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52.
2012年8月在河南省夏玉米生长中后期,利用Af-811小型无人机喷洒毒死蜱不同剂型开展了玉米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在试验设定的3个飞行高度中,喷雾高度2.5m时10%毒死蜱超低容量液剂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0.7%;此时,农药雾滴在玉米雌穗部位达到15.6个/crm2.(2)无人机喷洒10%毒死蜱超低容量液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为80.7%,而42%毒死蜱乳油对水稀释药液的防效只有69.1%,而当往42%毒死蜱乳油药液中添加雾滴蒸发抑制剂后,防效增加到75.8%.本次试验中,小型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为5 m/s,流量为1L/min,施药液量为0.42L/667m2,处理667m2需要25s,与地面自走式高杆喷雾机相比,省工、省时、省水,但从防效分析,无人机的喷雾技术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53.
为明确添加植物油助剂Aero-mate 320对植保无人机施药体系的影响,评价其作为航空喷雾助剂的可行性,通过在15%甲维·茚虫威悬浮剂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药液中添加0.3%、0.6%和1.0%的Aero-mate 320,测定并评估其对药液体系理化性质、抗蒸发性以及雾滴在水稻田沉积分布和沉积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Aero-mate 320的适量添加可以改善药液的理化性质,提高喷雾的均匀性,减少蒸发,增加雾滴在水稻冠层的覆盖及沉积,并能显著增加农药沉积利用率。其中,添加0.6% Aero-mate 320后药液的表面张力以及在水稻叶片上的接触角显著减小,分别降低13.3%和30.3%,黏附张力由-9.7 mN/m增加至9.1 mN/m,黏附功增加51.3%,药液更易润湿叶片;雾滴粒径显著增大,雾滴谱相对跨度显著变窄,雾滴分布更加均匀,小雾滴数量显著降低,减少了雾滴的飘移;对喷雾雾滴蒸发的抑制率为25.0%;同时药液在水稻冠层中的沉积密度和覆盖率增大,沉积量显著增加,农药沉积利用率增至66.8%。  相似文献   
54.
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鱼尼丁受体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比较了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溴虫腈对小菜蛾鱼尼丁受体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研究分析了低剂量氯虫苯甲酰胺连续处理和间断处理对小菜蛾鱼尼丁受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及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性的小菜蛾与敏感小菜蛾鱼尼丁受体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可提高小菜蛾鱼尼丁受体基因表达量,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溴虫腈对其表达量均无影响;0.05和0.01 mg/L的氯虫苯甲酰胺均可使小菜蛾鱼尼丁受体基因表达量增加;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性的小菜蛾鱼尼丁受体基因表达量是敏感小菜蛾的5.79倍。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氯虫苯甲酰胺的作用机理,并可能为筛选作用于鱼尼丁受体的新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农药微乳剂热力学稳定性微观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冷冻断裂电镜研究方法研究了表观稳定的农药微乳剂的微观结构 ,并通过光散射技术测定了O/W型微乳剂分散质点的流体力学半径 ,同时还测定了相关样品的主要表观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微乳体系中表面活性剂 /水 (w/w)比值的减小 ,微乳剂分散质点流体力学半径变大 ,直至成为双连续结构 ,并依此提出了一种农药微乳剂热力学稳定的可能机制。这一发现使得从微观机制上解释农药微乳剂的热力学稳定性 ,指导热力学稳定的农药微乳剂的研究开发 ,并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水基化制剂热贮稳定性这一关键技术问题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6.
为明确采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方式防治烟草病虫害的可行性,对比分析了采用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WG)防治烟草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田间效果和添加助剂倍达通对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喷施药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植保无人飞机喷施5%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随着施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施药后7 d,制剂用量为60、75和9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31%、64.00%和93.93%。在制剂用量为75 g/hm2下,添加10 mL/L的助剂倍达通可使植保无人飞机作业对棉铃虫的防效从64.00%提高到92.59%,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后7 d的防效为94.30%。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药剂量(75 g/hm2)下,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药剂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好于采用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然而,通过添加10 mL/L的助剂倍达通或提高20%用药量,采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可达到与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施药相同的防治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提升植保无人飞机防治烟草病虫害的施药技术和加快植保无人飞机在烟草植保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57.
