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播期与密度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与密度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密度和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关系紧密,早播密植、晚播稀植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积累;随播期推迟,产量呈下降趋势,且播期越晚,产量下降越显著。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率因气象条件而异,穗数和千粒重对产量贡献率较大,且随播期推迟均有所降低;花前充足的光辐射、花期适量的降水及花后适宜的有效积温对玉米产量有明显促进作用。苗后50~60 d的光辐射对穗数影响极显著,光辐射及降雨量与穗粒数也呈显著正相关;苗后70 d至成熟期的有效积温对千粒重影响显著。因此,适当调节播期,使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处于最适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发挥玉米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32.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传统耕法、宽窄行立茬交替休闲+条带深松、宽窄行立茬+秸秆粉碎还田+条带深松、宽窄行立茬+秸秆条带覆盖+条带深松、宽窄行立茬+全方位深松5个耕作模式下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少免耕模式与传统耕法相比土壤呼吸速率降低,宽窄行立高茬+秸秆粉碎还田+条带深松降低最为明显,降低了42.6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3.
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气体交换特性的比较(摘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气体交换特性,为大豆高产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3个产量水平的9个栽培大豆品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种植,于V4期(苗期)、R2期(盛花期)、R4期(结荚盛期)、R6期(鼓粒盛期)和R7期(成熟期)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结果]在全生育期内,高产品种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都显著高于低产品种。在V4期、R2期和R4期,高产品种叶片蒸腾速率显著高于低产大豆品种叶片蒸腾速率;在R6期和R7期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品种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V4期和R2期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低产品种(中产品种(高产品种,而在R4期、R6期和R7期则表现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结论]高产大豆品种叶片的气体交换能力显著高于低产大豆品种,为其获得高产奠定了生理基础。净光合速率可作为选择高产大豆品种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4.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严重发生,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及意义,分析了实施保护性耕作对该区的重要性,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5.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叶片某些生理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探讨不同耕作方式间玉米产量及叶片某些生理特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玉米的产量显著高于免耕、翻耕和常规耕法,免耕、翻耕和常规耕法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百粒重在耕法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宽窄行种植玉米冠层的光合特性好于免耕、翻耕和常规耕法,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明显高于免耕、翻耕和常规耕法;免耕条件下玉米叶片丙二醛的含量较高。不同的耕作措施影响产量与叶片某些生理指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6.
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吉林省1923-2005年育成的30个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为材料,通过2005和2006两年田间试验在R2﹑R4和R6期对叶部性状演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23年的1197.80kg&;#8226;hm-2增加到2005年的2305.545 kg&;#8226;hm-2,82年来增加了1107.73kg&;#8226;hm-2,平均每年增加14.60kg&;#8226;hm-2;单株叶面积﹑单株叶片数目﹑长宽比和叶面积指数(LAI)随着育成年代的增加而增加,小叶面积随着育成年代的增加而降低;新品种的单株叶面积在生殖生长期均大于老品种,尤其在后期有较长的绿叶期;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R2和R4期与单株叶片数目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叶部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在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过程中可以考虑作为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37.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轻简化滴灌栽培技术模式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玉米轻简化滴灌栽培技术模式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率等指标低于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模式,高于沟灌栽培技术模式。该模式播种、施肥、铺管一次完成,操作方便、机具简单,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平作不起垄、免中耕。该模式解决了膜下滴灌地膜清除不彻底易造成白色污染的问题,解决了传统沟灌氮肥分次施用不容易操作和灌水均匀度不一致问题,实现了玉米轻简化无膜滴灌栽培和玉米节水、增收和增效,可以在东北半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8.
通过去叶去荚改变源库关系使大豆产量和生理特性发生很大变化,并且与获得较高产量和性状改善有密切的关系.从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籽粒油份、籽粒蛋白质、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和籽粒产量等方面阐述改变源库关系对大豆源产量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对吉林省1923至1999年育成的16 个主要栽培大豆品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比较研究表明: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第四节期(V4)较低,盛花期(R2)最大,此后又迅速下降; 盛花期硝酸还原酶活性随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而增加,76年来增加了32.47%,平均每年增加0.43%;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其中盛花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关系最密切(P<0.05),可作为高产品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40.
不同施氮水平下郑单958和先玉335产量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施氮水平下超高产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58的百粒重高于先玉335,产量和穗粒数低于先玉335。郑单958和先玉335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拟合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施氮水平下先玉335产量高于郑单95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