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26篇
基础科学   2篇
  58篇
综合类   720篇
农作物   1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Y19是从玉米种子分离的具有促生、防病效果的解淀粉芽孢杆菌。为探究其在玉米体内及根围土壤中的定殖情况,通过自然转化方式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mut3a的质粒p HAPII导入Y19,获得具有良好荧光表型的标记菌株Y19-GFPmut3a。室内平板对峙、玉米盆栽促生定殖实验的结果表明,质粒的引入对Y19的拮抗病原及促生效果并无明显的影响,接种后的第40天,仍能在玉米的根围土壤、根、茎及叶组织中检测到标记菌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接菌后的第9天,即可观察到其在玉米根、茎及叶部组织的定殖,表明Y19在玉米体内具有良好的运输传导性能。  相似文献   
892.
为了提高牧草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和幼苗素质,选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ens)、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等4种常见牧草种子,采用2%戊唑醇生物复合悬浮种衣剂(BCSA)、39%精甲霜灵·嘧菌酯、600 g/L吡虫啉和35%噻虫嗪等4种悬浮种衣剂按最佳剂量包衣。室内试验结果表明,BCSA包衣处理除黑麦草无变化外,其余3种牧草种子发芽率与裸种对照、39%精甲霜灵·嘧菌酯、600 g/L吡虫啉和35%噻虫嗪种衣剂包衣种子发芽率相比,紫花苜蓿依次提高9.55%、9.09%、39.68%、6.45%,光叶紫花苕依次提高66.66%、30.18%、43.78%、7.32%,白三叶草依次提高31.25%、12.51%、17.75%、12.51%。在盆栽试验中,用BCSA处理的种子促生长效果最为明显,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白三叶草、黑麦草与裸种对照相比,根长依次增加30.29%、17.12%、33.80%、7.36%;苗长依次增加15.86%、10.26%、18.08%、5.31%;地上部分鲜重依次增加15.66%、42.49%、97.26%、15.88%。本实验室研制的生物复合种衣剂对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白三叶草、黑麦草种子进行处理后,能较好地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893.
阐明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开花习性与异交率之间的关系,是选育高异交率粳稻不育系的重要基础。在对284份滇一型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率检测和部分不育系开花性状观测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开花习性的精细比较,发现粳稻不育系间自然异交结实率变化幅度较大,大多数粳稻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率都比较低,但同时也鉴定出少量高异交率的不育系。相关分析发现颖花的开颖角度与粳稻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三个不育系开花性状的精细观察分析,显示了开花集中度是影响粳稻不育系异交率的重要因素。在粳稻不育系的育种实践中应该加大对不育系开颖角度和开花集中度的选择,以提高粳稻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894.
为了评估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9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采用接种鉴定和PCR检测分析了2012年至2014年从云南省罗平县和腾冲县2个病圃内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的396个稻瘟病菌单胞菌株的无毒基因Avr Pi9动态变化。结果表明:Avr Pi9在此两病圃所采集菌株中出现的频率虽均高达90%以上,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抗病基因Pi9仍有应用前景,特别是与抗病基因Pi zt、Pi7、Pi12联合应用,联合抗病系数都达0.81以上。然而,在PCR检测到的388个Avr Pi9菌株中,21个含有该基因片段,但仍对Pi9基因品系IRBL22有致病性,Avr Pi9基因可能正在发生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895.
新型肥料海生源对甘蔗耐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耐寒性的影响,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滇蔗01-58为供试材料,通过6种不同施肥处理(D1、D2、H1、H2、DH1、DH2),在甘蔗苗期进行低温(3℃)胁迫,同时测定与耐寒性相关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通过极点排序法计算得到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90、0.203、0.096、0.341、0.170,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MDA含量的权重系数较大,说明这两个指标对甘蔗耐寒性的影响较大。(2)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耐寒性影响表现为DH1>DH2>H2>D2>H1>D1,说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耐寒性影响不同,但总体趋势是一致的,即新型肥料海生源与普通复合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甘蔗品种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896.
为研究不同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内在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以元谋羊街烟区K326品种两个部位不同成熟度烟叶为材料,进行经济性状考察、化学成分检测和感官评吸。结果表明,中部成熟烟叶和上部成熟烟叶分别推迟6~7 d和8~10 d采烤经济性状最好,各项化学成分适中、协调,评吸结果表现香气量足,杂气和刺激性较小,余味舒适、干净。  相似文献   
897.