在小麦吸浆虫的防治中初次应用了小型无人机进行低空喷洒.研究结果表明:小型无人机低空喷洒,雾滴在小麦植株的沉积分布密度为穗部>中部(倒三叶)>下部(倒二叶);采用离心式转盘喷头喷雾,雾滴在小麦穗部的平均沉积密度达到12.4个/cm2,是液力式喷头的1.5倍.小型无人机采用离心式转盘喷头喷洒2.5%联苯菊酯超低容量剂1500mL/hm2对水6 000mL/hm2喷雾,其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效果达到81.6%.总体上看,采用离心式转盘喷头小型无人机进行低空喷洒优于液力式喷头.  相似文献   
58.
以昆虫鱼尼丁受体为靶标的化合物活性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昆虫鱼尼丁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是目前新型杀虫剂创制中备受关注的靶标之一。在以RyR为靶标的杀虫剂氟虫酰胺和氯虫酰胺商品化后,大量基于该靶标的新型化合物被设计并合成出来。为加速研发和快速准确筛选以昆虫RyR为靶标的药剂,主要以氟虫酰胺和氯虫酰胺的活性筛选研究为例,对作用于RyR化合物的各种活体筛选方法和离体筛选方法进行了综述。其中活体筛选方法主要包括:点滴法、浸叶法、浸卵法、浸虫法、注射法和喷雾法;离体筛选方法主要包括MTT法、膜片钳技术、荧光技术、膜片钳技术与荧光技术结合以及计算机模拟筛选。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分析比较,认为离体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在新型RyR杀虫剂活性的筛选研究中将进一步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9.
烯酰吗啉与嘧菌酯对辣椒疫霉病菌生物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了分析烯酰吗啉与嘧菌酯对辣椒疫霉病原菌不同发育阶段的敏感性,分别采用离体和活体试验方法比较了供试药剂对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孢子囊产生以及游动孢子释放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68、0.21和4.92μg/mL,其活性分别是嘧菌酯的34.7、30.4和4.6倍。烯酰吗啉与嘧菌酯在浓度为12.5μg/mL时对菌丝体细胞膜的电导率无影响,但当烯酰吗啉和嘧菌酯的浓度分别为25μg/mL和50μg/mL时其电导率值明显上升。采用液相氧电极法,测定了三种典型抑制剂与供试药剂对菌丝体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嘧菌酯作用于三羧酸循环(TCA)途径,而烯酰吗啉对三羧酸循环(TCA)途径和磷酸戊糖(HMP)途径有一定的影响。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烯酰吗啉与嘧菌酯对辣椒疫病均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两者无显著差异;在辣椒植株接菌后24h采用800μg/mL的药液喷雾处理时,烯酰吗啉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为66%,优于嘧菌酯。  相似文献   
60.
吡蚜酮对禾谷缢管蚜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吡蚜酮对禾谷缢管蚜的亚致死效应。试验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测定了亚致死剂量的吡蚜酮对禾谷缢管蚜成虫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吡蚜酮处理的蚜虫口针从开始刺探到持续吸食韧皮部和木质部汁液的时间明显延长,分别延长至(199.9±34.0)min和(236.4±29.5)min,对照分别为(155.5±18.1)min和(145.5±27.1)min。并且,经药剂处理的蚜虫口针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中持续取食的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44.7±9.4)min和(11.8±2.5)min,对照分别为(93.0±24.9)min和(19.0±3.6)min。通过生长和繁殖试验可知:亚致死剂量的吡蚜酮使禾谷缢管蚜的重量显著减轻,繁殖率明显降低。经药剂处理的蚜虫最大重量和最高繁殖率分别为(1.28±0.025)mg/10头和(2.9±0.2)头/成蚜,而对照分别为(1.56±0.099)mg/10头,(5.2±0.2)头/成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