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4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6篇
  51篇
综合类   173篇
农作物   46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61.
以5个早稻和5个晚稻超级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双季超级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和药剂防治技术。结果表明:早稻超级稻福优73、春光1号和晚稻超级稻江四优992、Ⅱ优7599、中优2596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危害较重,晚稻超级稻两优858和中优2596稻飞虱为害较重,所有供试早、晚稻超级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病较轻。在超级稻大田生长期,选用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蚜酮、吡虫啉等高效、内吸、环保型药剂,抓住适期施药,可有效控制超级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62.
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30万蔸/hm2(早稻)和25万蔸/hm2(晚稻)密度下,以超高产早稻陆两优996、淦鑫203和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下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不施氮时,供试的4个品种(组合)均在窄行距时产量最高;施氮条件下,淦鑫203在中行距时产量最高,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在宽行距和窄行距时产量较高,而淦鑫688在窄行距时产量较高。不同行株距配置对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对淦鑫203主要通过影响每穗粒数,而对淦鑫668则主要通过影响结实率来实现。品种间对行株距配置响应的差异与淦鑫203的每穗粒数较少、成穗率较低,而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的每穗粒数较多、成穗率较高,淦鑫688的叶面积指数较高有关。早稻陆两优996的适宜行株距为33.0 cm×10.0 cm或20.6 cm×16.0 cm,淦鑫203为25.4 cm×13.0 cm;晚稻天优华占为40.0 cm×10.0 cm或20.0 cm×20.0 cm,淦鑫688为20.0 cm×20.0 cm。  相似文献   
263.
以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和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淦鑫203在施氮量为207 kg/hm2时产量最高,淦鑫688在施氮量为232.5 kg/hm2时产量最高;淦鑫203和淦鑫688分别在施氮量为234 kg/hm2和232.5 kg/hm2时的干物质生产量最大;淦鑫203在施氮量为153 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淦鑫688在施氮量为197.7 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认为淦鑫203和淦鑫688在生产中的合理施氮量可以分别确定为180~207 kg/hm2和197.7~232.5 kg/hm2。  相似文献   
264.
高效生态农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从高效生态农业的提出、内涵、特征、原理、模式、技术等6个方面,对高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进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高效生态农业是1991年在国内首先提出;(2)高效生态农业突出强调“高效”、“生态”、“结合”;(3)高效生态农业具有生物多、环境佳、结构良、功能强、质量优、效益高、低排放、可持续的特征;(4)高效生态农业增产增效的原理在于充分用地、立体用光、超额用季、多层用水、高效用肥、共生互补、生态减灾、循环利用;(5)高效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有立体利用型、生物共生型、多业结合型、产业延伸型、科技带动型、环境整治型、资源再生型、休闲观光型;(6)高效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有资源节约技术、水肥调控技术、生物养地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综合利用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结构调整技术、能源开发技术、流域治理技术、现代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265.
基于江西省8县(区)的调研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研究了人员特征和家庭种稻面积对水稻机插技术推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种植面积和人员特征与水稻机插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93和0.76,是影响水稻机插技术推广的2个重要因素。在人员特征中,文化程度、年龄和家庭劳动力人口总数是主导因素,它们与系统主行为灰色关联系数分别是0.91、0.86和0.83。  相似文献   
266.
利用中药渣和粉碎稻草为基质代土育秧,探讨中药渣基质的育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渣体积比处理的种子出苗率在93%~98%,成秧率在91%~97%。播种后7 d之内秧苗生长较慢;7 d之后秧苗生长随药渣比例的增加,生长加快。增加育秧基质中药渣比例,提高秧苗素质,表现出苗高更高,叶片数多,假茎宽增大,壮苗指数提高;发根数增多、根系氧化力提高。增加育秧基质中药渣比例可提高水稻秧苗叶绿素和氮素含量。植株中全氮33 mg/g、总糖38 mg/g左右,氮/糖比接近1的秧苗素质最佳。基质比例为药渣70%、稻草10%、红壤粘土20%,培育的秧苗综合素质最好。中药渣是一优质取代土壤培育水稻秧苗的基质。  相似文献   
267.
