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9篇
  6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4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为了比较不同等级燕麦干草对高产奶牛[(50±3)kg]生产性能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本试验将泌乳(50±20)d高产牛按照产奶量、胎次、体况相近的原则两两配对进行分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饲喂一级国产燕麦干草,对照组饲喂三级国产燕麦干草,饲料原料除了燕麦干草质量不同,其他饲料组分及占比完全一致.结果表明,与饲...  相似文献   
92.
周小云  郭刚  马盾 《新疆农业科学》2018,55(6):1046-1055
【目的】 研究免打顶对陆地棉半矮秆突变体sd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对培育棉花免打顶新品种实现植棉全程机械化。【方法】以新陆早17号及其半矮秆突变体sd为材料,在未打顶化控处理下,比较分析未打顶对半矮秆突变体sd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在未打顶化控处理下,突变体sd与其在打顶化控、打顶未化控和未打顶未化控处理下的株高差异显著,而始果枝高、始果枝始节位、主茎节间平均长度等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结论】在未打顶化控条件下,突变体sd株型表现稳定,成熟期时平均株高65 cm,后期茎尖生长趋于停止,表现为免打顶效果,而且突变体sd的吐絮集中,敞开度适中,霜前花率高,株型紧凑,始果枝高18 cm以上,主茎节间长度在5~6 cm,平均结铃5.5个,多分布在中部果枝。突变体sd的这些株型特征符合机采棉形态要求,可作为棉花株型育种重要的种质,为培育株高稳定株型适宜的免打顶机采棉品种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93.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叶片解离技术对豆科6种植物的叶片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3属6种豆科植物的叶表皮及叶片解剖结构,统计并测量了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表皮细胞面积、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相关的特征,并分析了叶片特征在种属之间存在的异同。结果表明:3属6种植物的气孔在上下表皮均有分布,气孔类型为不规则型,气孔形状均为椭圆形。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密度、气孔指数、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指标在种属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分析显示:锦鸡儿属两种植物与草木樨属两种植物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4.
采用3×4两因素设计,在饲粮中分别设置低、中、高3个蛋白质水平和0%、3%、6%、9%的过瘤胃脂肪含量,共形成12组饲粮,蛋白质水平/过瘤胃脂肪含量分别为:低/0%(第1组)、低/3%(第2组)、低/6%(第3组)、低/9%(第4组)、中/0%(第5组)、中/3%(第6组)、中/6%(第7组)、中/9%(第8组)、高/0%(第9组)、高/3%(第10组)、高/6%(第11组)、高/9%(第12组)。通过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模拟人工瘤胃,对12组饲粮进行消化降解,测定过瘤胃脂肪对饲粮养分降解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第9组粗蛋白降解率极显著高于第4、第5、第6、第7、第10、第11、第12组(P0.01),显著高于第1、第3、第8组(P0.05);第4组粗脂肪降解率与第1、第2、第5、第9、第10、第11、第12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第6组差异显著(P0.05),第3、第7、第8组粗脂肪降解率显著高于第1、第2、第5、第9、第10、第11、第12组(P0.05);第9组无氮浸出物降解率极显著高于第4、第6组(P0.01),显著高于第1、第2、第3、第5、第7、第8、第10、第11、第12组(P0.05),第1组显著高于第4、第6组(P0.05);有机物降解率第9组极显著高于第3、第4、第5、第6、第8、第10、第11、第12组(P0.01),显著高于第2、第7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第1、第9组极显著高于第5、第6、第8、第10、第11、第12组(P0.01),显著高于第7组(P0.05),第2、第3、第4组显著高于第5、第6、第8、第10、第11、第12组(P0.05);粗纤维降解率第1组极显著高于第9、第10、第11、第12组(P0.01),显著高于第3、第5、第6、第8组,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8组显著高于第9、第10、第11、第12组(P0.05);最佳添加量为中蛋白质水平下的6%添加量。  相似文献   
95.
