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篇
  29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52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天津市沿海都市型农业人才的现状及需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天津农学院为例,研究了新背景下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2.
黑龙江大豆种植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这里春季播种时节冷暖空气活动频繁,阶段性低温和快速升温交替发生,气温往往不稳定。年际间降水不均匀,属干旱居多,加之霜冻、大风等不良气候条件影响大豆播种及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为此,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将大豆春播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3.
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克新26号”是以“克99品(39)”为母本、“克97-10-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1~2012年参加黑龙江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8420.9kg/hm2,比对照品种“克新12号”平均增产35.8%;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2591.0kg/hm2,比对照品种“克新12号”平均增产48.8%。淀粉含量20.6%~25.57%,Vc含量9.77~13.64毫克/100克鲜薯,粗蛋白含量1.77%~2.32%。该品种于201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淀粉含量高、高产稳产、抗病,适宜黑龙江省各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34.
为解决吉林省水稻合理施用钾肥问题,通过2年(2014—2015)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K2O)量(0,40,80,120,160 kg/hm~2)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将水稻产量(y)和施钾量(x)拟合,得出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14.5 kg/hm2和108.1 kg/hm~2。施钾可增加水稻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且能促进抽穗期水稻营养器官氮、磷、钾养分向子粒的转运,其中施钾量为40~120 kg/hm~2时,抽穗期的氮、磷、钾积累量与转运量呈正相关,当钾肥用量增加至160 kg/hm2时,氮、磷、钾转运量与抽穗期养分积累量呈负相关。水稻钾素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表现为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钾素当季回收率表现为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其中施钾量为120 kg/hm~2的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除水稻返青期外,其他各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间及转运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水稻氮、磷、钾的吸收、转运与产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水稻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钾素利用效率对施钾量的响应以及稻株氮、磷、钾的吸收转运与产量关系间的表现,在此试验条件下,钾肥用量为108~120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5.
吉林省玉米高产高效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粮食生产与消费国,确保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始终是立国之本和为民之策。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玉米主产省,单产水平和商品率稳居全国之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追求高产导致农田重用轻养,造成耕层土壤"浅、薄、实、瘦"障碍加剧,养分供需矛盾凸显与群体质量差等问题交织并存,导致玉米稳产性差、资源效率低、环境风险加大。针对上述生产与技术问题,围绕"玉米高产群体质量提升、土壤肥沃耕层构建、养分与水分资源高效管理"开展了研究,在玉米丰产高效绿色栽培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均有较大发展与创新,构建了以"构建高密群体、创建肥沃耕层、调控肥水运筹"为核心、适于吉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栽培技术模式3套,创建了玉米大面积丰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对项目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展望了今后适于集约规模化的技术模式再优化与科学评价、技术模式扩散途径构建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栽培技术途径方面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6.
提高春玉米主产区玉米单产的技术途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进一步提高吉林省玉米单产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探讨了玉米耕种方式、秸秆还田、改进氮肥施用技术、适宜品种种植及提高耕地质量对提高玉米单产的影响,提出提高春玉米主产区玉米单产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7.
王立春 《新农业》2010,(12):44-45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发生于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冬季是口蹄疫的高发季节,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8.
自块茎膨大始期起,对不同生育期的马铃薯植株采样分部位进行测量研究。研究表明,干物质是构成马铃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干物质的分配方向是决定块茎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克新19号的块茎干物质分配一开始即呈直线增长,迅速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叶面积在4304.70~5114.35cm2时块茎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保持在每天每株4.837~5.637g,并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采用乙腈提取、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离测定,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可同时测定玉米籽粒中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对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条件进行了优化.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0.5~50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6 3~0.999 6.平均加标回收率在53.56%~107.71%,相对标准偏差为6.43%~15.82%.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合于玉米等作物籽粒中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40.
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及酶活性对施氮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中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氮肥利用效率下降,氮素污染严重。有关施氮对东北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特性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利用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对施氮的响应行为,探寻春玉米的合理施氮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对施氮的响应行为。设计6个施氮水平(N 0、 60、 120、 180、 240和300 kg/hm2)。自播种开始,每隔15 d分层采集0120 cm土样一次,共取样10次,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与计算。收获时,选择代表性的春玉米进行考种测产。【结果】春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当施氮量高于N 240 kg/hm2时,产量有减少的趋势。土壤中累积的矿质氮以硝态氮为主,其变化行为受施氮量和生育时期的双重制约。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和生育时期的推进均显著增加。受氮肥追施的影响,拔节~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060 cm土层铵态氮累积量与苗期和成熟期相比显著增加;从苗期到抽雄期,060 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而60 cm以下土层无规律性变化。除成熟期外,其他3个生育时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而随着土层的加深呈降低趋势。与施氮量低的处理(无硝态氮累积峰)相比,N240和N300处理的硝态氮累积峰从拔节期的2060 cm迁移到抽雄期的80100 cm,说明过量施氮增加了硝态氮淋溶损失的风险,对环境形成一定的威胁。土壤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均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呈波浪式变化,峰值出现在拔节期~抽雄期,这与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综合考虑春玉米产量性状、 矿质氮累积量、 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经济效益,初步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春玉米的适宜施氮量在179~209 kg/hm2之间,且在生产上应用该施氮量可以实现氮肥用量降低、 产量增加、 氮肥效率提高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