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贝叶斯准则,结合气候年型及作物减产率定量统计方法,就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带种植决策进行了分析,得到初步结论:如果气象部门预报有干旱发生,即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没有干旱灾害,即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如果气象部门预报有洪涝发生,即适当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没有洪涝灾害,即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如果气象部门预报有低温冷害发生,即适当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没有低温冷害灾害,即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经方法验证,1998、2000、2002年,若按调整最优方案Ⅰ种植比例调整产值可分别增加0.539亿元、0.67亿元和0.356亿元;若按调整最优方案Ⅱ种植比例调整产值可分别增加0.724亿元、0.664亿元和0.549亿元。贝叶斯准则方法不要求所选因子样本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选择的因子状态可以用等级描述,因而可以较好地概括非线性或非数量的一些因子。实践表明,利用贝叶斯准则作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带种植决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
一月,全区受极地大气团控制,气候寒冷,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一、花卉繁殖 1.扦插:石榴、云松、柏类、海棠、月季、蔷薇、杜鹃、香石竹等。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2.分株:蜡梅、紫藤、杜鹃、迎春、菊花及风信子等球根花卉。二、花卉管理 1.凡处于休眠期或半休眠期的花卉,特别是仙人掌类,须控制浇水,使盆土见干见湿。地栽花卉要翻土、施肥、防寒。 2.怕寒花卉如扶桑、茉莉、橡皮树、龟背竹等,罩塑料薄膜,置于南向窗台,接受充足光照,保持室温不低于5℃。  相似文献   
43.
农事活动天气预报是农用天气预报的核心内容,是指导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本研究重点对春玉米生育中期阶段中耕和药(肥)喷施农事活动的气象适宜度评价模型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土壤水分、降雨量、温度是影响春玉米中耕农事活动的主要因素;风力、降雨量、温度和土壤水分是影响药(肥)喷施农事活动的主要因素;并确定各因子的适宜指标,利用分段线性函数建立各因子的气象适宜度函数,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系数,进而获得了中耕和药(肥)喷施的综合气象适宜度评价模型,其气象适宜度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根据短期的气象因子预报值,可以开展春玉米中耕和药(肥)喷施的气象适宜度等级评价预报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44.
满洲里地区城市变化对气候资料准确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满洲里地区探测环境变化过程中一些气象要素资料的变化和观测环境中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探测环境城市化使得满洲里地区的温度、风等多种要素资料发生变化,至使气象资料达不到"三性"的要求,城市增温倾向率明显。  相似文献   
45.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东部土壤墒情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内蒙古东四盟分为4个区,以每个盟为一个区分析土壤墒情变化。结果表明,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20%~46%,下降顺序为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通辽。植物生长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升温幅度为0.2~0.7℃,受气候变化影响,内蒙古东四盟土壤墒情呈下降趋势干旱严重程度依次为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通辽。  相似文献   
46.
基于WOFOST模型的内蒙古河套灌区玉米低温冷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内蒙古河套灌区玉米生长发育观测资料,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WOFOST模型进行本地化及适应性检验;利用研究区内12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分区作物参数,模拟玉米生长发育过程,确定抽雄期延迟日数、灌浆指数为玉米低温冷害指标,贮存器官干物重波动百分率为减产情况评价指标,对历史低温冷害年及减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化的WOFOST模型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用于该地区玉米生长的模拟;WOFOST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玉米发育程度对低温冷害的响应,以抽雄期延迟日数和灌浆指数为冷害指标评估的历史冷害发生状况基本符合实际情况,1961-2010年研究区12个站点共发生不同程度低温冷害260站次,其中重度冷害占37.3%,轻中度占62.7%,在发生严重冷害的年份中,84.7%的年份表现为减产的趋势。本文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玉米低温冷害评价的生物学意义更加明确,本地化的WOFOST模型可以在河套灌区玉米低温冷害监测、评估等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47.
为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的气候资源优势,探求玉米种植新模式,采用黑龙江省富裕县2005—2014年6—9月气温、辐射、降水等逐日、逐小时数据及对应的玉米生育期和2014年玉米穴盘大苗移栽分期播种资料,分别分析了移栽和直播玉米的七叶—拔节、拔节—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成熟各生育期内的气温、辐射、降水。结果表明:移栽玉米比直播玉米生育期总天数增加10天,各生育期平均提前10天,热量利用率、辐射利用率、降水利用率、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别提高21%、23%、27%、47%。玉米穴盘大苗移栽,使玉米各生育期内的光、热、水资源得到重新配置,气候生产潜力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48.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候变化对牧草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对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牧草生产潜力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10 年内蒙古地区30 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1983—2009 年8 个牧草观测站牧草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线性倾向率模型、迈阿密模型对内蒙古3 个不同类型草原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气候及牧草生产潜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内蒙古草原气温升高、降水量偏少,使得暖干化趋势显著,且有发展态势。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空间上由东北到西南逐步递减,3类典型草原气候生产潜力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分别为4490~6180、4100~6000、420~5000 kg/hm2;气候资源利用率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分别为39.2%~79.0%、28.9%~66.3%、21.2%~38.7%,尚有潜力可以开发。降水量对草原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均具有正效应;气温对草原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不同草原类型区存在差异,气温对草甸草原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均具有正效应,气温对位置偏南地区的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潜力形成负面影响,气温与降水的协同作用对内蒙古草原区牧草气候生产潜力产生影响。总体上,降水量是限制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气候因子,对牧草气候生产潜力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9.
寒地玉米生产热量利用效率潜力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及玉米生育期和产量资料,运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寒地玉米生产热量利用效率潜力时空演变特征及与实际热量利用率差异。结果表明,1961~2017年玉米生长期内热量利用效率潜力总体呈现微弱减少态势,且依次存在29年、10年、6年周期变化,1961~1986年为上升阶段,1987~2017年为下降阶段。玉米生产热量利用效率潜力低值中心位于伊春附近,为闭合区域;高值区域不闭合,大致位置靠近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一线,向西南部递减幅度较大。玉米生产热量利用效率潜力,齐齐哈尔及绥化、大庆和哈尔滨北部地区挖掘潜力较大。不同的玉米种植区域,可采取适合品种、地膜覆盖和移栽种植方式及施肥促早熟措施提高玉米生长期内热量利用效率潜力。  相似文献   
50.
基于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1961—2017年气象资料、对应的产量资料以及地理信息资料,采用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推荐的逐步订正法来计算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以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为进一步挖掘玉米生产潜力、提高玉米的现实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