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0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366篇
林业   284篇
农学   167篇
基础科学   175篇
  339篇
综合类   1862篇
农作物   226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821篇
园艺   233篇
植物保护   19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发展,碳循环正成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本文在介绍其研究发展过程、主体内容和方向的同时,对目前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概述,重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研究、机制研究、研究方法及模型的发展动态,并对今后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2.
基于研究区多年降水特征,设置高频低量、中频中量和低频高量3种降水格局,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对科尔沁沙地3种常见一年生草本植物一个生长季地上和地下凋落物分解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格局和凋落物埋深均是影响分解率的关键因素。其中地表凋落物的分解率显著低于地下凋落物,随埋深增加地下凋落物的分解率有增加的趋势,10~20 cm层狗尾草地下凋落物分解率显著高于0~10 cm层(P<0.01)。低频高量降水状况下地上凋落物的分解率显著降低(P<0.01)。降水格局与凋落物埋深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F=3.60, P=0.008),随土壤深度增加,降水格局对凋落物分解率的影响减少,且物种间存在差异性,不同降水格局下狗尾草和黄蒿地上凋落物和0~10 cm埋深地下凋落物分解率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而尖头叶藜仅地上凋落物在不同降水格局下的分解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F=48.42, P<0.001)。  相似文献   
23.
以紫花苜蓿幼苗为材料,用聚乙二醇(PEG-6000)作为渗透介质人工模拟干旱条件,外源喷施NO供体硝普钠(SNP)、钙信号试剂CaCl2、NO抑制剂亚甲基蓝(MB)和Ca2+通道阻断剂LaCl3,对紫花苜蓿幼苗光合特征、抗氧化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图谱进行研究,探讨了渗透胁迫下NO介导的Ca2+信号对紫花苜蓿幼苗光合作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渗透胁迫条件下,施加SNP、CaCl2均能够有效缓解叶片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及总叶绿素含量降低,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气孔限制值(Ls),而对胞间CO2浓度(Ci)没有缓解作用。SNP、CaCl2及SNP+CaCl2处理提高了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其中共处理时效果最为显著,第4天 SOD、POD、CAT活性较PEG处理升高了39.29%、30.41%和56.24%,脯氨酸含量增加了45.59%,MDA含量降低了45.59%。POD同工酶图谱在第4天时酶谱带数最多,POD活性最强,且SNP+CaCl2共处理下出现新酶带。而添加外源NO的同时添加Ca2+通道阻断剂LaCl3,紫花苜蓿幼苗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均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添加Ca2+信号的同时施加NO抑制剂MB也具有相同的作用,说明Ca2+信号参与NO信号转导过程并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渗透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的生理应答响应。  相似文献   
24.
对装配过程中发生开裂的6307E深沟球轴承,采用宏观观察、显微观察、硬度检测、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微区成分分析等手段,并结合装配工艺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6307E深沟球轴承开裂处显微组织正常、硬度符合技术要求、化学成分正常且无原材料缺陷,裂纹处存在明显的氧化特征,可知该裂纹为轴承装配前就存在的淬火裂纹。  相似文献   
25.
采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林进行施肥对比试验。观测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分析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幼龄林高、粗和蓄积生长量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施肥措施对秃杉人工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年高生长增加34%,粗生长增加26%,蓄积生长增加35%。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解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地方流行毒株的分子进化情况,基于实验室分离的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分别对2株FAdV-4毒株进行PCR分段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载体,提取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后筛选出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依次拼接得到病毒的全基因组,获得FAdV-4贵州株的全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通过PCR分段扩增成功获得了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的全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43352、43723 bp,FAdV-4 GZ-BJ株全基因序列长度比FAdV-4 GZ-QL株短371 bp,少6个ORF(22K、putative 9.1 ku、u-exon、ORF17、ORF28、ORF42),二者的氨基酸同源性为57.1%。2株FAdV-4贵州株同国内外不同地区FAdV-4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88.7%~100%,与FAdV-4经典毒株ON1比对,2株FAdV-4贵州株和国内FAdV-4分离株均缺失ORF19、ORF27、ORF3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仍属于Ⅰ群C种FAdV。研究结果表明,2株贵州株FAdV-4 GZ-BJ株和FAdV-4 GZ-QL株较国内外FAdV-4毒株均存在进化与突变,且FAdV-4 GZ-BJ株变化较大,但尚未改变其血清型,这为探索FAdV-4致病机理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为明确新型尿素在冬小麦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普通尿素(Urea)、控失尿素(LC Urea)、海藻酸尿素(H Urea)、聚能网尿素(N Urea)、含锰尿素(Mn Urea)、控失尿素一次施肥(LC Urea 1)、普通尿素+等量锰(Urea+Mn)和不施肥(CK)对冬小麦产量、叶片SPAD、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LC Urea和H Urea处理较Urea处理的小麦拔节期叶片SPAD分别显著提高1500%和1300%,灌浆期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增加3304%和2076%,气孔导度分别显著提高2609%和2174%,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1439%和1236%,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4575%和3902%。N Urea和Mn Urea处理与Urea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LC Urea和H Urea处理较Urea处理显著增产1449%和1333%。控失尿素和海藻酸尿素能够有效提高穗数,改善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促进氮素吸收利用,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可在豫北潮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29.
以天山野苹果林苹果小吉丁虫为调查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天山野苹果林苹果小吉丁虫的危害程度及其虫生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新源县苹果小吉丁虫虫口密度为0.76头·m~(-1),巩留县为2.72头·m~(-1);导致苹果小吉丁虫死亡的原因排序为物理致死天敌寄生真菌侵染其它;从56份样本中分离得到41株真菌,隶属于4目7属,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数量最多;不同季节样本中都分离到了虫生真菌,夏季得到的真菌种类和数量最多。天山野苹果林苹果小吉丁虫中存在一定数量的虫生真菌,应将虫生真菌作为苹果小吉丁虫生物防治的新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食用菌企业能否通过龙头企业进行并购重组,调整产能过剩,解决产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低和科研创新能力低的问题,从而激发市场的竞争活力,提升食用菌产业的规模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迅速实现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此,通过分析食用菌市场的发展现状,龙头企业的运行模式,企业并购的现实因素等方面来总结龙头企业进行并购的积极影响,以期能为食用菌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