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田间疑似植原体侵染引起的小叶症状的黄灯笼辣椒样品进行检测,以明确其病原分类地位。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对R16mF2/R16mR1和R16F2n/R16R2,对上述黄灯笼辣椒叶片DNA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表明:获得约1.2 kb的特异片段,经序列测定、Blast同源性检索及进化树和iPhyClassifier分析,获得该特异片段长为1 248 bp,与植原体16S rⅡ组中的花生丛枝植原体(L33765)同源性最高,达99%,聚类在同一个进化枝上,相似性系数为1.00,归属于16S rII-A亚组。暂将其命名为黄灯笼辣椒小叶植原体(Capsicum chinense Jacquin little-leaf disease phytoplasma,CcJLL)。  相似文献   
42.
槟榔(Areca catechu L.)作为海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叶片黄化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当前制约槟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经田间调研发现,叶片黄化症状主要有从叶缘1/4处开始发生的特异性黄化和全叶型黄化两种类型。本研究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出440个在特异性叶片黄化组中共同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能量代谢通路、激素代谢通路和次级代谢通路中。本研究探讨了不同胁迫下槟榔叶片表现出特异性黄化症状的分子机理,为槟榔黄化病的综合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From October 2017 to April 2019, a total of 290 suspected virus-infected watermelon leaf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7 urban areas (Wenchang, Wanning, Lingshui, Sanya, Ledong, Dongfang, Changjiang) in Hainan island. Nine viruses were detected including MYSV, WSMoV, CCYV, CMV, TMV, CGMMV, ZYMV, WMV and PRSV by small RNA deep sequencing and RT-PCR. The detection rates of MYSV, CCYV, CGMMV, ZYMV, CMV, WSMoV, PRSV, TMV and WMV were 66.90%, 25.86%, 22.07%, 17.59%, 10.00%, 7.59%, 5.52%, 2.76% and 1.03% respectively. The co-infection rate of virus was 56.56% and 14 types of mixed infections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larify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waterme-lon-infecting viruses in Hainan.  相似文献   
44.
橡胶白粉菌(Oidium heveae Steinmann)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2种菌源、3种方法提取橡胶树白粉病病原真菌橡胶白粉菌(Oidium heveae BA.Steinmann)基因组DNA的效果。结果表明:无论采用单斑分离法收集还是直接收集橡胶白粉菌菌体,无论采用石英砂振荡破壁法、氯化苄法还是尿素法提取,均能获得满足常规分子生物学操作要求的基因组DNA;在基因组DNA的提取产率、完整性方面,各种方式之间略有差异,但无显著差别;2种来源菌体的基因组DNA的ITS序列分析结果一致,说明在无法进行单斑分离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直接收集的菌体提取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45.
橡胶树主要病害防治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树主要病害的防治,过去国内外一直以化学防治为主。近年来发展综合治理方法,除化学防治以外,还注意利用品种抗病性和农业防治法,以预测预报指导防治。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都是一些简单的防治决策指令,没有进行防治决策优化设计,因而常常不能准确开展防治工作,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996年开始,我们进行了橡胶主要病害防治决策模型的研究,近年建立了橡胶病害综合治理体系,为快速准确地开展以作物为单元的橡胶病害综合治理工作进行防治方案优化设计,并为远程服务提供基础技术。  相似文献   
46.
橡胶树病害综合治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橡胶树病害是橡胶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橡胶树因病害造成的损失约占总产量的25%。因此,橡胶树病害的研究和防治向来受到植胶国的重视,且在一些橡胶树主要病害的防治研究和开发推广上取得过较大的进展。但是过去的生产防治没有从整体上对橡胶病害进行综合治理,多数病害没有预测预报的方法和防治指标,防治带有盲目性,因而常常出现用药多、成本高、防效差,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都偏低等情况。为了改进橡胶病害防治技术,提高我国橡胶病害防治水平,我们自1996年起进行了以作物为单元的橡胶病害综合治理体系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对感染黄化病的海南长春花植株,应用DAPI荧光显微技术对其嫩茎和叶柄进行了切片染色观察,结果表明:在感病植株的韧皮部筛管分子中存在大量特异性的植原体DNA荧光光点,而在健康植株的筛管分子则未发现有特异性的植原体荧光。另对其茎和叶柄中的植原体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茎中的含量要比叶柄中稍高。  相似文献   
48.
海南橡胶树暹罗刺盘孢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暹罗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是引起海南橡胶树炭疽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为了明确海南橡胶树暹罗刺盘孢菌群体的遗传结构,本研究对海南5个市(县)的橡胶树暹罗刺盘孢菌的IT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8个病菌样品可推导出11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11包含样品数最多且在5个市(县)均有分布,其次为单倍型H4,在4个市(县)有分布。遗传分化指数(Fst)表明保亭种群与其他种群的遗传分化较大。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占总变异的93.9%。对所有地理种群病原菌ITS序列的核苷酸不配对进行分析,表明病菌未经历过大规模的种群扩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来自相同地区的病菌单倍型并没有聚在一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橡胶树暹罗刺盘孢菌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9.
海南省木豆丛枝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R16mF2/R16mR1和rp (Ⅱ) F1/rp (Ⅱ) R1对海南木豆丛枝病植原体16S rDNA和部分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rp)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获得海南木豆丛枝病植原体16S rDNA基因片段为1430bp,rp基因片段为1170bp。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树构建表明,引起海南木豆丛枝病的植原体应属于16SrⅡ组中的亚组ⅲ。本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确定了引起我国海南木豆丛枝病的病原物为植原体,明确了其分类地位,为该病害流行学研究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利用植原体16S rDNA通用引物R16mF2/R16mR1对海南表现变叶症状的野茼蒿样品总DNA进行PCR扩增,获得约1.4 kb的特异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通过BLAST程序比较、系统进化树构建及iPhy Classifier分析表明,海南发生的野茼蒿变叶植原体在分类上属于花生丛枝植原体组中的A亚组,即16Sr II-A亚组。这是我国首次在野茼蒿上发现植原体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