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14篇
  免费   958篇
  国内免费   1667篇
林业   1549篇
农学   1659篇
基础科学   836篇
  1824篇
综合类   7069篇
农作物   1199篇
水产渔业   751篇
畜牧兽医   2752篇
园艺   1162篇
植物保护   73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469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516篇
  2019年   532篇
  2018年   378篇
  2017年   584篇
  2016年   521篇
  2015年   703篇
  2014年   741篇
  2013年   972篇
  2012年   1278篇
  2011年   1376篇
  2010年   1272篇
  2009年   1114篇
  2008年   1087篇
  2007年   978篇
  2006年   1036篇
  2005年   856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522篇
  2002年   676篇
  2001年   572篇
  2000年   487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7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库拉索芦荟组培中的褐变现象及防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257-2258
[目的]研究库拉索芦荟组培中的褐变现象,寻求防止褐变的有效措施。[方法]以库拉索芦荟茎尖、中部茎段和根茎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NAA0.1 mg/L和不同浓度的6-BA(1.0、1.5、2.0、3.0、4.0 mg/L),研究不同外植体类型、激素浓度以及培养温度、活性炭等因素对芦荟组培褐变的影响。[结果]用库拉索芦荟茎尖做外植体,MS+6-BA2.0 mg/L+NAA0.1 mg/L做培养基,芦荟组培褐化程度较轻;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500.0 mg/L,环境温度控制在25℃有利于减轻褐变。[结论]茎尖是最佳的外植体,适宜的6-BA浓度(2.0 mg/L)可抑制褐变,添加活性炭和适宜的培养温度均能防止褐变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2.
The asymmetric alpha-addition of relatively nonpolar hydrocarbon substrates, such as allyl and aryl groups, to aldehydes and ketones remains a largely unsolved problem in organic synthesis, despite the wide potential utility of direct routes to such products. We reasoned that well-established chiral amine catalysis, which activates aldehydes toward electrophile addition by enamine formation, could be expanded to this important reaction class by applying a single-electron oxidant to create a transient radical species from the enamine. We demonstrated the concept of singly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SOMO) activation with a highly selective alpha-allylation of aldehydes, and we here present preliminary results for enantioselective heteroarylations and cyclization/halogenation cascades.  相似文献   
993.
枇杷花药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红  王永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53-8454
为了寻找枇杷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条件及配方。以枇杷花药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组合设计研究了温度、蔗糖浓度、激素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低温处理对愈伤组织的形成没有多大影响,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于对照;30 g/L蔗糖诱导花药愈伤组织的效果较好,诱导率为62.5%;在附加1 mg/L 2,4-D和2 mg/L 6-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率最高,为90.00%;MS+0.25mg/L6-BA+1 mg/LNAA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高浓度的蔗糖不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一定浓度的2,4-D和6-BA对枇杷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有较大的影响,且2,4-D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营林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产业政策学说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营林产业进行系统地经济分析,以了解营林产业的实质和产业进程,正确认识营林产业的社会作用、多重意义及其在林业产业链中的基础地位;根据森林资源的现实供给探索营林产业政策中的欠缺,进而开展森林资源的潜在供给和远景供给的趋势研究,预见营林产业供给格局可能的变化和营林产业的发展态势,以期为制定与森林资源需求相适应的、科学的营林产业政策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5.
996.
应用两类遗传标记方法分析湖羊和同羊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机抽取湖羊 6 3只、同羊 6 5只分别进行 14个结构基因座和 7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检测 ,比较由两种遗传标记获得的群体基因平均杂合度 (H)、多态信息含量 (PIC)及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 (Ne)。结果表明 :由微卫星等位基因频率获得的群体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显著大于由结构基因座获得的 ,且在两群体中变化趋势一致。提示 :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标记是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可靠遗传标记 ,而微卫星标记揭示更为丰富的遗传变异 ;两绵羊群体在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DNA两个层次上具相当的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可有效用于近缘群体间的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997.
间隙升温处理对芒果内源多胺和AC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紫花芒果在冷害低温中贮藏,对其进行间隙升温处理。结果表明:芒果发唾冷害以后,其内源SPD和SPM含量显著增加,但内源PUT和CAD含量的变化不显著;冷害还导致了ACC的累积。间隙升温处理显著地减轻了芒果的冷害,延迟了多胺及ACC含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梅林青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为此对不同碳源、氮源、pH、培养温度、摇瓶转速和摇瓶装量、发酵时间培养条件下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碳源麦麸诱导效果好于稻草、玉米秸、羊草;氮源中尿素明显降低β-葡萄糖苷酶活力,豆饼、硝酸钠和蛋白胨之间影响不明显;28℃和pH5.0是产纤维素酶最佳温度与酸碱度;通过响应面与等值线分析可知,在摇床转速170~180 r·min-1,摇瓶装量30~40 mL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显示较高活性;摇床转速140~150 r·min-1,摇瓶装量40~50 mL时,滤纸酶显示较高活性;梅林青霉在Bioengineering的NLF19生物反应器液体发酵大约11 d时3种酶活力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999.
黄土半干旱区侧柏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Li 6 2 0 0便携式气体分析系统 ,对黄土半干旱区山西省方山县试验地自然条件下 ,侧柏的气体交换、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应环境因子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 ,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呈凹型 ,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 ,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值出现在上午较早时分 .根据Farquhar和Sharkey提出关于区分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的两个标准 ,分析表明侧柏在上午 (1 0 :0 0— 1 2 :0 0 )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因素的气孔导度决定的 ,而午间 (1 2 :0 0— 1 4 :0 0 )的光合午休和午后 (1 6 :0 0— 1 8:0 0 )光合速率的下降则主要归因于非气孔因素的叶肉细胞羧化能力的降低 .  相似文献   
1000.
用PCR方法扩增了PRVFB弱毒株和PRVFA野毒株的gE,gI基因,对FB弱毒株的gE,gI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将其与GenBank中收录的PRVFA的gE,gI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PRVFB和PRVFA株的gE基因有2处碱基发生了点突变,同源性为99%;gI基因有7处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1处发生了3个碱基的插入突变,同源性为98%。表明PRVFB在传代过程中发生了遗传性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