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鸽曲霉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曲霉菌病主要是由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等曲霉菌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一种真菌性疾病,通常临床常见的是肺曲霉病,又称为霉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本病是世界性分布,常在孵化室呈暴发性流行,使养禽业造成巨大损失。对鸽子的健康存在一定的威胁,而且对人类也有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幼鸽多发且呈急性群发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相似文献   
22.
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稀植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杂交小麦生产用种量大,种子生产成本高这一难题,加速杂交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特就施氮量与密度对绵杂麦168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施氮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施氮量与密度各5水平。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以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都极显著地影响绵杂麦168的产量。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也呈增加趋势,但在密度极高的情况下,产量又有所下降。在基础地力中等水平的情况下,在低用种量(密度≤165×104基本苗/hm2)下,在施氮量为150~300kg/hm2情况下,种植绵杂麦168可获得高于6750kg/hm2的产量和高于8000元/hm2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3.
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绵杂麦168’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抗性,采用“四同步一交叉”育种技术和方法,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光型两系不育系MTS-1与恢复系MR168配组,育成早熟,穗大粒多,结实正常,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产量高,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的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通过国家和省级双审定。总结了‘绵杂麦168’的选育历程,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高产栽培、繁育技术措施;简述了‘绵杂麦168’在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中的突出表现,认为‘绵杂麦168’是中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以筛选出的腈水解酶β1粗酶作为催化剂,可将3-氰基吡啶直接水解生成烟酸,且反应过程中没有烟酰胺生成.经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后,确定了这个酶催化水解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8.0和初始底物质量浓度为8~10 g/L.在这个最优条件下,采用分批补料法可将加入的3-氰基吡啶完全转化为烟酸,此时反应液中烟酸的积累量达到118 g/L,底物和酶的实际质量分数为50:1,产物纯品收率为85%左右.  相似文献   
25.
高产小麦品种绵麦37号灌浆特性及冠层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绵麦37号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模型及灌浆特性与粒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干重变化呈"S"曲线,灌浆速率和籽粒水分含量均呈正态曲线。最大灌浆速率Rmax,渐增期(R1)快增期(R2)和缓增期速率(R3),渐增期持续天数(T1)是影响粒重的重要参数,各阶段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同时,绵麦37号具有植株叶型紧凑,通风透光好,光合作用强,整个灌浆过程千粒重较高等特性。因此在栽培和育种中可通过选育高灌浆速率,尤其是高快增期灌浆速率的品种;通过适当的栽培措施协调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的矛盾,增加缓增期灌浆速率而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26.
此文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密度、施氮量对小麦新品种绵麦47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以及密氮互作都极显著地影响绵麦47的产量。产量随着密度与施氮量的增加都呈增加趋势。在同一施氮量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穗增多,穗粒数减少,千粒重表现出幅度较小的降低趋势;在同一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与穗粒数呈增多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明显。同时通过相对经济效益的分析,得出了相对经济效益较高的密氮组合。最后初步得出绵麦47高产高效的栽培措施为:施纯氮量为150~225 kg/hm2,密度为120~240万基本苗/hm2。  相似文献   
27.
冬季咸水冰覆盖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滨海盐渍土盐度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是造成滨海地区冬-春季节土壤积盐的主要原因。台田-浅池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既可抬高土壤耕作面,又能形成开阔的水体。利用冬季浅池中自然冻结形成的咸水冰覆盖台田,其融水可实现对台田土壤盐分的淋洗,防止返盐。台田覆冰后,又在冰面设置了无覆盖、芦苇秆覆盖和无纺布覆盖3种处理,以调节冰体融化速度。实验过程中监测冰体融化前后及融化过程中台田0~100 cm土层含水率与盐度变化。结果表明,冬季咸水冰覆盖不仅抑制了土壤的返盐,还能降低部分盐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冰面无覆盖条件下,覆冰融化迅速,土壤含水率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洗盐效果明显,但持续时间较短。覆盖处理减少了蒸发,可延缓覆冰融化,延长脱盐时间。与芦苇秆覆盖相比,无纺布覆盖条件下,融冰速率适中,土壤脱盐效果最佳。3种处理方式下,覆冰融尽时0~20 cm土层含水率分别增加44.5%、42.8%和68.5%,土壤脱盐率分别为44.4%、47.0%和72.4%。土壤墒情的改善与盐度的降低为作物的种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后续改良方法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8.
抗条锈优质温光型不育系MTS-1利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条锈温光型不育系MTS-1的不育特性,抗性及配制的组合杂种优势,品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TS-1不育性稳定,制种纯度高;MTS-1对条锈免疫且抗性遗传力强,其所配组合对条锈有较好的抗性;杂种一代优势较强;品质特性优良,粗蛋白含量达16.849%(干基),湿面筋含量达49.3%(14%),形成时间达4.8 min,稳定时间达7.0 min。  相似文献   
29.
绵阳30号是绵阳市农业学研究所以自创的优良种质绵阳01821为主要亲本,采用复合杂交方法育成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种。其主要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突出,穗大粒多,白皮大粒,商品性突出,适应市场需求,抗逆力强,穗产性好,适应性广泛。粗蛋白质含量11.59%~11.79%,湿面筋含量20.1%~21.4%,沉降值13.1~5.0ml,面团稳定时间1.4~1.5min,达到弱筋小麦品种标准。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3001。  相似文献   
30.
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S)分析小麦子粒湿面筋含量。采用国标GB/T14608-1993法测试了216份小麦子粒的湿面筋含量,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选择113份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最佳主成分数(Rank)=3,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2.33,决定系数(R2)=90.69。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对预测集样品进行预测,结果湿面筋的预测均方差(RMSEP)=2.70;相对偏差(RSEP,%)=11.84。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可初步用来快速、较准确、无污染、低消耗地测试小麦子粒的湿面筋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