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1篇
林业   199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106篇
  90篇
综合类   850篇
农作物   88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827篇
园艺   232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为了从分子水平深入了解鸭梨多酚氧化酶结构特点,基于已知的鸭梨多酚氧化酶基因cDNA片段序列设计引物,以鸭梨果实总mRNA为模板,对该基因cDNA 5’端和3’端未知序列进行了RACE扩增,最终获得鸭梨多酚氧化酶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序列长度为2126 bp,开放性读码框位于136~1917 bp之间,可编码593个氨基酸残基。对该基因所翻译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编码的多酚氧化酶属酪氨酸酶超级家族成员,三级空间结构为可溶性球状蛋白,不具备跨膜结构,在细胞中的定位应该位于类囊体腔中。这些生物信息的获得将为今后应用生物技术开展鸭梨多酚氧化酶的调控从而抑制鸭梨果实褐变提供十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42.
在23.7℃~31.2℃条件下,将初始体重约为31.65g的新吉富罗非鱼(NEW 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饲养在12只直径1.0m的圆形不锈钢桶中,每桶20尾,采用4种不同投喂模式饲喂47d:A组(每天投喂,对照组)、B组(隔天投喂)、C组(隔1d投喂3d)和D组(隔1d投喂5d),研究了不同投喂模式对新吉富罗非鱼补偿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D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包括对照组)(P<0.05),达到164.76%;B、C、D组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D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都达到70%以上。B组和C组新吉富罗非鱼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而D组显示了超补偿生长效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饥饿后食欲增强,摄食量增加实现,但饲料效率的提高对补偿生长也有一定的贡献。研究结果为罗非鱼的科学养殖及其补偿生长效应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3.
广西东北部稻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虫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监测广西东北部稻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的峰期,分析其虫源,为白背飞虱的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7—2010年在广西兴安县设置一盏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分析灯诱数据确定迁入高峰期,并运用Hysplit_4软件对其迁入高峰期进行轨迹分析确定虫源地。【结果】广西兴安县白背飞虱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大量迁入,2007年和2010年白背飞虱早期迁入量远远大于2008和2009年,4年来的最大迁入峰期随着时间推移。轨迹分析显示,虫源地主要位于越南北部、海南、广西南部和广东西南部稻区。【结论】西南低空急流为白背飞虱的大规模北迁提供了运载气流,降雨使得白背飞虱在本地大量降落。  相似文献   
944.
在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无饲养层单层培养体系的基础上,使用丁酸钠(NaB)和表皮生长因子(EGF)作为前期诱导分化剂,诱导分化7 d,再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地塞米松(Dex)诱导分化12 d,建立了体外两步法单层诱导ES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的方法,并对诱导分化所得的肝样细胞从形态学、基因表达、蛋白分子标记及细胞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检测,证明了分化所得细胞为肝细胞,肝细胞分化率为41.67%,为肝细胞来源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5.
【目的】了解海南蛇足石杉居群特征和生长环境,掌握其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为蛇足石杉规范化和产业化栽培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09年2~12月,对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的蛇足石杉自然居群结构、原生境土壤养分、酸碱度及空气温湿度等进行调查测定。【结果】海南蛇足石杉居群分集中分布居群和分散分布居群,集中分布居群平均密度为83.1株/m2,以幼苗和幼株为主,占居群植株总数的78.2%,其土壤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分散居群;分散分布居群密度远小于集中分布居群,且幼苗较少;两居群均为酸性土壤;测定期间样地除湿度有较大变化外,温度基本维持在20℃左右。【结论】海南蛇足石杉集中分布居群以幼苗为主,属于更新能力较强的种群;而分散分布居群幼苗较少,更新能力弱。酸性土壤、丰富的土壤养分及20℃左右的气温和90%以上的高湿度环境条件有利于蛇足石杉生长。  相似文献   
946.
牧草栽培配方施肥应认真制定施肥方案,灵活确定施肥时机,明确选择施肥方式,合理采用施肥方法,准确掌握施肥用量,并做好配方施肥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947.
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提取柳蒿芽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料液比、时间、酶加量、温度、pH值5个因素对提取柳蒿芽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法提取多糖的适宜条件是纤维素酶为底物质量的0.5%、果胶酶为底物质量的2.0% , 加热时间为0.5h,温度55℃,溶液pH值为5.5 ,料液比(m(柳蒿芽)∶V(提取液))为1g∶20mL,此时的提取率为5.37%.  相似文献   
948.
 【目的】研究不同脂肪酸构成的油料籽实对奶牛瘤胃液和血浆中脂肪酸的组成及乳脂CLA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乳脂CLA合成机制,为改善牛奶脂肪酸构成,提高乳脂中CLA含量寻找合适途径。【方法】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经产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油料籽实(葵花籽、亚麻籽、菜籽),3种日粮的粗脂肪含量基本相同,测定采食后不同时间点瘤胃液、血浆及乳脂中脂肪酸含量。【结果】葵花籽组奶牛乳脂中CLA、t11-C18﹕1、PUFA及LCFA比例均显著高于菜籽组和亚麻籽组(P<0.05);葵花籽组奶牛血浆中t11-C18﹕1的比例显著高于菜籽组和亚麻籽组(P<0.05);瘤胃液中各种脂肪酸含量在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采食后时间的延长,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不同时间点瘤胃液中CLA的比例均较低;瘤胃液、血浆中的t11-C18﹕1含量对乳脂中CLA含量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41和0.766。【结论】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在优化奶牛乳脂肪酸构成、提高CLA含量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49.
湖南省不同生态区域烤烟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烤烟品种在湖南省不同生态区成熟过程中烟叶中烟碱、总氮、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钾的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烟叶烟碱积累与大田生育期内的降水量、日照时数以及有效积温呈极显著相关,与相对湿度相关性不明显;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与日照时数、降水量、有效积温以及日平均温度极显著相关,与日均温相关性不明显;总氮与日照时数、日均温、降水量、有效积温以及相对湿度均极显著相关;钾含量与有效积温、日平均温度以及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相关,与总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相关性不明显;淀粉含量与日平均温度,日照时数以及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相关,与有效积温和总降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50.
通过对万恢88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内香2A与其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其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将不育系内香2A与保持系内香2B的差异片段回收测序,获得2条长度为667 bp的线粒体DNA片段2A和2B,通过序列比对和电子杂交分析,获得的线粒体DNA片段为atp6基因的部分序列及其上游序列。2A与2B相比有3个碱基不同,分别是第57位G→T、第100位T→C、第161位C→T。功能分析表明,第100位T→C点突变使atp6基因启动子核心序列遭到破坏。通过对atp6基因上游序列的RT-PCR分析,发现不育系内香2A的atp6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推测万恢88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是由于不育系线粒体atp6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发生点突变,导致atp6基因不能正常转录,致使线粒体供能不足,最后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