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1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428篇
林业   245篇
农学   257篇
基础科学   238篇
  462篇
综合类   2045篇
农作物   268篇
水产渔业   290篇
畜牧兽医   896篇
园艺   316篇
植物保护   19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兔防御素NP-1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兔防御素NP-1是抗性谱最广的防御素之一。为提高小麦的抗病虫能力,培育优质高抗的小麦品种,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兔防御素NP-1基因导入优质小麦品种G8901。对得到的193株T0植株进行抗除草剂筛选,获得4株抗性植株。通过PCR及PCR-Southern杂交,证实了NP-1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并稳定遗传到T1。田间抗病虫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植株对于白粉病、叶锈和条锈病有较强的免疫力和抗性,但对于蚜虫的抗性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2.
徐杰  李从锋  孟庆锋  葛均筑  王璞  赵明 《作物学报》2015,41(8):1279-1286
春旱是东北玉米产量增长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滴灌可有效缓解其对玉米生产的不利影响,不同滴灌方式的效果具有差异性。本文以常规雨养玉米为对照(CK),研究了传统滴灌(采用内嵌迷宫式滴灌管)和新型滴灌(采用自流插入式滴灌管)2种方式与不同埋管深度(0 cm、5 cm和10 cm)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滴灌显著增产,增幅达9.5%~20.1%。传统滴灌不同埋管深度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新型滴灌埋深5 cm产量显著高于地表滴灌,增幅为4.4%。同一埋深不同滴灌方式之间,新型滴灌埋深5 cm比传统滴灌增产8.8%,其他埋深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滴灌处理出苗率提高11.3%,收获期穗数增加13.3%。新型滴灌埋深5 cm产量高于其他处理的原因是生殖生长期叶面积指数下降慢,显著提高收获期干物质重。与对照相比,滴灌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1%~10.9%,其中新型滴灌埋深5 cm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因此,埋深5 cm新型滴灌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93.
发展长江中游玉米生产是解决本区域玉米产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长江中游玉米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出现了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等新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为探明其适应性和实用性,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设置了传统种植的双季稻(对照)、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共4种两熟制种植模式,分析比较其周年产量及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秋玉米和双季稻。与双季稻相比,春玉米–晚稻周年产量、光能生产效率、光能利用率、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8.3%、14.1%、23.4%、16.4%、37.2%和44.3%,双季玉米分别提高了13.5%、8.1%、26.1%、11.4%、88.8%和37.8%。春玉米其产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两年平均比早稻分别高出30.6%、29.5%、57.2%和96.1%,而秋玉米和晚稻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玉稻模式周年产量差异主要源于第一季春玉米和早稻产量的差异。可见,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是适宜在长江中游推广的两熟制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4.
宋凤鸣  郑重  葛秀春 《棉花学报》2001,13(5):273-277
分析了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花叶片和根茎部组织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 (胞壁结合的简单酚、复杂酚聚合物及黄酮醇 )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抗病品种棉苗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含量高于感病品种 ,同一品种内根茎部组织中含量较高 ;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可诱发棉苗产生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 ,同时也促进了棉苗组织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的积累 ;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组织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 ,抗病品种棉苗和经氟乐灵处理的棉苗受侵后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加分别大于感病品种棉苗和未经氟乐灵处理棉苗中的增加水平。这些结果说明 ,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在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及由氟乐灵诱发的诱导抗性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5.
施氮量对水稻主要米质性状及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5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汕优63、武育粳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稻移栽后的施氮量对主要米质性状和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精米率、粗蛋白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垩白粒率、垩白度对供氮水平的反应因品种而异;胶稠度随施氮量的提高两者都变软;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对氮素反应不敏感,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稻米  相似文献   
196.
