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目的]褐斑病是引起苹果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越冬后病菌的产孢条件和动态,明确褐斑病初侵染孢子的形成期和形成量,为病害前期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2009-2010年在培养箱控温,控湿条件下测定越冬后褐斑病菌产孢所需温度、湿度条件和动态.[结果]越冬后的褐斑病菌在0-30℃都产生拟分生孢子,最适产孢温度为15.5℃.越冬后病菌产孢需要高湿条件.将越冬病叶湿润或直接置于相对湿度97%以上的环境中,病菌在6 h内产生大量拟分生孢子.3月初采集的越冬病叶,在15或20℃下经36 h以上保湿处理后产生少量子囊盘,子囊盘的检出频率为0.34%.5月下旬采集的越冬病叶中,子囊盘的检出频率升至5.3%,形成子囊盘的越冬病叶达27%.[结论]春季,当日均气温达到或超过5℃,遇5mm以上的降雨,被湿润的越冬病叶6 h内可产生大量拟分生孢子.当日均温接近或超过15℃2时,遇24 h以上的阴雨过程,越冬后病菌就产生子囊孢子.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均具致病性,为褐斑病的初侵染提供大量菌源.  相似文献   
22.
 引起玉米纹枯病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多为多核杂核真菌,也难以通过有性态使其细胞核进行单一化。利用原生质体再生的方法对单核玉米纹枯病菌JN的细胞核进行同核纯化,比较从单个原生质体再生菌获得的rDNA\|ITS序列,发现序列间存在差异,说明其细胞核没有达到预期纯化的效果。继而扩增了双核和多核玉米纹枯病菌的rDNA\|ITS序列,发现它们自身的rDNA\|ITS序列也存在差异,因此认为立枯丝核菌的这种rDNA\|ITS序列的差异可能是长期未经过有性阶段的结果且与其细胞核数目无关。使用转化丝状真菌的载体转化纹枯菌未获得稳定的转化子,进而对载体进行了改造,用纹枯菌(AG\|3)actin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控制潮霉素基因构建了载体pRsA。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实现了对单核纹枯菌的转化,PCR验证得到3个转化子。但在PDA培养基连续继代5代后,转化子的潮霉素抗性消失。结果对改进纹枯菌的转化方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
柑桔青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宝笃  李金玉 《植物保护学报》1993,20(2):168-168,184
柑桔青霉病(Penicillium italicum)是柑桔贮运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国外于60年代末开始应用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进行防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内应用此类药剂防治该病也有十几年的历史。自70年代初以来,在国外不断有柑桔青霉病菌对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性并导致柑桔较大损失的报道。国内柑桔产地及柑桔贮运场所也不断反映多菌灵对柑桔青霉病的防效有所下降,但未见有柑桔青霉病菌产生抗性的报道。为了明确该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情况,作者于1990年首次对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等地柑桔贮运场所的青霉病菌进行了抗多菌灵的抗性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根据七种转基因玉米的重组DNA结构分别对Bt11、Bt176 、Mon810 、Mon863 、TC1507、 GA21 和NK603设计转化体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检测。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和筛选了七种转基因玉米转化体特异性oligo探针,制备转基因玉米的寡核苷酸芯片。实验表明,该探针特异性好,同常用的凝胶电泳检测方法相比,芯片杂交的灵敏度(0.01%),优于凝胶电泳检测(0.1%),由于采用了多重PCR技术一次可同时检测多个基因,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25.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改革思路,并采取了具体的实践措施,包括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及标准,建立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培养方案,构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近2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构建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改革体系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6.
水稻OsWAK1编码一细胞壁相联的受体类似蛋白激酶,对其推断的氨基酸进行预测,其结构组成包括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激酶区。推断OsWAK1蛋白胞外区与配体识别并结合,是胞外信号传递到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环节,因此OsWAK1蛋白的胞外区是OsWAK1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所必需的。将预测的OsWAK1蛋白胞外区与GFP构建为融合蛋白,通过融合蛋白在烟草细胞中的定位确定OsWAK1蛋白结构上含有预测的胞外区。  相似文献   
27.
离体条件下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形态及三种药剂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在PDA平板上萌发产生先菌丝,生长缓慢,然后以小孢子芽殖形成小菌落。在糖溶液中萌发产生先菌丝和有隔担子,最后发育成有分隔和分叉的菌丝,主菌丝直径4.75μm,分枝菌丝直径2.5+μm。  相似文献   
28.
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尤其是对内吸性杀菌剂的抗性已成为目前农业生产和农药工业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1]。本文就有关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抗性研究的意义及对策作一基本的探讨。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14C-甲霜灵作为示踪剂,运用放射自显影及放射性强度测定技术,研究了甲霜灵在黄瓜植株体内的吸收、分布、传导以及种衣剂的缓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4C-甲霜灵在黄瓜体内的传导是迅速的,随药剂作用时间的延长,放射性物质在叶部的积累增加,在根、茎、子叶中却降低;种衣剂中的关键助剂——成膜剂,能将种衣剂中的有效成分固着在种子表面,具有使药剂缓释和延长持效期,提高药剂利用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沾化冬枣果实黑斑病发生及防治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2004年对沾化冬枣果实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芽是病原的主要越冬场所;病害的初侵染是从花后幼果期开始,在谢花后至田间病果出现前的果实中分离得到多个病原菌株,表明了果实黑斑病具有潜伏侵染现象,其中花后10天带菌果率为1.4%~3.0%,花后20天、40天带菌果率分别为8.5%~15.0%和11.7%~19.5%;病果于7月中旬(即谢花后20天)左右开始出现,至8月达高峰;生物杀菌剂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化学药剂,4年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