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29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郝翔翔  邹文秀  韩晓增 《土壤学报》2022,59(5):1228-1237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有机质(SOM)组成和稳定的影响。以典型黑土区29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红外光谱和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对农田、草地和林地三种利用方式下不同剖面深度(0~10、1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SOM的活性组分含量和有机质官能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变更对SOM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剖面中4种活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溶解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均表现为草地>林地>农田。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SOM的脂族碳、甲氧基碳和烷氧基碳逐渐降低,而芳香碳和羧基碳则逐渐增加,其稳定程度逐渐增强。草地和林地土壤剖面中的SOM含有较多氧化程度低、易分解的甲氧基和烷氧碳,而农田SOM则含有较高的芳香结构和羧基碳,其腐质化程度较高。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会引起上、下土层中SOM化学组成的变化,植被恢复有利于SOM活性组分的形成,长期耕作可促进SOM稳定组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82.
Nitrogen is taken up by most plant species in the form of nitrate and ammonium.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itrogen forms on the growth of watermelon seedlings. Plants were grown in hydroponic culture with five nitrate (NO3?)/ammonium (NH4+) ratios (100/0, 75/25, 50/50, 25/75, 0/100). When the proportion of NH4+ was increased, the leaf number, leaf area, shoot height, net photosynthesis, biomass, and root growth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were observed when plants were supplied with mixed NO3? and NH4+ compared to NO3? or NH4+ alone, whereas the concentrations of potassium (K), calcium (Ca), and magnesium (Mg) wer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H4+. The microelements concentrations were generally increased with more NH4+ added. In addition, plants fed with higher NO3?/NH4+ ratios resulted in more minerals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83.
雨水集蓄利用是近年来缺水型山丘区补充水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成为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其理论研究尚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该文结合新沂市山丘区雨水集蓄利用规划的实例,采用自优化模拟模型对其雨水利用灌溉调度进行了优化研究,达到了预期目的,实现了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灌溉系统的优化调度过程。  相似文献   
84.
不同处理对几种硬实性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南洋楹(Albizia flactaria)和银合欢(Leucaena gluca)三种硬实性种子用热水和酸蚀两种处理打破其休眠,结果表明,台泫相思和新银合欢分别用浓硫酸处理7min、1.5min,南洋楹用始温为70℃的热水处理效率为最好,其发芽率分别达80%、57%和465;硫酸处理的种子的发芽势、整齐度均优于热水处理,而异状发芽率,腐烂率均低于热水处理。方差析表明,两处理间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5.
基于MATLAB与VB混合编程的哈密大枣品质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Visual Basic 6.0设计了应用软件的用户界面,用SOLIOS图像采集卡与CCD摄像头连接采集数据,构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哈密大枣自动检测系统,并利用Matlab7.6图像处理工具箱,通过各种算法的比较和验证,确定了最佳背景分割方法,找到有利于哈密大枣的特征提取、品质(缺陷、大小、颜色等)自动识别的方法,为哈密大枣自动化检测生产奠定了基础。在图像采集中,调用图像采集卡驱动程序,实现图像的储存。图像处理中,应用颜色空间转换、小波消噪、阈值分割和数学形态学处理等方法,快速准确识别其品质,利用VB的ActiveX组件,在Visual Basic中直接调用Matlab图像处理程序,实现对哈密大枣品质的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86.
87.
黑土锌有效度的物理化学研究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锌是动植物必需微量元素同时亦是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元素,研究黑土中锌形态及其有效度对保护黑土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黑土13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化学研究法,分析评价黑土Zn形态转化及锌有效度。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黑土有效锌(DTPA-Zn)含量可达1.96 mg kg-1,长期施肥可显著增加黑土交换态Zn和无定型氧化铁结合态Zn含量,从而显著提高黑土有效Zn含量,可增至3.3 mg kg-1,对土壤全Zn未有明显增加;配施有机肥可显著增加矿物态Zn以外其他各形态Zn含量,土壤有效锌含量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而逐渐增加,最高可达14.5 mg kg-1。长期施肥使土壤酸化从而降低了黑土对Zn2+的吸附强度和容量,且其吸附的Zn2+更易解吸出来,配施一定量有机肥处理虽未能减缓土壤酸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对Zn2+的吸附强度与容量,但其吸附的Zn2+更难以解吸。总体黑土有效锌含量相对较高,对Zn2+吸附强度和容量均较高,但随着施肥引起土壤酸化而降低其对Zn2+吸附强度和容量。  相似文献   
88.
