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73篇
  免费   1101篇
  国内免费   1796篇
林业   1200篇
农学   931篇
基础科学   726篇
  1717篇
综合类   8448篇
农作物   1224篇
水产渔业   714篇
畜牧兽医   3150篇
园艺   1302篇
植物保护   758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798篇
  2021年   777篇
  2020年   721篇
  2019年   639篇
  2018年   483篇
  2017年   814篇
  2016年   554篇
  2015年   852篇
  2014年   915篇
  2013年   1099篇
  2012年   1488篇
  2011年   1531篇
  2010年   1569篇
  2009年   1370篇
  2008年   1438篇
  2007年   1231篇
  2006年   937篇
  2005年   803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网室遮荫栽培对木瓜的光合作用“午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网室遮荫栽培对两个木瓜品种光合作用的影响,我们利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木瓜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荧光.结果表明①光合作用日进程中,网室内的气温(Ta)、光强(PFD)及叶内外蒸汽压差(VPD)在中午都显著低于网室外(P≤0.05).网室内栽培的木瓜的光合速率(An)、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浓度(Ci)都出现“双峰曲线”,即未出现“午休”,而网室内栽培的正好相反.②在网室外自然光照下两种木瓜gsVPD响应VPD升高时,gs下降,呈显著负相关,这也是中午光合速率受到限制的原因之一.而网室栽培gsVPD相关不显著(P≤0.05).③网室内木瓜的叶绿素荧光FvFm午间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网室外木瓜(P≤0.05).④网室内木瓜光响应曲线中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低,表观量子效率()高的特征,表明木瓜在网室适度遮荫的条件下的耐荫的适度性表现.以上表明在华南地区,网室栽培有助于缓解植物在中午的强光、高温以及高湿的条件下产生的光抑制,避开“午休”,从而积累更多的有机碳,提高光合效率,具有推广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2.
长肢秀体溞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的生物操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和开放生态系统中研究了长肢秀体溞(D 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F ischer)对斜生栅藻(Scem edesmus obliquusTurp)、铜绿微囊藻(M icrocystis aeruginosa)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Ch ick)的牧食力和对水体中浮游动物和藻类数量、生物量、群落结构及水体中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类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长肢秀体溞的摄食速度随藻类生物量增加而增加,藻类生物量超过一定值(即饱和值)时,摄食速度随之下降。长肢秀体溞对斜生栅藻和小球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对铜绿微囊藻的选择性较差。水泥池中每升水放养长肢秀体溞600个以上,即可对水体中浮游动物和藻类的数量、生物量、群落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降低水体中总氮、总磷和CODMn的浓度,增加水体透明。7月份之前,可以利用放养长肢秀体溞的方法来控制水体中藻类。  相似文献   
993.
小麦纹枯病生防菌株S 024的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诱变方法(紫外线、微波、LiCl,LiCl 紫外线、LiCl 紫外线 微波)对出发菌株S 024进行了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几种诱变方法对S 024的诱变效果差异较大,紫外线(UV)照射和LiCl处理均未能筛选到正突变菌株;微波(MV)处理(50,100 s)可选育出高效菌株,LiCl和UV复合诱变处理的效果最好,共筛选到3个高效菌株(LiU-024-1,LiU-024-4,LiU-024-9),其中LiU-024-4菌株抑菌率比出发菌株S 024提高了34.44%;连续3代转代培养,其产生抗生素的能力基本稳定.用MV对3株高效菌株再进行诱变处理,其抑菌活性基本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994.
芦荟试管微克隆繁育中芽增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库拉索芦荟茎尖组织、叶盘组织和茎盘组织的离体培养特性,发现芦荟茎尖组织芽增殖效率较低,叶盘组织无再生能力,而茎盘组织是芦荟试管克隆芽增殖系建立的最佳外植体。利用茎盘组织建立微克隆增殖系与茎盘组织在茎段上的位置有关,库拉索短宿茎的中部茎段不定芽形成能力最强。细胞分裂素是诱导库拉索芦荟芽增殖的主要激素,但质量浓度过高,不定芽生长弱,玻璃化现象严重。1.0mg/L6-BA,1.5mg/LKT和0.5mg/LNAA组合的MB培养基(该培养基由MS培养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B5培养基的有机物质构成)是库拉索芦荟试管苗增殖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995.
