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9篇
  10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针对沙棘组织中多糖、多酚、粗蛋白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的特点,采用RNAplant Plus总RNA提取试剂改良法,成功地提取了沙棘叶片总 RNA。所提取的沙棘叶片总 RNA凝胶电泳显示28s和18s条带清晰完整, A260/A280和A260/A230比值分别为1.79和2.07,且平均得率为298.1μg/g (鲜叶)。试验结果表明, RNAplant Plus总RNA提取试剂改良法具有方便快捷、提取RNA纯度高、有效排除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影响的特点,用该方法提取的沙棘叶片总RNA可以用于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72.
加强农业标准化教育培养新时期农业标准化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业为对象,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种植业、养殖业包括农林牧渔在内的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系统化、指标化、规范化,使科技成果快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达到高产、高效、优质地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3.
不同土种土壤氮素等养分与水稻基础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不同土种土壤养分测定及不施氮肥空白区试验,分析不同土种土壤氮素等养分与水稻基础产量的关系,研究不同土种不施氮肥空白区每100 kg基础产量稻谷需氮量及土壤氮素当季利用率。结果表明:①水稻土类4个土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不施氮肥空白区水稻基础产量明显高于潮土类4个土种,速效磷含量两者较为接近;②同一土种不同农田土壤中全氮、有机质与碱解氮的含量相对稳定,空间变异相对较小;③8个土种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水稻基础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④8个土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对不施氮肥空白区水稻基础产量起关键作用,且极显著大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所起的作用;⑤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及不施氮肥空白区试验结果,建立了不同土种不施氮肥空白区水稻基础产量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⑥潮土类4个土种不施氮肥空白区每100 kg稻谷平均需氮量为1.48 kg,水稻土类4个土种则为1.69 kg;⑦潮土类4个土种土壤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46.4%,而水稻土类4个土种土壤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41.6%。  相似文献   
74.
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0.50 t·hm-2)和高产(9.75 t·hm-2≤产量10.50 t·hm-2)群体,对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速率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与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表现穗数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50 000×104颖花/hm2以上)的显著特点,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降低,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于生育前期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少,成穗率高(75%),此后群体下降平缓,至抽穗期达适宜穗数;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相对较缓慢,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1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成熟期叶面积指数仍保持在3.5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总光合势为580×104m2·d·hm-2以上,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50.0%以上;群体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速度相对较缓,拔节后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生物量为10.0 t·hm-2左右,抽穗后积累量亦高,至成熟期干物重达19.0 t·hm-2左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群体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群体生长平稳,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小,拔节以后,群体生长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结论】超高产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快发,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超高产栽培水稻适宜产量构成应以足量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75.
为共享发展成果,在三峡工程旅游区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三峡坝区旅游的全面发展,推动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结合三峡坝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度优化三峡坝区乡村旅游资源、推动创建全域旅游发展产业链为路径;构建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管理体制、开发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特色亮点、实现全民共享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成果为保障,促进三峡坝区乡村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发展,助力三峡坝区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6.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将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并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稻虾(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是推进水稻绿色生产的重要方式,促进了水稻产业的提质增效,有利于水稻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稻虾综合种养在全国多地迅速推广,但当前稻虾还存在种养产量和效益不稳、稻虾种养技术亟待优化、尤其是优质高产抗倒水稻品种较为缺乏的问题。已有研究者针对稻虾连作或共生种养条件下的水稻品种选用开展了各有侧重的研究。本文阐述了目前稻虾种养下水稻品种筛选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不同稻虾种养模式对水稻品种特性的要求,提出了今后稻虾种养品种选育和筛选应用的发展方向,可为提高稻虾综合种养质量和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主产区。水稻生产不仅维系我国“口粮绝对安全”,而且是维持流域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基。建议国家将推进水稻生产绿色发展、高水平建设“绿色大粮仓”作为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工程,建设世界最大的稻田绿色生态系统,巩固提升长江经济带“国家粮仓”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79.
我国北方地区玉米根寄生线虫的种类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2~1995年对采自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和江苏等省的玉米根寄生线虫进行分类鉴定研究,共鉴定出14属的36种线虫。即:丝尾垫刃线虫属Filenchus1个种;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10个种;拟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oides1个种;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3个种;纽带线虫属Hoplolaimus3个种;螺旋线虫属Helicolylenchus4个种;盘旋线虫属相似文献   
80.
基于VB的水稻精确灌溉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Visual Basic 6.0为开发平台,依据水稻叶龄模式、群体质量、精确定量栽培等理论与技术,初步开发了水稻精确灌溉决策支持系统软件(V1.0)。系统可根据采集到的水稻长势长相、稻田土壤墒情和水势值,进行精确灌溉时期与灌溉量决策,实现用水效率的提升与资源的节约,促进水稻优质高产高效,利于提高水稻生产的精确定量化与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