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林业   8篇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提高浑善达克沙地飞播治沙造林成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实施以来,飞播治沙造林种草作为治理浑善达克沙地的一项主要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根据近年来浑善达克沙地飞播治沙造林情况,就飞播治沙造林中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提高浑善达克沙地的飞播成效、加快该地区沙地治理速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丰富且蕴藏量大,绝大多数种类分布于崇山峻岭、莽莽原野之中。文章总结我国食用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食用野生植物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1990—2019年森林火灾历史档案和同期气象因子的数据,对该地区林火与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火发生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密切。林火发生次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减少呈上升趋势;研究区日均相对湿度范围在58%~62%,火灾发生次数最多;林火发生次数与日照时数、日均温、日最高温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过火面积与日均相对湿度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多效复合剂在浑善达克沙地飞播造林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鼠危害是影响飞播造林成效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以锡林郭勒盟浑善达克沙地飞播造林为例,通过人工模拟飞播造林试验和大面积飞播成效调查,分析了多效复合剂在飞机播种造林中防止鸟类和鼠兔的效果。研究表明,利用多效复合剂拌种后,对鸟鼠有明显的驱避作用,飞播造林后可提高杨柴等种子保存率20%以上,出苗率提高18%以上,并降低大粒种子(杨柴等)播种量2.25kg/hm2,飞播造林成本可减少123.75元/hm2。  相似文献   
5.
平茬对3种苗木来源蛋白桑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平茬对蛋白桑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并探究适于研究区种植的最佳桑树苗木,以林龄为2a,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陕西省西安市的3种蛋白桑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植株下-平茬、植株下-不平茬、行带间-平茬和行带间-不平茬4种处理下土壤的pH、机械组成、速效养分及有机质含量,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平茬及...  相似文献   
6.
土地沙化与林业防沙治沙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沙化是我国在环境生态方面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沙化土地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35%左右,每年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达几百亿。面对当前土地沙化严峻形势,国家和各级林业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来应对沙漠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综述了野生蜂资源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我国野生传粉蜂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野生传粉蜂资源的一些实施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生境下浑善达克沙地榆(Ul mus pumila L.var.sabulosa J.H.Guo Y.S.Li)林下幼苗的密度、生长情况及林缘、单株下幼苗扩散分布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运用种群生态学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其更新规律。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榆幼苗的密度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幼苗生长较差且流动沙丘幼苗死亡现象严重,半固定沙地幼苗生长较好更适于沙地榆的更新;幼苗主要集中分布于距林缘20m范围内,20m外幼苗密度显著降低;风向对浑善达克沙地榆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温室盆栽实验,观察分析了臭柏幼苗在干旱条件下生长状况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降至0.7%时,臭柏幼苗开始出现初始萎蔫,该含水量是臭柏幼苗生长的临界值。土壤含水量降至0.4%以下,会导致臭柏幼苗死亡,土壤含水量0.4%是臭柏幼苗生长的极限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以东乌珠穆沁草甸草原退化草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分析草甸草原不同程度退化的改良方式,对其各种改良处理进行分析。分别进行了围封封育改良技术、浅翻轻耙改良技术、结果得出:1.围封封育改良技术、浅翻轻耙改良技术都能够显著(P〈O.05)增加草地生产力,浅翻轻耙改良效果最好,其次是围封封育改良技术;2.围封封育改良技术、浅翻轻耙改良技术都对植被群落产生了显著(P〈O.05)的影响,优势植物的优势度进一步加强,群落逐渐趋于稳定,种群丰富度增加;3.围栏封育改良技术主要对多年生丛生禾草改良作用较大,多年生丛生禾草一直处于建群种的主导地位;浅翻轻耙改良技术主要对多年生根茎禾草作用大,改良后多年生根茎禾草持续增加,一直处于建群种的主导地位;4.围封封育改良技术、浅翻轻耙改良技术都显著(P〈O.05)影响群落生活型功能群的生产力,改良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