8804果实和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8804新品系果实和干红葡萄酒的香气特点,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8804葡萄果实和干红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应用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8804葡萄果实中共鉴定出29种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7.77%)、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8.25%)、2-呋喃甲醛(7.10%)、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5.53%)、油酸(4.50%);干红葡萄酒中共鉴定出31种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苯乙醇(26.78%)、2-甲基-四氢噻吩(12.04%)、辛酸乙酯(7.02%)、1,3-丁二醇(5.20%)、己酸乙酯(4.55%)。  相似文献   
996.
狼巴草属于外来草,是延边地区的检疫对象.延边地区五大河流流域均大量发生美国狼巴草(Bidens frondosa L.)和狼巴草(Bidens tripartita L.),同时在龙井地区稻田还发现柳叶鬼针草(Bidens cernua L.).狼巴草已经成为稻田周围的优势草种,开始侵入稻田.稻田深水管理可以抑制狼巴草种子的发芽出土;稻田化学除草剂在正常剂量条件下,丁草胺(Butachlur:60%,1500mL/hm^2)药效差,农得时(Bensulfuron—methyl:10%,300g/hm^2)、草克星(Pyrazosul—fulron—ethyl:10%,210g/hm^2)药效较好,苯达松(Bentazone:48%,3000mL/hm^2)、2甲4氯钠盐(MCPA:70%,1000g/hm^2)药效最佳.  相似文献   
997.
沂州海棠数量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试验选取28个分类性状,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数量分类学原理与方法对沂州海棠11个样本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数学方法对沂州海棠进行品种分类研究是可行的。Q型聚类分析结果反映了各品种之间的亲缘及演化关系。R型聚类分析表明,性状的选取是正确的,各个分类性状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对品种的演化具有较独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陆地土壤呼吸是碳从土壤进入大气的主要途径,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动态,其季节动态与温度变化特征密切相关,还与各个地区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有关,一年中一般在7~8月份达到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从11月~翌年4月份最低且相对稳定。土壤呼吸的日变化与温度尤其是表层5~20cm地温的日变化相一致,表现为上午明显高于下午,而在早晨和傍晚时较低。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作用存在很大的差别。一般地,森林土壤>农田土壤>草地。影响土壤呼吸的因素很多,除了土壤的通透性等物理特性和土壤微生物特征外,气温、土温、湿度、大气CO2浓度、土壤无机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与组成等都会影响土壤呼吸。大多数情况下,土壤呼吸速率是土壤一定深度地温或土壤含水量的函数。土壤呼吸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加强。施有机肥、N沉降和灌溉通常会使土壤呼吸增强;而施加矿质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9.
两系杂交稻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控制日益严重的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危害,分别对不同杂交组合按新分级标准系统调查田间病情,并进行多种田间小区药剂试验和综防示范,探讨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与组合的抗性密切相关,稻曲病的田间发生用逻辑斯蒂曲线模型拟合,防治稻曲病的药剂以瘟曲克星的防效最好,防治适期足水稻孕穗未期至破口期。对感病绘经剂防治药两次比施药一次效果好;以推广抗病 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行可行,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激素处理对锦橙果实留树贮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2004连续2个年度开展了锦橙果实留树贮藏试验,研究了果实转色前2个月(8月中旬)至果实自然成熟期后的1个月(1月中旬)期间2,4-D与增施氮肥、覆盖地膜、喷布赤霉酸(GA,)和6-苄基腺嘌呤(6-BA)的单独或复合处理的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能明显延迟果实成熟和减少果实脱落,其中以增施3次尿素+喷布1次10mg/LGA3+喷布4次20—40mg/L2,4-D处理效果最佳,留树贮藏到自然成熟期3个月后累计落果率约15%;果实转色前喷布GA3或土施尿素能延迟果实上色1~2个月,2者合用有增效作用。喷布2,4-D可有效减少留树贮藏果实的脱落,而增施氮肥、覆盖地膜、喷布GA,和6-BA对防止果实脱落的作用不大。各处理对次年春梢长度和叶片数无显著影响,但少量处理对春梢粗度的影响达到显著差异。在留树贮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0.9~2.0个百分点,含酸量降低0.37~0.55个百分点,固酸比提高9.58~1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