为探究热应激条件下奶牛血糖浓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19年7月-2019年8月测定了北京地区2个规模化牧场的431头奶牛的血糖浓度,并收集了试验牛的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利用SAS 9.2软件的GLM过程分别分析环境温湿度指数、泌乳阶段、血液类型、胎次、妊娠状态及蹄病情况等因素对奶牛全血血糖和血浆血糖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地区7-8月奶牛全血血糖和血浆血糖浓度分别为(3.78±0.33) mmol/L和(3.99±0.37) mmol/L;温湿度指数仅对全血血糖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阶段仅对血浆血糖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胎次和妊娠状态对两种血糖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瘤胃充盈度、血液类型、挤奶情况和蹄病情况等因素对两种血糖浓度均无显著影响;综上,奶牛血糖浓度对包括温湿度指数等在内的环境因素及生理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本研究可为牧场利用血糖浓度在一定条件下反映奶牛的热应激状况和提升牧场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
旨在研究复合材料光伏农业大棚的经济性和受力性能,阐明其替代钢结构大棚的可行性。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对某光伏大棚骨架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对光伏大棚最不利节点螺栓的承载力验算;从表面维护和骨架用材两方面进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骨架大棚的杆件最大应力为27.5 k Pa,其柱顶最大位移为9.4 mm,满足相似结构的承载力和容许位移要求;最不利节点螺栓的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节点强度足够;从每栋复合材料大棚和钢结构大棚的骨架表面维护及用材两方面的经济性分析结果看,前者初期费用较后者多300元,但使用过程中不再需要追加维护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采用相同骨架的2种材料成本投入相差不大,复合材料更具有环保特点,对农业养殖或种植无不利影响。可以推断,只要结构布置合理,复合材料骨架大棚承载能力绝不输于钢骨架大棚。  相似文献   
97.
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其中同等质量甲烷导致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8~35倍。甲烷不仅仅影响环境,而且还增加奶牛的能量损耗,因此,控制甲烷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从饲喂方式、饲料种类、瘤胃代谢、基因标记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奶牛养殖过程中控制甲烷排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8.
研究新发现的甲状腺激素受体(TR)TRβΔ的P-box氨基酸序列能否结合甲状腺激素反应元件(TRE)后增强靶基因转录,揭示P-box序列的保守性与TRβΔ转录激活作用的关系,验证TRβΔ的功能性和活性。构建pcDNA3.1-TRβΔ真核表达载体质粒和含有回文序列TRE的pGL3-Promoter/TRE报告基因载体。突变TRβΔ的P-box氨基酸序列对应的DNA序列,分别构建pcDNA3.1-TRβΔmut1、pcDNA3.1-TRβΔmut2突变质粒。以上质粒分组瞬时共转染至COS-7细胞中,分别用含有T3和不含T3的培养基处理后,检测各组荧光素酶的活性。以上载体经PCR、双酶切和质粒测序证实均构建成功。与TRβ1相比,TRβΔ的P-box序列仅在最后一位不同,但基本保证了完整性。在加入T3后,TRβΔ正常与TRE结合,激活报告基因表达,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增加(P0.01)。将P-box序列突变为与TRβ1一致的pcDNA3.1-TRβΔmut1,在T3调节下也能显著提高荧光素酶的表达(P0.01)。但完全破坏P-box序列的pcDNA3.1-TRβΔmut2与TRβΔ相比,其荧光素酶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果证明,TRβΔ只有通过完整保守的P-box氨基酸序列,在T3的调节下才能与TRE正常结合,产生转录激活作用。TRβΔ是有转录因子性质的功能性TR。  相似文献   
99.
为探究非遗传因素对荷斯坦牛测定日乳糖率(lactose percentage,LP)的影响,并估计测定日乳糖率的遗传力及其与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产奶量之间的遗传相关,试验收集了北京地区2017-2019年6个牧场11 554头荷斯坦牛的测定日生产性能记录,采用Mixed模型分析了影响测定日乳糖率的非遗传因素,基于DMU软件的DMUAI模块使用重复力模型估计了测定日乳糖率、SCS和产奶量的遗传参数,分析了测定日乳糖率的遗传趋势。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荷斯坦牛测定日乳糖率平均值为5.10%,胎次、泌乳阶段、牧场、测定年和测定季节对乳糖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北京地区荷斯坦牛测定日乳糖率的遗传力估计值为0.097,高于同群体SCS性状;重复力估计值为0.162。1994-2019年,乳糖率性状的估计育种值总体呈升高趋势。乳糖率与SCS、产奶量之间分别存在中等至低的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49和0.28。上述结果表明,在遗传水平上,乳糖率越高的个体,其产奶量越高,体细胞数越低。本研究在中国牛群中对测定日乳糖率的遗传建模分析进行了有益尝试,利用大规模数据初步揭示了测定日乳糖率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00.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应用。阐述当前变电站在无功优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变电站无功优化补偿容量的确定原理,提出实现变电站无功补偿的最优控制方案和控制流程,以期为变电站无功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