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两系杂交小麦绵杂麦168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绵杂麦168进行更好地推广和产后加工的应用,该文对大田生产的绵杂麦168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绵杂麦168只有绵阳和德阳的全粉灰分与广元之间、绵阳与德阳面团的稳定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品质指标在地区间无显著差异;其蛋白质与湿面筋和吸水率、形成时间与降落值、软化度与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软化度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大田生产上,只有绵杂麦168的吸水率和稳定时间、绵阳生产的绵杂麦168的容重和湿面筋指标达到中筋小麦标准,其余指标达到弱筋小麦标准。为了更加优质高效地产后加工绵杂麦168,必须加强对绵杂麦168的优质高效栽培措施的推广。  相似文献   
42.
小麦漯珍一号黑种皮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黑小麦漯珍一号与3个红色籽粒小麦杂交,遗传分析表明:F1代籽粒表现为黑色;F2代种皮性状黑色与红色分离比率为9:7,说明漯珍一号黑种皮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3.
选用黑小麦漯珍一号与3个红色籽粒小麦杂交,遗传分析表明:F1代籽粒表现为黑色;F2代种皮性状黑色与红色分离比率为9:7,说明漯珍一号黑种皮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溶血对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冻融法制备了牛和绵羊的中度溶血和重度溶血样品,并设立了未溶血组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进行检测后分析。结果显示,46份样品中,中度溶血样品组平均吸光度值最高,与其它3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重度溶血组与未溶血的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假定未溶血-冷藏组检测结果为真值,将O型口蹄疫抗体的吸光度值换算成阻断率并判定阴阳性后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2份牛血样中4组检测结果均呈现阳性;24份绵羊血样中有3份样品在未溶血-冷藏组为阳性,而在未溶血-冷冻组、中度溶血组和重度溶血组中均呈现阴性,假阴性率为15.79%。  相似文献   
45.
报道了2份4E—ms小麦雄性核不育系及其保持系2003—2004年度在四川绵阳的表现。分析认为,这2份4E-ms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在四川绵阳还未达到应用程度的价值。在穗部性状及条锈病的抗性方面,都需要加以改造。不育系自交结实率更是应该重视的改造重点。另外,如何将保持系自交后代分离产生的3种粒色籽粒(白粒、浅蓝粒、深蓝粒)进行有效分开,是其在生产中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46.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能引起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该病可形成多种病型的慢性传染性肿瘤病,包括淋巴细胞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病、骨石病、血管瘤、肉瘤和皮瘤等。  相似文献   
47.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和品质,加速杂交小麦的选育研究和推广应用,我所经过多年研究,选育出矮杆、抗条锈病、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温光敏两系不育系,并利用自育的优良品系和中间材料配制了一批杂种优势较强,抗病性好,品质较优的杂交小麦新组合,在产量鉴定的基础上,筛选出6个杂交小麦新组合进人品比试验和大区对比试验,以期从中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强优势杂交小麦新组合,为进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示范试种提供依据,以促进我国小麦种子生产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8.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模型及灌浆特性与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籽粒干重变化呈"S"曲线,整个灌浆过程中,杂交小麦的干物质增幅都比常规小麦高,且达到快速增长的时间要早。杂交小麦的灌浆速率和籽粒水分含量均呈正态曲线,其灌浆速率比同期常规小麦高。最大灌浆速率Rmax,快增期(R2)和缓增期速率(R3),渐增期持续天数(T1)是影响粒重的重要参数。因此提高渐增期和快增期速率对提高小麦粒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9.
滨海盐碱地“台田-浅池”改良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滨海盐碱地是我国一类重要的土地资源,但其特殊的土壤理化性质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已对我国滨海盐碱土的理化性质和水盐运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而有效的滨海盐碱土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改良措施。近年来,“台田-浅池”型综合土地利用模式(挖土成池,筑土为台,台田种植,浅池养殖)是我国一种新型的滨海盐碱地综合改良模式,它集合了国内外优秀的滨海盐碱地改良方法,并创新性的将新型水资源---海冰水应用在滨海盐碱地的改良利用中,目前已经在土地利用变化和优化配置、台田修筑、盐碱地改良、土壤水盐运动、海冰水灌溉、作物种植、耐盐植物筛选、咸淡水混合养殖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利用试验,并在降低土壤盐度,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提高土壤肥力、选择适宜作物品种、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协调生态发展、实现滨海盐碱地可持续利用是“台田-浅池”综合利用模式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0.
绵麦43是以自育的中间材料07146-12-1为母本,贵农19-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06005)。该品种在四川省区域试验中表现产量高,品质优良,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