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14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豫南砂姜黑土区玉米新型肥料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豫南砂姜黑土区玉米产量与改善土壤环境条件,本研究以常规尿素为对照(CK),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对比分析同等施肥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CRU)及含生物质炭(BU)、微肥(MU)、腐植酸(HAU)尿素4种玉米新型肥料对玉米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同时,评价施用新型肥料对土壤硝态氮残留及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新型肥料较CK均提高了玉米子粒产量,增幅范围为2.7%~10.9%,其中,以HAU增幅最高(10.9%),CRU (8.8%)次之,BU和MU增幅相对较低。与CK相比,HAU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提高了9.7%和9.2%,植株氮和磷吸收量分别提高了20.6%和27.5%,差异显著;其他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养分吸收量与CK之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HAU较CK显著降低了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其中,0~20 cm土层降幅为26.4%,20~40 cm土层降幅为32.4%。各处理产投比由高至低依次表现为HAU (2.14)>CRU (2.05)>MU (2.04)≈CK (2.04)>BU (2.03)。因此,在豫南砂姜黑土区施用含腐植酸尿素不仅能够促进玉米增产增收,而且能够降低土壤硝酸盐污染的风险,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通过采集养殖污水灌溉和常规清水灌溉农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采用连续提取法进行土壤磷素的形态分级,分析比较了污水灌溉和清水灌溉条件下不同土层中各磷素形态含量及其分布差异,探明养殖污水灌溉后土壤磷素形态转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清水灌溉处理相比,养殖污水灌溉后各土层水溶性-Pi和NaHCO3-Pi的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土层两者之和(为活性磷)占该土层总磷比例提高了15.03个百分点。污水灌溉还能显著增加0~20和20~40 cm土层中NaOH-Pi含量,但各土层活性磷含量的增幅显著高于NaOH-Pi含量,表明污水灌溉对活性磷形态的影响最大。同时,各土层中HCl-Pi、有机磷、残渣态-P占总磷比例均相应减少,从而降低了磷的固定,结果均表明污水灌溉后土壤有效形态磷含量增加,这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林地不同优势树种倒木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功能变化,探讨养分驱动下主要细菌群落分布格局的差异化响应。【方法】以一年期的白桦、樟子松、落叶松倒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含水率(MC)、p H值、全碳(TC)、全氮(TN)、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组成、相对丰度和生态功能群组;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树种的细菌群落组成与倒木养分间的关联性。【结果】3种倒木分解过程中细菌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白桦、落叶松、樟子松,其中白桦独有细菌数量显著多于落叶松、樟子松。群落组成及分布研究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3种倒木中细菌群落的绝对优势菌门,组内相对丰度在不同树种分解倒木中呈显著差异;Lysinimonas、Sphingomonas、Luteibacter为优势菌属,组内相对丰度在不同倒木中无显著差异。群落多样性差异分析表明,树种差异显著改变了樟子松与落叶松、樟子松与白桦细菌群落组内的Alpha多样性,在门、属水平上显著改变了组间的Beta多样性。倒木养分及与群落的相关性分析表明,TC、pH值、TN、C/...  相似文献   
24.
为明确增值磷肥(磷酸二铵添加增效剂)在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中的施用效果,采用2年盆栽试验,研究了磷酸二铵(DAP)添加不同增效剂(腐殖酸HA、氨基酸aa和海藻寡糖AOS)对作物产量和磷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AP单施处理相比,DAP添加增效剂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显著增加(8.22%~ 16.57%),DAP+aa和DAP+AOS处理的小麦磷累积量显著增加(14.12%和10.59%),但DAP+AOS处理的花生平均产量和磷累积量均显著下降(14.82%和10.59%)。DAP添加增效剂处理的小麦平均磷素农学效率显著增加(24.26%~48.88%),磷素累积利用率也有不同程度增加,但DAP+AOS处理的花生磷素平均农学效率和累积利用率均显著下降(42.45%和4.91%)。2年小麦-花生轮作后,不施磷土壤中的磷素累积亏缺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0.99 g·pot-1和1.59 mg·kg-1;DAP处理分别为3.05 g·pot-1和3.06 mg·kg-1,DAP+aa和DAP+AOS处理土壤的有效磷含量较DAP处理下降14.34%和11.82%,但土壤磷盈余量无显著变化。施磷后平均每1 g·pot-1的磷盈余可使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0.328 7 mg·kg-1。本试验条件下,两种作物对DAP添加增效剂后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和DAP单施处理相比,DAP添加增效剂处理均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但DAP+AOS处理的花生产量、磷累积量、磷素平均农学效率和累积利用效率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5.