预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 S9片段编码蛋白的功能,为进一步深入分析相关基因编码产物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应用RT-PCR克隆了SRBSDV云南芒市分离物(SRBSDV-YNMShi)的S9片段,测定其全序列,并对S9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S9片段全长1900 nt,编码P9-1和P9-2 2个蛋白。S9核苷酸序列与广东、海南、湖北分离物的同源性分别为99.5%、99.1%和98.7%。系统进化分析再次印证了SRBSDV是斐济病毒属的成员,SRBSDV-YNMShi与广东、越南分离物聚成一枝,与海南分离物有一定的进化分离趋势。P9-1为一个不稳定疏水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内,无规则卷曲是该蛋白质的主要结构元件,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有着类似结构。P9-2是有2个跨膜结构域的亲水性稳定蛋白,亚细胞定位于质膜,α-螺旋是其主要结构元件,有1个保守的G蛋白偶联受体。P9-1可能为SRBSDV复制的关键因子,P9-2可能为膜蛋白,具有转运的功能。  相似文献   
898.
[目的]探讨不同颜色农膜生长棚对三七种苗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宜三七种苗生长的不同透光率,为三七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白色和蓝色两种农膜搭建3种透光率(21.0%、10.0%和5.5%)的三七生长棚,在棚内培育三七种苗至移栽期时,分别测量株高、茎粗、叶片数、主根直径、根长和根数等指标,并计算根、茎、叶的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结果]在白膜生长棚条件下,除叶片数、根长、叶重比和茎重比外,其他指标均随透光率减弱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即在10.0%透光率下,白膜生长棚内的三七种苗株高(12.34 cm)、茎粗(1.48 cm)、主根直径(11.30 cm)、根数(8.40条/株)、各部位生物量及总生物量(0.816 g)、根冠比(2.882)和根重比(0.737)均最高,三七种苗长势最佳.在蓝膜生长棚条件下,除株高、叶片数、主根直径和茎生物量外,茎粗(1.50 cm)、根长(15.36 cm)、根数(10.50条/株)、叶生物量(0.139 g)、根生物量(0.565 g)及总生物量(0.747 g)、根冠比(3.137)和根重比(0.755)等指标均在透光率21.0%下达最大值,三七种苗生长发育较好.透光率为10.0%时,白膜生长棚内三七种苗株高、茎粗、主根直径、根数、各部位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根冠比、根重比和茎重比等均高于蓝膜生长棚内三七种苗;透光率为21.0%时,蓝膜生长棚内三七种苗株高、茎粗、叶片数、主根直径、根长、根数、各部位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根冠比和根重比等指标均大于白膜生长棚内三七种苗对应值.[结论]白膜生长棚下较适合三七种苗生长的透光率为10.0%,蓝膜生长棚下较适合三七种苗生长的透光率为21.0%,即蓝膜有利于三七种苗在相对高光照环境下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899.
[目的]探索有效的节煤措施,进一步降低烟农烘烤成本。[方法]研究了节煤助燃剂在烟叶烘烤中的使用方法,深入分析了使用节煤助燃剂的节煤及省工效果。[结果]试验表明,通过添加节煤助燃剂,烘烤用煤节省率达到19.54%,1 kg干烟叶烘烤用煤成本降低0.58元。同时,对烟叶等级结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等均无不良影响。[结论]为降低普通烤房用煤成本,提高烟农收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0.
【目的】探究大豆耐低磷的分子机制,并分析大豆CHX基因编码的相应蛋白质功能及性质。【方法】比较近等基因系(NIL6)高磷和低磷水平下氢离子分泌量,然后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通过基因注释筛选阳离子质子转运体(CHX)家族基因,分析CHX家族基因及其调控蛋白基本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等信息。【结果】低磷条件下,NIL6根系泌氢能力显著高于高磷水平,泌氢增加3.76倍。通过对NIL6重测序进行基因注释,筛选得到21个有关CHX基因,对其结构域分析,确定基因属于CHX基因家族,对CHX家族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目为505~914,分子量介于55.38~100.61 kD,等电点介于5.53~9.26,发现其调控的蛋白质阿尔法螺旋占比都在50%以上;通过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大豆CHX家族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膜定位数量为21个,内质网中的定位数量为16个,基因编码蛋白亲水性均大于0;通过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发现每个亚组的成员之间亲缘关系较近;通过保守序列基序分析,发现聚类关系较近的基因所包含的Motif数量相似;通过染色体定位可知,CHX家族基因绝大多数远离中心粒,定位于各个染色体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