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57篇
  免费   5362篇
  国内免费   7453篇
林业   6141篇
农学   5141篇
基础科学   4152篇
  8646篇
综合类   40074篇
农作物   5993篇
水产渔业   3321篇
畜牧兽医   13047篇
园艺   5725篇
植物保护   3932篇
  2024年   463篇
  2023年   1642篇
  2022年   3966篇
  2021年   3713篇
  2020年   3590篇
  2019年   3349篇
  2018年   2448篇
  2017年   4170篇
  2016年   2651篇
  2015年   4191篇
  2014年   4258篇
  2013年   5180篇
  2012年   7057篇
  2011年   7331篇
  2010年   6813篇
  2009年   5860篇
  2008年   5910篇
  2007年   5517篇
  2006年   4625篇
  2005年   3641篇
  2004年   2291篇
  2003年   1537篇
  2002年   1610篇
  2001年   1441篇
  2000年   1278篇
  1999年   539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1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5篇
  195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Kechuanning on airway remodeling and the protein level of p-ERK1/2 in lung tissues of asthmatic rats induced by virus. METHODS:The asthmatic rat model induced by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was established. The experimental ra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sthma model group, low dose (0.33 mL/kg), middle dose (3.0 mL/kg) and high dose (10 mL/kg) of Kechuanning groups, and PD98059 (3 mg/kg) group. The airway responsiveness of the rats was measured by animal ventilator.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lung tissues were observed by HE staining. PAS staining and Masson staining were used to observe goblet epithelial cells metaplasia and airway collagen deposition. The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 (MMP-9)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TIMP-1) in the lung tissues of the rats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 protein levels of ERK1/2 and p-ERK1/2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the airway responsiveness of the rats in middle dose and high dose of Kechuanning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1), the injury of lung tissue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goblet epithelial cells metaplasia and airway collagen deposi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0.01), and the expression of MMP-9 and TIMP-1 in the lung tissues was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1). In addition, the protein level of p-ERK1/2 in high dose of Kechuann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P<0.01). CONCLUSION:Kechuanning may treat asthma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p-ERK1/2 in the lung tissues and improving the airway remodeling symptoms of asthmatic rats induced by virus.  相似文献   
72.
饥饿情况下蠋蝽种内互残行为发生时期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饥饿情况下蠋蝽种内残杀行为的发生时期和影响因素,指导蠋蝽规模化繁育和释放,本文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和密度下的蠋蝽种内残杀行为。研究发现:蠋蝽对卵粒的种内互残行为主要发生在饥饿24 h以内,雌性蠋蝽对卵粒的取食行为显著强于雄性蠋蝽,取食比例是雄性的2.80~3.25倍、取食量是雄性的18.75~21.20倍,雌性取食下的卵粒羽化率为70.66%,显著低于雄性和对照的86.59%和87.88%。发育时期和饲养密度均显著影响蠋蝽的种内残杀行为,主要发生在饥饿后的19.63~36.00 h,并且1、2、3龄若虫没有表现出种内残杀行为,4龄以后种内残杀行为显著;低密度下蠋蝽种内互残行为不显著,但高密度会增强种内互残行为,且随密度的增加,种内互残行为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3.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产地对普洱生茶品质与化学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来自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三大产区12个茶山(自然村)的普洱生茶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对不同产地普洱生茶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表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普洱生茶的化学成分在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且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对来自西双版纳自治州(包括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普洱市、临沧市3个地级行政区的普洱生茶进行有效区分,也可以对来自普洱茶产区的东南、西南、西北3个区域的普洱生茶进行有效区分。进一步鉴定了普洱生茶中79种主要成分,并对其在12个茶山(自然村)的普洱生茶中的含量分布,以及与不同产地普洱生茶滋味品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研究表明,基于UHPLC-Q-TOF/MS的茶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轮廓可以作为普洱生茶产地判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究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优良无性系最佳授粉组合,提高其坐果率、种实产量,为科学配置授粉树及优良种质资源无性系化推广提供参考。  方法  以文冠果5个优良无性系为材料,进行花期物候观测、柱头可授性及花粉活力检测。进行控制授粉,分析各授粉组合受精率、坐果率、种实产量及种实性状。  结果  ① 5个无性系开花时间在4月27日至5月14日。②雌能花开花当天及花后1 d柱头可授性较强。③雄能花初开放和完全开放当天花粉活力较高。④综合考虑各授粉组合受精率、最终坐果率、产量及种实性状得出,10号无性系较佳授粉组合为10×16、10×119,14号、15号、16号最佳授粉组合分别为14×15、15×16、16×15,10号、14号、15号、16号均不适合做119号的授粉无性系。  结论  科学的授粉树配置可以提高文冠果坐果率及种实产量。  相似文献   
75.
