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篇
  37篇
综合类   243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为研究蔗地施用酒精发酵液对土壤物理学肥力特性的影响,2005~2007、2006~2007年分别在广西扶绥县昌平甘蔗试验基地两个点连续进行清水105.0 t/ha(CK)、习惯施肥+清水105.0 t/ha(CF)和酒精发酵液75.0 t/ha+清水30.0 t/ha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蔗地连续2~3年施用酒精发酵液,蔗地耕层土壤容重下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粘粒含量下降,蔗地土壤物理肥力特性得到改善,蔗地土壤未见板结。  相似文献   
152.
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评价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模式的保水保肥效果和对甘蔗生产的影响,进行了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和常规耕作栽培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能明显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深耕深松栽培比常规耕作栽培的甘蔗出苗率高17.8%,分蘖率高13.4%;甘蔗生长速度加快、根系发达;甘蔗成熟期的株高、茎径、蔗糖分、青叶数提高;每公顷增产原料蔗7.22 t,增收2346.5元,增糖1.35 t。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甘蔗增产增收效益显著,可在甘蔗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3.
不同镁肥处理甘蔗吸收镁素养分参数与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甘蔗吸收镁素养分量的差异不显著,甘蔗吸收镁素养分参数为927.68~1 026.63 mg/kg。适量施用镁素肥料对甘蔗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施用氯化镁120、240 kg/hm2处理比不施氯化镁分别增产4.85%、1.42%;过量施用镁肥会造成减产,施用氯化镁480 kg/hm2比不施氯化镁减产6.52%。在一定范围内,甘蔗镁吸收量与产量呈负效应。就增产而言,试验甘蔗吸收镁的最高临界值为929.41 mg/kg。  相似文献   
154.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硒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生长及硒富集的影响,为富硒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3种不同的育秧方式,分别为常规浸种-常规肥料育秧(C-C),常规浸种-富硒基质育秧(C-Se)和硒溶液浸种-富硒基质育秧(Se-Se)。【结果】不同育秧方式对各时期的生物量及产量无显著影响,硒溶液浸种和富硒基质育秧能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的硒含量,移栽后水稻植株硒含量迅速降低。硒溶液浸种-富硒基质育秧能显著提高水稻成熟期根系、稻秆和稻壳的硒含量,而常规浸种-富硒基质育秧和硒溶液浸种-富硒基质育秧的糙米中硒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7. 1%和22. 7%。【结论】硒溶液浸种和富硒基质育秧均能有效提高稻米中硒含量,是生产富硒稻米的比较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5.
【目的】为改良酸性土壤和提高土壤生产力,研究施用白云石粉对酸性土壤pH和有效养分,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桂糖42号为供试品种,在相同施肥水平下设施用白云石粉和不施白云石粉两个处理,测定酸性土壤pH和有效养分含量,甘蔗生长指标、产量、含糖量和植物养分含量。【结果】与不施白云石粉相比,施用白云石粉土壤pH值提高0. 85,同时土壤中碱解氮(N)、有效磷(P)、速效钾(K)、有效钙(Ca)、有效镁(Mg)的含量分别提高11. 2mg kg~(-1)、68. 2mg kg~(-1)、46. 0mg kg~(-1)、2156mg kg~(-1)和775. 2mg kg~(-1),甘蔗各部位养分含量也有提高,产量提高32. 71t hm~(-2),产糖量提高7. 27t hm~(-2)。【结论】施入白云石粉可有效改良酸性土壤,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从而促进甘蔗吸收养分和生长,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6.
香蕉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在热带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香蕉重要生产国之一,总产量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低pH和铝毒是香蕉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限制因子,严重影响香蕉的产量和品质.明确低pH和铝毒胁迫对香蕉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调控酸性土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分别在盆栽和水培条件下开展试验,盆...  相似文献   
157.
研究生物炭调理措施对红壤区富硒土壤硒形态及硒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为富硒土壤硒活化及硒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盆栽试验,连续开展三批玉米苗期研究,设置3个生物炭添加水平:土壤质量0.5%(T1)、1.0%(T2)和1.5%(T3),以不添加生物炭处理为对照(CK),分析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硒形态及玉米硒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后,T1、T2和T3的可溶态硒分别平均提高0.46、0.42和0.43个百分点;可交换态硒分别平均提高0.61、1.66和1.50个百分点;降低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的比例;有机结合态硒比例先降低后逐渐提高,残渣态硒比例则先提高后逐渐降低。玉米根系硒含量与土壤可溶态、可交换态及有效硒含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玉米茎叶硒含量与土壤各硒形态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施用生物炭能提高玉米植株体内的硒累积量,T1、T2和T3处理玉米植株平均硒累积量分别比CK提高9.46%、31.00%和21.22%。可见,在红壤上施用生物炭能有效提高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并促进硒在植物体内的累积,其中以添加土壤质量1.0%的生物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8.
阐述了我国及广西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后所产生的巨大畜禽粪便产生总量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并针对当前畜禽粪便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以确保"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9.
为了探索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2004年在广西大化县大化镇流水村进行了玉米不同栽培方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玉米产量比翻耕栽培增产9.23%,每hm^2节支增收1361.4元,增产增效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60.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打造广西西江流域“农业生态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源污染已成为国内外水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热点。简要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现状,并分析了作为西江流域生态屏障的广西所面临的一些严峻挑战,并从科学布局、法制建设、常态化监控、技术集成、补充与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西江流域中上游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治理,打造西江流域中上游"农业生态源",保护好西江水生态环境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