市表层土壤Se富集的重要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表层土壤Se与pH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并且分别与有机碳、Fe_2O_3及Al_2O_3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李中阳  吕文英  迟玉广  彭平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97-7400,7404
系统介绍了在碳黑分析中被广泛采用的多种技术方法:热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显微镜法、热-光学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热-化学分析方法(CTO)、碳同位素方法以及其他分析方法,并对其在今后的碳黑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新型硅酸盐钝化剂对镉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通过活化蒙脱石中硅(Si)元素制备新型硅酸盐土壤重金属钝化剂,并在高效钝化重金属的同时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成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新型硅酸盐钝化剂对土壤pH和镉(Cd)形态分布的影响,同时考察了钝化剂对小白菜生物量、株高及Cd含量的影响,探讨了钝化剂对土壤镉污染可能的钝化机理及效果。结果表明,在Cd含量为3 mg·kg~(-1)和5 mg·kg~(-1)污染土壤上施加新型硅酸盐钝化剂均可显著增加小白菜的生物量并降低其重金属含量,土壤Cd含量为3 mg·kg~(-1)时施加5‰硅酸盐钝化剂可使小白菜生物量增加25%、Cd含量降低59.17%;添加5‰钝化剂可使土壤pH升高约1.4个单位,且土壤中弱酸溶解态镉含量分别降低19.8%和9.40%。由此可见,新型硅酸盐钝化剂可有效降低酸性镉污染土壤中可迁移态Cd含量并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铜-苯并[a]芘(BaP)复合污染体系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铜的微生物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可以选择性地吸附Cu2+,并把NO3-还原为NO2-,Ph、投菌量、处理时间和铜浓度等因素及BaP均会对铜的生物吸附产生显著的影响,BaP和这4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对铜的生物吸附也达到了显著的水平.投菌量会对铜吸附过程中F-、Cl-、NO2-、NO3-、PO43-和SO42-等离子的释放产生显著的影响,BaP则会显著的影响F-、NO2-、NO3-和PO34-的浓度水平.当BaP的浓度为0、0.1、1.0、10.0 mg·L-1时,2.5 g·L-1菌体对Ph为6.0、浓度为2 mg·L-1的铜溶液的吸附率分别高达97.1%、93.8%、94.0%和93.3%.BaP和铜在2 h内均没有造成菌体表面形态的明显变化;处理10 mg·L-1Cu2+及其与BaP的复合污染2 d后,菌体表面会产生突起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