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新化合物ZJ1621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由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合成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新化合物ZJ1621(2- -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进行了温室杀菌活性及田间防效的研究。温室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100 mg/L 剂量下,该化合物能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黄瓜霜霉病等多种植物病害,防效在80%以上。该化合物在植株叶片之间不具有内吸传导性,但持效期可达14 d 以上,在25~200 mg/L剂量范围内对试验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以2,3-二氯吡啶(1)为起始原料,经肼基化、环合、水解和酰氯化反应,生成1-(3-氯-2-吡啶)-5-二氟甲基-1H-吡唑-4-甲酰氯(6),(6)与取代基苯胺(7) 反应,制得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1-吡啶基吡唑酰胺类目标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质谱(LC-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 50 mg/L下,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瓜类炭疽病菌Gibberella zeae、瓜类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制活性均不高,仅ZJ-10对瓜类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76.03%。  相似文献   
13.
鹿结核病诊断与免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51头临床病鹿中分离出39株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其中牛分枝杆菌(M.bovis)与鸟-胞内分枝杆菌(M,avium-intracellulare)的分离率最高,分别为25.0%和20.5%。建立了以牛型PPD为抗原的间接ELISA和变态反应OT点眼法两种诊断方法。两种诊断方法比较,结果有交叉,总符合率为87.38%。鹿对BCG皮下接种有良好的免疫应答,最佳免疫程序为:仔鹿出生24h内第1次皮下免疫接种冻干BCG0.75mg;第2次免疫接种为12月龄,方法同前;第3次免疫接种为24月龄,方法同前。应用此免疫程序在5个结核污染场的3808头阴性鹿免疫试验证明,对仔鹿保护率为99.7%,成鹿保护率为99.9%。  相似文献   
14.
经过药剂驯化10代后,从对苯醚菌酯(ZJ0712)敏感的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 3个菌株中获得3个抗药突变体,突变体的抗性指数均大于80,且其抗性能够通过无性繁殖稳定遗传。室内接种试验发现,突变体的致病力与亲本菌株无明显差异。细胞色素b (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cyt b基因的第143位密码子均由敏感菌株的GGT(丙氨酸)突变成了GCT(甘氨酸)。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对苯醚菌酯存在较高的抗性风险,该药剂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抗性治理措施,以延缓抗性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鹿结核病的中所进行的抗原筛选、各要素最适稀度、最适作用条件以及所选用抗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等诸方面较系统地研究过程和方法,结果表明,5种抗原在荻取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比较中,以PPD为最佳,从而建立了以PPD为抗原的ELISA检测鹿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程序,通过对1268头鹿ELISA检测结果与变态反结果对比证明:两种诊断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2%,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