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7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测定了砀山酥梨褐皮芽变品系锈酥和砀山酥果皮中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观察了锈酥和砀山酥果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锈酥和砀山酥果皮中木质素含量均随果实的发育而升高,锈酥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砀山酥。花后100~125天,锈酥果皮由绿色转为褐色,木质素含量迅速增加。锈酥果实成熟时,果皮表皮细胞结构致密,木栓化程度高于砀山酥,是可能导致果皮褐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早熟梨新品种‘早伏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为育种目标,于1981~1982年以‘砀山酥梨’(Pyrus bretshneideri‘Dangshan Suli’)作母本,‘伏茄梨’(P.communis‘Beurre Giffard’)为父本进行杂交,在666株杂交后代中选出一个早熟品系,代号为‘81—8—13’。参照文献标准和方法进行品种生育期划分(靳爱仙和李秀根,2006),  相似文献   
13.
"梨树缺铁黄化病"属于生理性病害,铁是叶绿素合成中某些酶或酶辅基的活化剂,树体缺铁叶绿素即不能合成,叶片表现黄化。梨树属于对铁元素比较敏感的植物,我国陕西渭北地  相似文献   
14.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于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保花保果剂(PBO)、多效唑(PP333)、氟硅唑(Flusilazole),研究生长调节剂对‘砀山酥梨’脱萼果率、果实品质和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PBO、PP333虽能提高‘砀山酥梨’脱萼果率、果实固形物与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有机酸含量,但使果实石细胞明显增多、硬度增加、果点增大。2 500 mg.L-1 PP333、2 000 mg.L-1 PBO处理果实石细胞含量分别为1.52%和1.47%;果肉硬度分别为6.34和6.36 kg.cm-2;果点直径分别为1.97和1.87 mm,均显著高于喷施清水对照。PBO和Flusilazole对果实品质和新梢生长影响较PP333小,花期喷施其适宜浓度为200 mg.L-1和100 mL.L-1。2 500 mg.L-1 PP333处理果点明显增大,超微结构观察表明,PP333处理使细胞排列紧凑、细胞壁变薄、木栓化程度提高,且表皮裂痕增大。  相似文献   
15.
贾兵  朱立武  张绍铃 《园艺学报》2012,39(1):159-167
 为探讨梨果萼片宿存、脱落与矿质营养之间的关系,以砀山酥梨为试材,在盛花后5 ~ 25 d,测定了宿萼幼果及其萼片中9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了幼果与萼片发育过程中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求;通过盛花期喷施GA3、PP333、FeSO4处理,探讨了Fe在果实萼片发育中的作用,并对幼果萼片中矿质元素与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砀山酥梨宿萼幼果与萼片中Fe含量差异最大,萼片中Fe平均含量是幼果的6.13倍,其它元素差异较小;萼片发育过程中对铁的需求量明显高于幼果,而对其他矿质元素的需求量则少于幼果。400 mg · L-1 GA3处理增加了宿萼果率,且增加了幼果与萼片Fe的含量;2 500 mg · L-1 PP333处理降低了宿萼果率,且减少了幼果与萼片中Fe的含量,喷施0.3% FeSO4提高了宿萼果率。因此,Fe是萼片发育重要的矿质元素之一,Fe充足时果实萼片易宿存。同时,萼片中叶绿素a含量的动态变化与Fe含量的动态变化呈显著性正相关,表明萼片中大量的Fe可能用于叶绿素a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砀山酥梨’芽变品系‘锈酥’果皮褐色形成机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盛花后25、50、75、100、125、150和175 d果皮中木质素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变化;从构建的‘锈酥’正向SSH-cDNA文库中筛选出与木质素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CCoAOMT-EST,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了‘砀山酥梨’和‘锈酥’果皮中CCoAOMT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锈酥’果皮发育前期木质素增量较大,且木质素增量累计比‘砀山酥梨’高12.2%;‘砀山酥梨’和‘锈酥’果皮中PAL、4CL、CAD酶活性均在花后75 d达到最大值,而POD酶活性则在花后125 d出现高峰;二者果皮中4种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锈酥’果皮中均相对较高;‘锈酥’果皮中的PAL和4CL酶活性与木质素增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砀山酥梨’则未呈现出此规律;在果实生长发育各个时期,‘锈酥’果皮中CCoAOMT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砀山酥梨’。因此推测,‘锈酥’果皮褐色形成与果皮中木质素积累及相关酶活性提高有关,果皮中CCoAOMT的增量表达是‘锈酥’果实褐皮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砀山地区梨不同品种的光合效率,为生产上改善梨果产量与品质提供依据,以砀山地区栽植的砀山酥梨、黄冠、黄金、金花、鸭梨、马蹄黄、紫酥7个梨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梨不同品种叶片的光响应特性。结果发现,砀山酥梨、鸭梨和马蹄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紫酥、黄金梨和金花梨;砀山酥梨叶片光饱和点为1500μmol/(m.2s),光补偿点为38.40μmol/(m.2s)。不同类型梨品种的蒸腾速率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峰值均出现在光照强度为1800μmol/(m.2s)时,砀山酥梨蒸腾速率要高于其他梨品种;梨不同品种气孔导度以砀山酥梨较大、黄金梨较小,与蒸腾速率相一致。紫酥和黄冠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明显低于其他梨树品种,表明其对光照的适应能力弱于砀山酥梨等品种。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种质资源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猕猴桃10个种42个样品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优化确立RAPD-PCR的反应体系.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8个引物进行扩增,应用SPSS 11.0 for Windows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亲缘关系近,可将其归为同一个种;品种之间确有按原产地聚类的趋势;"海沃德"与其营养系品种"皖翠"有14个引物扩增出了18条特异性条带,变异条带较多.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寻供铁水平对梨叶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FeSO4喷施‘黄金梨’,分析处理3、6、9 和12 d后‘黄金梨’叶片中N含量,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酶(GOGAT)的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浓度FeSO4处理,‘黄金梨’叶片中N含量均显著性增加,达到正常叶片中含量水平。黄化‘黄金梨’叶片中4种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叶片,供铁显著增强了黄化‘黄金梨’叶片中NR、NiR、GS和GOGAT酶活性。黄化‘黄金梨’叶片4种酶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叶片;随着喷施水平的提高,NRFd-GOGATGS基因表达量较黄化叶片有显著性上升;0.10%和0.15%的FeSO4处理的NiR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未处理黄化叶片。该结果说明叶片施Fe增强相关酶活性,提高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有效的促进N含量的增加;叶面喷施外源FeSO4可有效恢复黄金梨叶片黄化的症状,以0.10%~0.15%浓度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砀山香酥是砀山梨乡土优良品种资源之一。平均单果质量350.5g,果实近圆形,果形指数0.9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可溶性糖含量10.33%,可滴定酸含量0.14%,维生素C含量66.18mg·kg-1。在安徽黄河故道地区9月上中旬成熟,具有较强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