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58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39篇
  51篇
综合类   225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水稻穿梭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浙江南北跨越27°-31°12′N,相距约450公里的不同生态条件进行穿梭育种研究。从F#-2起在嘉兴、杭州、富阳和温州的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选择,所选择的单株相互交换,使每一个试点都种植全部选择的株系,允许选育者根据当地的表现进行淘汰和选择。这样便能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对每一世代的当选单株进行适应性鉴定,以选育适应性较广的新品种。通过穿梭育种不仅较易选得适应性较广的品系,而且最后所选得的较优良品系几乎没有一个是选育者从自己推荐的组合中连续选择育成的。这表明穿梭育种还可以通过各育种者扬长避短,共同努力,提高选择效果。现初步育成几个新品系。本文还对今后的穿梭育种工作的改进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2.
我国粮食物流体系构建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建立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粮食物流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实现粮食物流业发展必须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并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快粮食物流企业的发展,推广先进的粮食流通技术,提出了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3.
负载量对宁夏设施草莓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不同果实负载量处理对宁夏设施草莓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进行疏果,能显著增加草莓叶面积,提高果实中性转化酶、蔗糖合酶和细胞壁转化酶活性,降低了酸性转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提高。每株草莓留果量超过2个果实后,产量不再显著增加。在设施环境条件下,花期疏果,可通过调节果实内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调节库容量和库强,加快叶片发育和加强光合作用,最终提高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44.
不同密度对棉花根系生长与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根钻挖掘法研究了大田条件下6个种植密度对棉花根系生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5万~8.7万株·hm-2密度水平根干物质质量密度、根长密度在吐絮之前持续增加,而10.5万株·hm-2处理在盛铃期后出现下降。在盛蕾期至初花期,棉花根干物质质量密度、根长密度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盛花期至吐絮初期,根干物质质量密度以3.3万株·hm-2处理最高,3.3万~10.5万株·hm-2处理根长密度显著高于1.5万株·hm-2。根系垂直分布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内的根干物质质量和根长分别占所测土体中根量的67.80%~97.44%和54.01%~93.33%。低密度处理(1.5万株·hm-2、3.3万株·hm-2)的浅层(0~20 cm)根干物质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在盛蕾期均低于其它处理,深层(30~60 cm)根干物质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在初花期至盛铃期低于其它处理。吐絮初期,各密度处理根长密度在深层土壤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5.
不同架式对设施葡萄生长发育和主芽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设施葡萄的产量与品质,通过不同的架式处理,研究其对设施"红提"葡萄枝蔓生长发育、果穗高度、主芽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形和L形架式显著的降低1 a生枝蔓的长度和粗度,降低了平均单果穗高度,显著提高了枝蔓花芽的形成率和主芽的萌芽率,与对照相比,F形和L形架式显著提高了葡萄的产量与品质。因此在宁夏设施环境下,合理的架式可缓和红提葡萄的生长势,调节主芽的坏死率和萌芽率,最终影响葡萄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46.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在秋季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研究其对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酿酒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酿酒葡萄的生长后期,叶面喷施1%~4%的尿素可明显提高葡萄叶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净光合速率也得到明显的提高.其中,3%尿素处理不但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也显著提高了酿酒葡萄果实的品质.因此,秋季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尿素可通过调节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来提高叶片光合速率,最终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7.
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对认识、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AHP法、"敏感-弹性-压力"模型法,对呼和浩特市五个旗具进行生态脆弱件评价,探讨了呼和浩特市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要特征,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度的空间差异和不同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导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各旗县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排序为武川...  相似文献   
48.
贵州位于全球最大的喀斯特生态系统一中国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中心,由于受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冲击和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破坏,其喀斯特生态系统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尤以乌江流域最为严重。现已认识到石漠化是一种与脆弱生态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土地退化过程,而土壤退化是土地退化的核心部分。在土壤侵蚀与退化及全球碳循环的过程中,作为土壤重要组成部分和代表一个主要碳库的土壤有机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开展对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壤有机质剖面分布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对流域土壤侵蚀与退化过程中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本研究选择乌江流域喀斯特地区二种主要土壤类型石灰土和黄壤,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结合土壤pH值、粘粒含量等分析结果,探讨了喀斯特山区石灰土和黄壤有机质的剖面分布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差异,旨在为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9.
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立凤  李振  赵华  胡秀卿  吴珉 《土壤通报》2007,38(1):179-184
概述了国内外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测定方法的研究状况,其中提取方法包括加速溶剂萃取方法、固相微萃取方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亚临界水萃取方法和流化床提取方法等,测定方法有HPLC法、GC法和免疫分析法等。重点介绍了PAHs的提取过程,同时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0.
Combined effects of organic or inorganic pollutants on soil microbial activi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field plots grown with four types of covering plants. It was derived from this study that combined effects were dependent not only on the type and dose of pollutants, addition of soda lime, plant type and season variation, but also on test parameters. When jointly added, higher doses of Cd, Cu, Pb, Zn and As caused significant inhibition. Addition of soda lime could even enhance inhibition. Joint effects of phenanthrene, MET (active ingredient: paclobutrazol) and 1,2,4-trichlorobenzene were not significant, and may be covered by other biotic or abiotic factors. Compared with other two parameters (respiration and microbial biomass), dehydrogenase activity appeared to be more sensitive for evaluating the toxicity of anthropogenic pollutants in soil. Soil samples collected in summer often had higher microbial activities than those in fall. The microbial activity in soil decreased with covering vegetation in the order alfalfa > pine > poplar and maize, albeit some exceptions we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