传统的金工实习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师教徒承的传教方式.这已无法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就必须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为此,提出了“创意实训”的思路。  相似文献   
26.
本文简要综述了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等,旨在为养猪生产中有效地防控该病、减少养猪业的损失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27.
冬小麦小花发育及结实特性对叶面喷 6-BA 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小花发育后期叶面喷细胞分裂素 6-苄氨基腺嘌呤 (6-BA),探讨外源 6-BA 对小麦小花发育及结实成粒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增加小麦穗粒数、提高产量调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于 2012~2014 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示范园区 (34°86′N, 113°59′E) 进行,以当前主推的半冬性品种豫麦 49-198 为供试材料,在拔节后 25 d 叶面喷清水 (对照 CK)、6-苄氨基腺嘌呤 (6-BA),观察记载不同小穗位小花发育的动态变化及形态特征,按常规考种法记载不同小穗位 (基部、中部和顶部) 结实粒数、每小穗结实粒数和每小穗不同花位结实粒数。【结果】喷 6-BA 处理麦穗基部、中部、顶部小穗位的可孕小花数显著高于对照,其可孕小花的结实率分别提高 8.4%、15.1% 和 10.6%。进一步分析可知,喷 6-BA 处理抑制了基部和中部小穗小花的退化速率及可孕小花的败育速率,其中基部小穗位的小花退化速率降低 24.4%,可孕小花败育速率降低 73.0%;中部小穗位小花的退化速率降低 14.7%,可孕小花败育速率降低 76.0%;而且顶部小穗可孕小花的败育速率较对照降低 61.3%,最终使顶部小穗的结实率亦显著提高。喷 6-BA 处理还可显著促进不同小穗位的不同花位小花结实,尤其对促进第 3、4 花位弱势小花成粒效果显著。【结论】在冬小麦小花退化高峰之前 (拔节后 25 d),采取叶面喷外源激素 6-BA,可明显降低基部小穗和中部小穗小花的退化速率与可孕小花的败育速率。另外,喷 6-BA 处理还可抑制顶部小穗可孕小花的败育速率,从而提高单穗的可孕花结实率,获得较高的最终结实粒数。  相似文献   
28.
杜君 《北京农业》2012,(14):53-54
<正>长期困扰广大林农的杨树虫害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4月11日,记者从河南省林业厅获悉,河南省与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合作选育的全国首株转基因杨树"健杨94"2012年4月10日在濮阳市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玉米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四川省已成为我国玉米主要种植区,年均种植面积约60万hm^2。同样,玉米也是乐山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4.73万hm^2。2003年以来,在乐山市的犍为、井研和五通等乡镇及邻近的雅安和眉山部分地区陆续出现玉米雌穗弯曲病。由于零星发生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0.
铜对葡萄酒酿酒酵母的氧化胁迫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铜离子对葡萄酒酿酒酵母的氧化胁迫作用,为葡萄酒酿造过程的铜离子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模拟葡萄汁为酵母培养基,添加CuSO4分别设置0、0.05、0.10、0.20、0.50和1.00 mmol?L-1Cu2+浓度。另外设置0.50 mmol?L-1 H2O2的处理作为氧化胁迫的对比。【结果】铜胁迫下酿酒酵母细胞内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的含量增加。酿酒酵母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细胞内丙二醛含量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酿酒酵母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铜胁迫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铜胁迫下谷胱甘肽和甘油在酿酒酵母细胞内大量积累。【结论】铜胁迫刺激酿酒酵母细胞内活性氧的形成,产生与过氧化氢类似的氧化胁迫,而且酵母细胞的抗氧化酶体系和非酶抗氧化系统可协同作用减少细胞受到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