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13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30篇
  64篇
综合类   433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61.
【目的】分析陕北8个县(区)马铃薯X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和变异性,明确病毒变异程度,为脱毒马铃薯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陕北8个县(区)种植2~3代疑似携带病毒的马铃薯叶片为材料,首先用Trizol法提取8个采样点马铃薯叶片总RNA,以已公布的马铃薯X病毒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RT-PCR扩增目的DNA片段,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然后对CP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分析陕北马铃薯X病毒CP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12个马铃薯X病毒进行比较,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从陕北8个县(区)马铃薯叶片中均扩增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长度为620 bp目的片段,可知这些马铃薯均感染了X病毒。不同CP基因序列之间存在微小变异,8个县(区)样品间CP基因的序列一致性在95.2%~99.4%,与国内外其他地区12个样品CP基因的序列一致性在92.9%~98.5%。系统进化树显示,将X病毒可分为4个类群,而陕北8县(区) 马铃薯X病毒归属于其中的2个类群。【结论】马铃薯X病毒在陕北地区普遍存在,RT-PCR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到马铃薯X病毒,X病毒CP基因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762.
王晓荣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393-396
通过对榆林市人口总量变动,人口分布的分析。并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人口总数由 1950年总人口123.51万人到2015年的391.76万人。65年间净增人口268.25万人,增加了 217.19%,平均每年增加人口4.13万人。可见,榆林市的人口发展还是很快,还必须加强计划生育,降 低出生率,控制外来人口。  相似文献   
763.
通过对沙枣果实色谱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建立了沙枣果实的分析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95v/v);检测波长240nm;柱温:35℃;进样量为10ul;分析时间为80min。进而对主要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等指纹图谱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相关指标符合图谱的评价标准,为沙枣果实的指纹图谱研究深入开展沙枣种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该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764.
为给高效运用美国小麦品种资源提供参考依据,采用68对SSR引物对引自美国的44份冬小麦品种和我国黄淮麦区的44份冬小麦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美国品种中共检出522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7.676个等位变异;各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50~0.937,平均为0.625;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3。在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中共检测出313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4.603个等位变异;各位点PIC值变幅为0.094~0.877,平均为0.564;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1。表明美国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大于我国黄淮地区冬小麦品种。美国小麦品种A、B、D基因组的平均PIC值的大小顺序为B(0.683)D(0.678)A(0.541),黄淮麦区小麦A、B、D基因组的平均PIC值的大小顺序也为B(0.630)D(0.546)A(0.525),美国品种与黄淮麦区品种B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均显著高于A基因组和D基因组。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系数0.72处可将88个小麦品种聚为8类,且70%以上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地域来源吻合,表明SSR分析结果能很好地将国外品种与国内品种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765.
榆林市主要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楠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129-129,124
蜜源植物是指能够给蜜蜂提供花蜜、蜜露和花粉的植物.它既是蜜蜂食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又是发展养蜂生产的物质基础.榆林市有着丰富的蜜源植物资源,本文重点介绍了该市14种重要蜜源植物的花期及其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66.
【目的】明确阿拉善舌喙象成虫在陕北沙区长柄扁桃上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为枣飞象的监测和科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4月,在陕西省榆林沙区,采用平行线取样法抽取受害长柄扁桃植株,使用全株调查法统计阿拉善舌喙象成虫数量。运用7种聚集度指标、Iwao 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对阿拉善舌喙象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探讨。【结果】阿拉善舌喙象成虫在长柄扁桃上的空间分布型呈现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其密度越大,个体群的聚集度越高;聚集因素分析表明,该虫聚集分布是由某些环境成分和自身的聚集习性两者共同作用所引起。依据Iwao m*-m回归分析确定阿拉善舌喙象成虫最佳理论抽样公式和序贯抽样模型,利用序贯抽样模型公式对该虫进行抽样,当阿拉善舌喙象的防治阈值为6头/株,调查10株长柄扁桃树上的累计虫口数量大于85头时, 则需进行及时防治;若10株长柄扁桃树上的累计虫口数量小于35头时,则不需进行防治;若10株长柄扁桃树上的累计虫口数量为35~84头,则需要继续进行抽样调查,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治措施。【结论】建立的空间分布型和最佳理论抽样公式,可用于陕北沙区阿拉善舌喙象的监测和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767.
陕北沙区马铃薯生产中水肥利用效率较低,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该地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少见报道。研究采用饱和D-416-A最优设计,在滴灌条件下设置16种水肥组合(T1~T16),分析不同水肥组合处理对马铃薯植株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T10处理(灌水量为5 268.249 m·hm-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 290.119、290.119、167.449 kg·hm-2)和T5处理(灌水量为3 131.751 m·hm-2,氮、磷、钾用量分别为290.119、129.881、167.449 kg·hm-2)的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其他处理2.95%~192.47%。在块茎形成期,T10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大,T5处理次之。T10处理的马铃薯产量略高于T5处理2.55%,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30%~99.84%(P<0.05)。T5处理的马铃薯商品薯率和水分生产率分别较其他处理高4.15%~111.55%和22.44%~152.91%。研究表明,与高水高肥组合相比,T5处理的水肥耦合模式明显节约灌溉用水和磷肥用量,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768.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水盐及油葵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推广地膜再利用栽培技术,在河套灌区以露地种植油葵为对照,在旧地膜覆盖的田地,在土壤顶凌期、返浆期和油葵种植前、油葵幼苗期分别测定了旧地膜覆盖带、旧地膜附近、旧地膜间0—1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土壤盐分,测定了旧地膜覆盖带、旧地膜间种植的油葵出苗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地膜再利用提高了旧地膜覆盖田地耕层的土壤水分,降低旧地膜覆盖带耕层土壤盐分,提高旧地膜附近及旧地膜间耕层土壤盐分;地膜再利用对深层土壤水分、土壤盐分无显著影响。地膜再利用缩短了旧地膜覆盖带种植的油葵出苗天数,提高了油葵的出苗率及存活率,促进了油葵幼苗生长;但地膜再利用延长了旧地膜间种植的油葵出苗天数,降低了出苗率及存活率,抑制了幼苗生长。地膜再利用种植油葵时应将油葵种植在旧地膜带覆盖带上,不应种植在旧地膜之间。  相似文献   
769.
生物活性水对堆肥腐熟过程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以牛粪为原料的堆肥试验过程中,加入生物活性水,具有消除臭味、缩短发酵时间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①生物活性水的加入使堆肥过程的pH值有所下降,减少了NH4 -N的挥发损失,使养分得到保持;②生物活性水的加入能使堆肥过程中形成的NO3--N含量增加,加入其他辅料后,效果更好;③加入生物活性水后的堆肥产品,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70.
对河北省曲周县城镇与农村住户收入与支出差距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对相对收入差距、绝对收入差距、相对支出差距、绝对支出差距以及生活消费结构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主要结论是:(1)曲周县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2)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中第一产业占到了约2/3;(3)从生活消费差距结构看,存在3个刚性变化趋势,一是食品消费差距刚性下降,但在生活消费差距中仍然占有23% ̄74%的份额;二是交通与通讯、文教娱乐和其它消费差距刚性上升,它们是城乡差距的外在表现特征;三是衣着、居住和家庭设备消费差距刚性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