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篇
  56篇
综合类   145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粮食安全、土地供需矛盾等重大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对农用地集约利用进行研究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此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表明不同阶段的研究侧重点不同,不同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集约技术研究、农用地集约利用产生的负面影响、城乡结合部农用地集约利用问题、加强适应全球环境变化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进一步完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今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2.
城乡统筹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选取了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比对山东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发现以青岛为主的山东半岛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较高,以淄博、莱芜等地为主的鲁中地区城乡统筹水平也相对较高,以德州、聊城等地区为主的鲁西地区城乡统筹水平相对较低。接着探讨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3.
聊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聊城市2007年和2008年的土壤样本测试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均值多重比较,初步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全氮>有机质>全磷,而对土壤pH值的影响并不显著。(2)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农耕地﹥林地﹥荒地﹥农林(果)间作地。(3)土壤全磷含量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对而言,林地中的土壤全磷含量最高,农耕地和荒地次之,农林(果)间作地的土壤全磷含量最低。(4)土壤pH值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不显著,基本都呈碱性或弱碱性,其中以农耕地的碱性最大。  相似文献   
44.
新疆县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六个年份新疆各县级行政单元人均GDP数据,提取县级行政中心的几何中心,通过地统计分析建立了县级行政单元人均GDP表面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人均GDP空间分布相关与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各县、市人均GDP在特定方向上有一定的空间趋势。(2)自1949年始,新疆县域经济的空间相关性是逐渐增强的;至2008年,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强的空间相关性。随机因素对新疆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变异的作用越来越小;一些特定的客观因素的内在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大。(3)新疆县域经济格局由1949年的相对均衡状态逐步演变为越来越集中分布的格局。(4)上述关于新疆县域经济的空间相关及变异特征的判断,对于揭示其空间格局演变的机制提供了可行性支持。  相似文献   
45.
【目的】深入了解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市场制约因素,以期促进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的合理、适度发展。【方法】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采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数据,分析聊城市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结果】在聊城市,蔬菜类生态农产品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已呈逐渐发展趋势,在个别超市所占比重较大,在蔬菜类生态农产品中,果菜类最多。选择生态农产品的人群以中青年人较多,学历的高低、收入的多少也决定其对生态农产品的选择态度。聊城市农产品市场受价格、销售信息、质量与信誉以及企业生产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建议】要促进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产品发展,应做到政策倡导与产业化经营并进,尤其要扶持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培训,此外构筑产品品牌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6.
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通过Arcinfo和Fragstats软件,分析了三峡库区龙河流域50 a来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该区斑块类型级别指标的分析,得出耕地的斑块数量从1953年的499个增加到1986年的820个而后又减少到2000年的780个,景观形状指数从1953年的52.72增加到1986年的66.64而后又减少到2000年的64.18;林地和草地的斑块数量1953-1986年增加,1986-2000年减少,破碎度也随之先增大后减小;建设用地斑块数目从1953年的24个增加到2000年的46个,景观形状指数从1953年的6.92增加到2000年的12.18。从流域景观级别上分析得到,流域内的整体斑块密度从1953年的0.56增加到1986年的0.61,而后下降到2000年的0.59,整个流域的形状指数从1953年的45.75持续增加到2000年到50.35,说明人类活动对该区的影响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47.
李庆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55-6556
综述了位山引黄灌区上游地下水开发的现状、意义及效益,并对其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8.
张锦宗  朱瑜馨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06-608,610
分析了中国富余劳动力状况,并对其影响做了进一步探讨,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9.
通过Landsat系列卫星的TM和ETM数据的光谱特性研究和盐碱地信息模型的构建,研究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通过遥感手段实现对盐渍化土地退化信息提取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近10 a来盐碱地呈现重度盐渍化加重的趋势,2007年较2003年加重趋势要比2011年较2007年加重趋势大,而2011年加重趋势趋缓,但比2003年要重,土地退化明显,即土壤盐渍化有持续加重趋势,这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主要表现在孤东油田的不断建设忽略了对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滨海区域卤水晒盐和养殖池塘的建设上;轻度盐渍化区域面积也不断增加,与人工灌区的开挖,引入黄河径流及水利工程措施有关。人类活动对土壤盐渍化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50.
鲁西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以聊城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聊城市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近10年来系统生产力、农业结构与效益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发现:1995~2005年,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产品生产力、经济生产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产品生产力以水果增幅最大(431.8%),棉花次之,水产品、油料、粮食、蔬菜增产幅度较小;经济生产力以油料增幅最大(220.7%),水产品和棉花次之,而粮食有所降低,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基本实现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种植业、牧业、林果业、渔业产值在调查年度内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以牧业与渔业增幅最大;从产值优势度看,牧业、林果业、渔业产值优势度均有较大增幅,其中牧业产值优势度增幅最大,牧业逐渐成为继种植业之后第二产值大户(优势度均值为26.11%),种植业产值优势度虽有所降低,但仍是该系统的最主要收入来源(优势度均值为70.95%),而渔业与林果业产值优势度所占份额很小(优势度均值不足2.0%);农业生态系统总体优势度略有降低但优势度值较高,系统稳定性指数明显增大,说明聊城市农业生态系统产值结构渐趋均衡,系统渐趋稳定。然而,该系统的产投比较小,且呈降低趋势,表明系统生产效益不稳定,并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