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31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退耕还林对铜川市农村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铜川市自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指出铜川市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有计划的实施退耕还林,1999年至2006年平均每年造林和退耕造林面积分别为16.91×103hm2和4.19×103hm2。耕地面积的减小,有力地促进了铜川市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降低,促进了粮食亩产量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牧草和饲料产量,为铜川市后续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成为铜川市发展当地经济的支点;退耕还林促进了铜川市林业的持续发展,经济林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退耕还林还促进了铜川市农村劳动力内部结构调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摆脱出来,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加快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32.
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水事件的文献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汉江上游辽瓦店(LWD)、前坊村(QFC)、庹家洲(TJZ)全新世沉积剖面分析,判定在1 900~1 700 a B.P.的东汉时期(25-220 A.D.),汉江上游有发生过洪水事件的记录。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说明东汉时期确实为洪水灾害频发时期。对洪水灾害的气候背景分析表明:东汉时期汉江上游地区的气候恶化转折,气候状态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大,导致了汉江上游的洪涝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33.
准确掌握全新世特大古洪水流量,对于河流防洪减灾、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合理开发调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利用HEC-RAS模型计算了汉江上游1983年、2005年和2010年的洪痕流量,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误差在5%以内。在此基础之上,利用相同的河流横断面和水文参数,选择合适的曼宁系数和河道比降,重建了汉江上游庹家洲河段的4期古洪水的洪峰流量,计算的古洪水洪峰流量符合Baker提出的流域面积和流域内特大洪水洪峰流量的关系。说明利用HEC-RAS模型来重建古洪水流量,准确、便捷、可行。其研究结果为重建古洪水流量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4.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中庭院、户间道路和户间空地的土壤侵蚀状况研究表明,户间道路侵蚀强度最强,其次为户间空地,庭院最小。进一步分析侵蚀泥沙中>0.05mm粗颗粒和<0.01mm细颗粒的含量与平均泥沙含量的关系说明,户间道路径流挟沙能力强,因而侵蚀强度最大;庭院水流平缓,挟沙能力最小,其侵蚀强度最小,而户间空地侵蚀强度居于二者之间。说明在加强治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治理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乡村聚落户间道路的土壤侵蚀问题。  相似文献   
35.
黄河壶口至龙门段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考察,在黄河晋陕峡谷发现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地层。对于采取的沉积物和黄土古土壤样品,进行磁化率、烧失量、碳酸钙和粒度成分的测试分析。综合野外观测和实验分析结果,确定它们是黄河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当中的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粉沙,次要成分为细沙,据此确定其质地属于细沙质粉沙。其磁化率略高于黄河河床相沙质沉积物,但是远低于全新世风成黄土和古土壤。其频率曲线为极正偏态,主峰高而且尖锐,表明分析性很好,粒度成分很集中。这是因为其在黄河洪水当中长距离搬运分选的结果。与泾河、洛河和漆水河比较,黄河晋陕峡谷全新世古洪水沉积物粒度成分偏粗。这表明黄河洪水搬运动力较强,且其悬移质泥沙是流域内黄土地区和风沙地区水土流失产物的混合物。这些特大洪水沉积层之间,被坡积角砾石或者石渣土层分隔开来,每一层记录了一个古洪水事件。  相似文献   
36.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土壤侵蚀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定位观测和实地调查,对陕北多沙粗沙区已建乡村聚落的水力侵蚀,新建窑洞(房)过程中的弃土侵蚀及窑洞坍塌形成的侵蚀进行了研究。(1)观测期间(200406—200410),乡村聚落的平均水力侵蚀强度为5 434.3 t/km2,已达到强度级侵蚀,其中户间道路为7 348.0 t/km2,户间空地为6 873.2 t/km2,院落为2 081.7 t/km2;(2)新建1孔(间)窑洞或平房,平均弃土34.9 m3,相当于动土量的23.6%;延安以北丘陵区近20 a新建窑(房)平均每年弃土7.96×107m3,弃土年流失量约为5.17×106m3(7.76×106t/a);(3)在调查的102孔(间)塌窑所形成的松散堆积体中,平均每孔(间)窑(房)年流失泥沙46.3 m3。延安以北丘陵区因塌窑每年流失泥沙1.25×107m3(1.87×107t/a)。研究表明乡村聚落发展带来了较严重的土壤侵蚀,应加强研究与防治。  相似文献   
37.
古洪水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而研究古洪水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寻找及准确判定古洪水平流沉积.在综述古生物学、考古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对研究古洪水事件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微形态研究方法,对古洪水和其他层位薄片的微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二者在颗粒特征、矿物组合、孔隙及微垒结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说明微形态能够用来研究和判别古洪水事件,为古洪水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8.
以汉江上游谷地一级阶地的上覆黄土—古土壤序列为研究对象,分析包括Ni、Mn、Cu、Zn、As、Ti、V、Pb在内的8种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选取铷锶比(Rb/Sr)、磁化率及黏粒含量作辅助指标,研究汉江上游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成壤强度及所反映的气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Cu、Ni、Pb、As、Mn、V与成壤强度指标(磁化率、黏粒含量、Rb/Sr值)呈显著相关关系,说明该6种重金属迁移、富集程度受区域气候演变所驱动。依据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可判断自一级阶地抬升以来,汉江上游谷地共经历了5个气候阶段,其中,全新世中期气候整体温暖湿润,但在6~5 ka B.P.发生了一次干冷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39.
铜川市漆水河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 1 996年至 2 0 0 0年铜川市漆水河水环境质量监测资料 2 ,对漆水河的水资源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漆水河在 5年内漆水河水环境质量污染严重 ,污染级别为严重污染 ,污染类型为有机型污染 ,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 ,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四种 ;各断面水环境质量优劣顺序为金锁 >三里洞 >新村 ;枯水期 >平水期 >丰水期。从漆水河综合污染物指数变化趋势来看 ,1 996年至 2 0 0 0年水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40.
以秦岭南侧黄坪村(HPC)和黄土高原长城塬(CCY)剖面为研究对象,对黄土-古土壤微形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比较,探究了微形态差异原因及意义。研究发现:(1)HPC和CCY剖面中,粗颗粒的等圆直径、面积、长度、周长等参数均表现为L_1L_tL_0S_0,古土壤S_0的黏土、孔隙含量均明显高于黄土(L_0、L_t、L_1),说明秦岭南北两侧晚更新以来黄土-古土壤的成壤强度均是经历了弱→强→弱的变化,指示了其都经历了干冷→暖湿→干冷的气候演变阶段。(2)粗颗粒的等圆直径、面积、长度、周长等形态参数反映了HPC剖面粗颗粒粒径小于CCY剖面;HPC剖面以淀积黏土为主,方解石完全淋失,孔隙以孔隙壁光滑的孔洞、孔道为主,而CCY剖面中以残积黏土为主,次生方解石发育,简单、复杂堆叠孔隙以及囊状孔隙占优势,说明了郧县盆地黄土-古土壤序列风化成壤程度强于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