盐胁迫条件下甜高梁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光系统Ⅱ功能调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猝灭动力学研究了盐胁迫对甜高粱幼苗碳同化能力和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和100mmol L^-1的盐(NaO)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和膜质过氧化程度影响很小;200mmol L^-1 NaCl处理导致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明显下降、膜质过氧化程度增加。50mmol L^-1 NaCl处理未影响甜高粱幼苗的净光合速率;NaCl浓度大于50mmol L^-1时,净光合速率开始迅速降低;同时,气孔限制值(Ls)也减小;而且,光合能力的下降未能通过增加CO2浓度得以恢复。甜高粱幼苗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产量(Fm)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只在200mmol L^-1 NaCl处理时有较大程度的下降。此外,50mmol L^-1 NaCl胁迫也没有影响甜高粱幼苗的荧光猝灭动力学参数;当NaCl浓度大于50mmol L^-1时,光系统Ⅱ开放反应中心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开始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NPQ)提高。因此认为,盐胁迫导致的碳同化能力的降低属于非气孔限制;碳同化能力的降低改变了甜高粱光系统Ⅱ的激发能利用和分配。100mmol L^-1盐胁迫条件下,甜高粱幼苗主要通过增加热耗散来消耗过多的激发能,而200mmol L^-1盐胁迫条件下通过减少光能吸收和增加热耗散来维持光能捕获和利用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7.
With trait of late landfill leachate treated hardly,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enhancing biodegradability of late landfill leachate that electrolytic oxidation pretreats late landfill leachate, and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alculate current efficiency. Varity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the late landfill leachate is studied under the electrochemical action by some tests and current efficiency under different electrolytic condition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high current efficiency is 34.11% when the current density is 15 mA/cm^2 and electrolytic time is 6.5 h.  相似文献   
198.
以羊奶粉为原料,选取4种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组成的乳酸菌基础发酵剂对羊乳进行发酵,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羊乳的活菌数、酸度、pH值及黏度,研究这4种发酵剂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在40 ℃条件下,YO-MIX499,YO-MIX300,FVV121,YO-MIX883四种基础发酵剂发酵羊乳,12~18 h活菌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00×108,6.74×108,6.89×108,7.02×108 CFU/mL;酸度和黏度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中YO-MIX883产黏性最好,YO-MIX300产酸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9.
盐胁迫条件下甜高粱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光系统Ⅱ功能调节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猝灭动力学研究了盐胁迫对甜高粱幼苗碳同化能力和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和100mmolL-1的盐(NaCl)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和膜质过氧化程度影响很小;200mmolL-1NaCl处理导致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明显下降、膜质过氧化程度增加。50mmolL-1NaCl处理未影响甜高粱幼苗的净光合速率;NaCl浓度大于50mmolL-1时,净光合速率开始迅速降低;同时,气孔限制值(Ls)也减小;而且,光合能力的下降未能通过增加CO2浓度得以恢复。甜高粱幼苗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产量(Fm)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只在200mmolL-1NaCl处理时有较大程度的下降。此外,50mmolL-1NaCl胁迫也没有影响甜高粱幼苗的荧光猝灭动力学参数;当NaCl浓度大于50mmolL-1时,光系统Ⅱ开放反应中心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开始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NPQ)提高。因此认为,盐胁迫导致的碳同化能力的降低属于非气孔限制;碳同化能力的降低改变了甜高粱光系统Ⅱ的激发能利用和分配。100mmolL-1盐胁迫条件下,甜高粱幼苗主要通过增加热耗散来消耗过多的激发能,而200mmolL-1盐胁迫条件下通过减少光能吸收和增加热耗散来维持光能捕获和利用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0.
小麦灌浆后期青枯骤死原因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郭天财  陈长海 《作物学报》1997,23(4):474-481
小麦灌浆后期植株衰老与活性氧自由基毒害和膜脂质过氧化密切相关。灌浆后期株体内活必砼谢平衡失调是青枯发生的主要内因:造成青枯的外因除与“V”型变温有关外,雨后骤晴的强光与高温协同作用亦是青枯发生的重要外因一。灌浆后期“V”型变温使麦株各器均受到伤害,尤其穗下茎受到伤害。青枯能否发生取决于植体内酶活力的高低、非酶清除剂含量的多少以及“V”型变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选择优良品种、适时播种、合理施肥和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