对天山北坡中山带典型山地草甸草原4种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牧草——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黄(Astragalus membranaceus)、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千叶蓍(Achillea millefolium)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高度变化趋势表现为“慢-快-慢”的植物基本生长规律;老芒麦、千叶蓍、老鹳草的生长速率在返青期到分蘖期时较快,而黄芪的生长速率则在返青后就较快,分蘖期后4种牧草的生长速率开始变慢;盖度和产量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和7月。  相似文献   
76.
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能够显著提高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效果,为了明确其对亚洲玉米螟卵期及幼虫期可持续防控的作用机理,采用松毛虫赤眼蜂吸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进行赤眼蜂载菌情况,以及亚洲玉米螟卵和幼虫的寄生、侵染过程观察。结果表明,赤眼蜂羽化后能够吸附柞蚕卵表面粘附的白僵菌分生孢子,并将其携带至亚洲玉米螟卵块表面,并吸附于未被赤眼蜂寄生的亚洲玉米螟卵孵化的幼虫体表,实现侵染并致死,幼虫带菌率达60.00%,网室内杀虫生物测定僵虫率达27.00%。本研究表明,载菌赤眼蜂在提高杀虫效率的同时实现害虫可持续防控,该方法为其他载菌天敌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7.
78.
从社会保障功能角度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社会效益测算模型,采用典型土地整治案例相关资料和研究区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并对不同区域、不同土地整治类型的单位建设规模社会效益与投资社会效益系数差异2个社会效益指标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类型土地整治项目产生的效益差异较为显著,单位建设规模社会效益表现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农用地整理土地复垦;投资社会效益系数表现为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2)单位建设规模社会效益与投资社会效益系数差异较为显著,但总体变化趋势趋同。3)4种土地整治类型社会效益表现出区域差异,总体上呈西部和北部好于东部和南部。基于商业保险的标准表征土地保障能力的测算模型能较好实现各类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效益测算,克服传统以打分或定性分析为主的土地整治社会效益评价的不足,并可直观地反映土地整治社会效益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究镉胁迫下施加镧对水稻中矿质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为缓解水稻镉毒害及降低环境中镉对作物的危害提供有效方法,也为利用稀土元素减轻水稻的镉毒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方大面积种植的8个水稻品种(湘早籼46、湘晚籼12、早籼788、早籼802、扬稻6、湘早143、中早27、赣晚籼34)为试验材料,采用外源施入0.2 mmol/L氯化镧(LaCl3)的方法[对照(CK)未施LaCl3],对比分析施入镧后不同水稻品种在2μmol/L氯化镉(CaCl2)胁迫下根部和地上部对钙、铁、镁、锌和钾5种矿质元素吸收量、转运系数及矿质元素间相关性的变化.[结果]与CK相比,施入LaCl3可促进多数水稻品种地上部对铁和锌元素的吸收,其中湘早籼46的地上部铁含量升幅最高,较CK显著升高80.12%(P<0.05);施入LaCl3对多数水稻品种根部的钙、铁、锌吸收均起抑制作用,除扬稻6的钙含量、湘晚籼12的铁含量和中早27的锌含量高于CK外,其他品种的钙、铁、锌降幅分别为7.61%~35.84%、7.09%~42.01%和10.23%~55.27%.LaCl3处理提高了水稻根部向地上部转运钙、铁和锌元素的能力,大部分品种对钙、铁和锌元素的转运系数表现为LaCl3处理高于CK.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aCl3处理降低了镉胁迫下水稻体内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结论]镉胁迫下施加镧可抑制多数水稻品种幼苗根系对钙、铁和锌元素的吸收,同时促进地上部对铁和锌元素的吸收,提高水稻根系向地上部转运钙、铁和锌元素的能力,并降低镉胁迫下水稻体内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进而缓解水稻的镉毒害.  相似文献   
80.
试验旨在构建鸡Prn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为制备鸡朊蛋白单克隆抗体提供材料。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鸡Prnp基因组序列和pET-28a质粒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以健康的鸡全血基因组DNA为材料,采用PCR的方法扩增鸡的Prnp基因,将目的基因片段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菌转化到E.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并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进行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诱导剂的终浓度为0.08 mmol·L-1,16 ℃,220 r·min-1诱导7 h,蛋白表达量最高。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T-28a-ChPrnp重组表达菌株,为Prnp朊蛋白的结构、生理功能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