后期水分亏缺与增施氮肥对杂交稻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以水肥调控延长水稻结实期叶片功能的可能性,研究了早衰型和非早衰型杂交稻组合后期衰老过程中叶片光合功能对适度水分亏缺和增施氮肥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稻灌浆期水分亏缺促使叶绿素和叶面积衰减加剧,加速Rubisco羧化活性和叶片光合功能衰退,叶片ZR (玉米素核苷)含量下降。对缺水较敏感的中优838、天优998和隆平601其叶绿素衰减率提高了9%~12%;光合速率各下降了19.55%、19.12%、12.73%;ZR含量、Rubisco羧化活性的降幅相对高于其余组合。在限水的同时增施氮肥明显缓解了水分亏缺胁迫的影响,但增氮效果组合间存在较大差异。叶绿素衰减率降低6.14%~27.10%;光合速率,隆平601、天优998、汕优63和中优838提高9.30%~15.81%,两优6326和C两优396提高3%~5%;Rubisco羧化活性,隆平601提高18.94%,中优838提高12.16%,其他组合提高3%~9%;增施氮肥提高了叶片ZR含量,中优838叶片ZR平均含量提高16.05%,C两优396和汕优63分别提高8.31%和8.16%,两优6326和隆平601分别提高4.90%和1.13%。相关分析表明,叶片ZR含量与叶光合速率和Rubisco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ubisco羧化活性与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极显著相关,叶片总糖含量和稻谷产量与光合速率相关显著和极显著。水稻灌浆期水分不足加速叶片衰老和光合功能衰退,在干旱胁迫时适量增施氮肥,是降低干旱胁迫危害、增强叶片光合功能、延长叶片功能期,防御早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68.
卵母细胞的胞质成熟对于受精后正常的胚胎发育是至关重要的,亮甲酚蓝染色液(BCB)能有效筛选出胞质成熟卵母细胞。为详细了解BCB筛选出的不同质量绵羊卵母细胞中母源基因mRNA的表达量的差异性,从而证明BCB对绵羊卵母细胞筛选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判断4种母源基因与卵母细胞的胞质成熟是否有关,为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分子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本实验将卵母细胞置于BCB染色液中,细胞质着蓝色的为BCB+,没着蓝色的为BCB-;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4种母源基因Gdf9(生长分化因子-9)、Zar1(合子阻泄因子)、Mate(r胚胎必要的母体抗原)和Dnmt1(DNA甲基化转移酶1)在不同质量绵羊卵母细胞中的mRNA含量。结果表明:BCB染色筛选后,阴性卵母细胞4种基因的mRNA表达量比阳性高(P<0.01),这充分证明,BCB能有效筛选出胞质成熟度好的绵羊卵母细胞,这4种母源基因与卵母细胞的胞质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269.
激活蛋白PeaT1在烟草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活蛋白PeaT1是从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中分离的,能诱导植物产生系统获得抗性的蛋白激发子。为了阐明PeaT1诱导植物提高抗性的分子机制,本文采用RT-PCR技术研究了PeaT1诱导烟草悬浮细胞后不同时间PR-1a基因的转录活性,在烟草悬浮细胞中加入20μg/mL的PeaT18h后,PR-1a基因转录活性达到最高;相同浓度的PeaT1处理烟草植株,烟草叶片中酸性PR蛋白表达量升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FITC荧光素标记的PeaT1可与烟草悬浮细胞表面结合;免疫荧光法进一步证明PeaT1可与烟草细胞质膜结合;使用共价交联剂BS3证明125I-PeaT1可与烟草细胞质膜上的2个分子结合,而与加热或蛋白酶处理的质膜不能发生交联,说明与PeaT1结合的分子具有蛋白特性,分子量分别为20kDa和30kDa。上述实验结果证明在烟草细胞质膜上存在着激发子PeaT1受体样的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270.
杂交稻生育后期叶片衰老频度及其关联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叶片衰老表现型及其影响的相关因素,为水稻抗早衰栽培技术及抗早衰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选用了18个杂交稻组合,抽穗后常规水分和限水管理,探讨供试组合叶面积、叶干重、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片N含量等性状衰减类型和衰老频度.结果表明,供试组合叶面积、叶干重、叶片N含量、叶绿素含量表现3种衰减类型,强衰减型组合(A型)、次强衰减型组合(B型)和慢衰减型组合(C型).A型和C型组合不同年份叶衰老性状表现较稳定,B型组合在不同年份的某些性状表现衰减加剧或减缓,衰减变化程度不同组合表现不尽相同.叶绿素衰减与叶片N素和根系伤流的衰减极显著正相关.叶片N含量的衰减、叶片的衰老频度与根系伤流下降率和茎鞘叶物质输出率极显著正相关.认为衰老频度涵盖灌浆结实期单位时间内高效叶面积、叶干重、叶绿素含量3个指标的下降率,可作为评估叶片早衰程度的指标;杂交稻后期叶片衰老存在不同类型,叶片的衰老频度受根系活力的衰减和源器官物质转运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