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1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林业   253篇
农学   298篇
基础科学   158篇
  306篇
综合类   631篇
农作物   210篇
水产渔业   107篇
畜牧兽医   256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18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2007--2009年间,我们分别科学考察了中亚热带典型区系湖南省雪峰山脉和武陵山脉的沟谷森林,在剖析了沟谷地带的地形地貌,土壤和气候等自然特点的基础上,摸清了沟谷地带森林和经济植物资源,同时提出了沟谷森林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这一科学考察,为人们认识和了解中亚热带沟谷森林植被与生境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中亚热带沟谷森林植被的保护和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天然打草场是中国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国内陆的生态屏障。目前中国打草场分布状况、分布面积、产量高低等信息十分缺乏,严重制约饲草储备和救灾应急功能发挥。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基于2009-2011年的Landsat TM5影像数据,并借助野外调查点和目视解译方法对中国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状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面积达800.35万hm2,目视解译结果的平均解译精度达到76.78%。其中,内蒙古天然打草场面积居首位,面积为688.04万hm2,其次是松嫩平原草原区,打草场面积为91.80万hm2,河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区的打草场面积最小,为20.51万hm2。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天然打草场约为180.89万hm2,科尔沁沙化草原天然打草场约为96.44万hm2,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天然打草场面积约为395.40万hm2。研究区天然打草场的植被类型以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类、低地草甸类为主,少量分布在山地草甸类和温性荒漠草原类。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全国半干旱区域打草场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3.
直链淀粉含量是评价稻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累积生长过程是多生育期、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探究多生育期信息引入对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监测模型的影响,实现水稻品质信息的大规模准确监测。该研究选取水稻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这4个有关水稻籽粒形成发育的生育期的冠层光谱,分析原光谱、植被指数、高光谱特征参数,及其变换形式与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性,筛选得到相关性较好的光谱变量,并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建模,建立基于多生育期光谱变量的直链淀粉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一阶导数、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 RVI)及成熟期特征参数表现出较高敏感性,最适用于直链淀粉含量预测的生育期为成熟期,而多生育期信息的综合利用能显著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最佳多生育期预测模型为孕穗-抽穗-成熟期组合模型,建模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为0.708,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为0.71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 Error, MAPE)为3.22%,验证R2为0.631,RMSE为0.768%,MAPE为3.99%,证明该模型能较为精确地预测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为稻米品质指标大尺度统计监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24.
以莴笋为供试材料,研究在莴笋叶面喷施、根部灌施EM微生物菌剂和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对其植株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4个处理:不施用任何肥料(CK)、常规施肥处理(T1)、喷施+灌施EM微生物菌剂(T2)、喷施+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T3)。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喷施+灌施EM微生物菌剂和喷施+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能显著提高莴笋的株高和茎粗,有效促进作物的生长;从光合特性看,T3处理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CK,和常规施肥T1相比也有明显提高,说明喷施+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能提高莴笋的光合作用。产量上,T3T2T1CK,T1、T2和T3的产量相较于CK的增长幅度分别为20.17%、26.05%、31.65%,T2和T3相较于T1的增长幅度分别达到4.90%和9.99%,T3相较于T2的增长幅度为4.44%,表明EM微生物菌剂和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均能提高莴笋的产量,而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5.
30℃条件下不同氮气浓度对储粮害虫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0℃±1℃,70%±5%R.H.的条件下,研究90%、95%和98%浓度的氮气对储粮害虫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90%以上的氮气浓度均可以控制各试虫成虫产生下一代;95%和98%的氮气均可用于储粮害虫的防治,但95%氮气控制害虫需要气调的时间较长,需要根据实际防治时的经济阈值进行选择;98%氮气对各虫种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氮气气调可用于对PH3抗性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6.
粮油加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粮油加工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进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调整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7.
为了更有效的治理工业废水污染,实验以甲醇作惟一碳源,利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化工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甲醇降解菌CYW-32,经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鉴定为嗜有机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organophilium)。通过比色酸法明确了菌株CYW-32在24h内可高效降解500mg·L^-1的甲醇,降解率达到97.75%。进一步分析环境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7.0,温度32℃,转速150r·min^-1,装液量为100mL/250mL。同时证实了菌株CYW-32对甲醇的降解为胞内酶代谢途径。甲醇降解菌株的筛选为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8.
不同相思树种根瘤菌理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牛肉膏蛋白胨试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碳源利用试验、3-酮基乳糖试验、B.T. B反应试验及明胶水解试验等角度分析漳州中西国有林场6种相思树种根瘤茵生理及生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生理特征上看.在牛肉膏蛋白胨试验中所有供试菌株都生长不良;所有供试菌株都能利用柠檬酸盐;灰木相思的碳源利用能力最强,而厚荚相思与马占相思碳源利用能力比较弱;马占相思及灰木相思可较充分利用木糖,卷荚相思、纹荚相思、薄荚相思可较充分利用半乳糖;从生化特性上看,除马占相思根瘤茵在YMA培养基上产碱外,其余相思树种菌株均产酸;卷荚相思及纹荚相思根瘤茵能产生蛋白分解酶,而其余相思树种根瘤茵则不能产生蛋白分解酶.  相似文献   
129.
动植物疫病区域化国际规则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中规定,成员在制定和实施SPS措施时要遵循病虫害区域化原则.那么,实施区域化原则的意义何在?国际标准制定组织,如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和SPS委员会在推动区域化原则的实施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当前在实施区域化的进程中,各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本文拟就以上问题,对区域化原则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及其进展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0.
土壤改良剂研究已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在对土壤改良剂发展及其种类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土壤改良剂的改土培肥效应(物理结构、化学特性、生化特性)、作物增产效应及其施用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述,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了土壤改良剂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