广东省不同种类蔬菜与土壤镉污染相关性及阈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保障中国南方蔬菜质量安全,避免重金属Cd污染,并为指导其进行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广东省常见的4类蔬菜,叶菜类(小白菜)、根茎类(胡萝卜)、茄果类(辣椒)、豆类(豇豆)为材料,采用广东省典型地区不同浓度Cd污染的原位土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盆栽条件下不同种类蔬菜对Cd的吸收差异,及其与土壤Cd总量及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并通过拟合方程确定安全种植不同种类蔬菜的土壤Cd污染阈值。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Cd浓度的增加,4种蔬菜中的Cd含量均呈增加趋势;(2)同一Cd污染浓度下不同种类蔬菜对Cd吸收程度不同,富集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胡萝卜>小白菜>辣椒>豇豆;(3)土壤Cd总量与有效态都与蔬菜中Cd相关性显著,有效态Cd相关性更好;(4)模拟得出种植小白菜、辣椒、豇豆、胡萝卜的土壤中Cd总量的阈值分别为:0.8995、1.8936、119.6875、1.0779 mg/kg,土壤中有效态Cd的阈值分别为:0.5004、0.7069、58.87、0.065 mg/kg,大小顺序均为豇豆>辣椒>胡萝卜>小白菜,均高于现行土壤限量标准值。  相似文献   
89.
为揭示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检测阳性牛与剖检肺脏病变不吻合的真实原因,综合运用皮内变态反应(SIT)、比较变态反应(SICCT)、IFN-γ试验,以及牛型PPD点眼反应、ELISA抗体检测等5种免疫学方法,对我国西部5个奶牛场进行牛结核病综合诊断,然后对锁定的后期感染牛进行扑杀、剖检,采集病料进行病理学和病原学诊断。结果显示:用5种方法综合检测确诊的95头后期感染牛中,有84头(88.42%)剖检可见明显结核病变,其中12头(14.29%)的病变发生在肺和肺门淋巴结,72头(85.71%)的病变发生在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等肺外组织器官;95头后期感染牛中,有54头病料培养阳性;阳性菌经Xpert MTB/RIF和Enigma鉴定,均为牛分枝杆菌。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牛结核病存在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两种,因而增加了牛结核病的诊治难度;牛结核病确诊仅靠单一检测方法十分困难,需运用多种免疫学方法进行综合诊断;该结果可以解释目前出现的检测阳性与肺部剖检病变结果不一致的困惑。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安徽分离物(SRBSDVAn Hui-HN2)的遗传特性,并获得原核表达的P5-2蛋白。【方法】RT-PCR扩增SRBSDV S5片段,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将S5-2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并用IPTG诱导,Ni2+-NTA亲和柱纯化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P5-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RBSDV-An Hui-HN2 S5片段全长3 167 bp,包含S5-2基因全长612 bp,编码204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SRBSDV-An Hui-HN2 S5片段与其他SRBSDV分离物S5片段的序列相似性极高,达99.0%~99.7%,而与斐济病毒属(Fijivirus)其他成员S5片段的序列相似性较低,仅为38.0%~71.3%;构建的S5片段系统发育树表明SRBSDV和RBSDV聚成1个分支,其中6个SRBSDV分离物聚成1个亚分支。原核表达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7 000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显示,GST单抗能够与重组融合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SRBSDV各分离物之间亲缘关系非常近,而与Fijivirus其他成员亲缘关系较远,原核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为靶标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