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3篇
  8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客观评价短季棉品系的稳产性、适应性以及试验地点的准确性,采用GGE双标图对河南省短季棉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716,鲁棉2153属高产、稳产性好的品系;中804具有特殊适应性,在局部地区有推广价值。所有试点中,盐津最具代表性,邓州鉴别力最好,而开封是代表性和鉴别力均佳的试点。  相似文献   
42.
棉花黄萎病菌与品种互作的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3个棉花品种(系)接种18个黄萎病菌株的抗感表现(病情指数)为分析对象,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用双标图方法研究了寄主 病原的互作格局。结果表明:23个棉花品种分为6个抗病性不同的品种组,18个菌株聚为5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群。5031和50312组成的品种组G1对所有菌株群具有最高抗性,可作为抗黄育种的高抗质源。来自河北成安的VD25与来自江苏常熟的XS4、XS6和XS7组成的菌株群S4与G5品种组存在互作,其致病力最强,是棉花黄萎病的优势菌株群,在抗黄育种和抗黄鉴定中应予以高度重视。S2和S3菌株群与56%的参试品种构成的3个品种组间存在互作,是潜在的优势菌株群。具平均抗病性的G2品种组是黄萎病菌的优良寄主。  相似文献   
43.
吲哚-3-丁酸诱导陆地棉茎枝无土扦插生根优化条件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优化吲哚-3-丁酸(IBA)对陆地棉茎枝无土扦插生根条件,采用高质量浓度速蘸(500、600、700、800、900、1000mg/L条件下10s)和低质量浓度慢蘸(20、30、40、50、100、150、200、250、300mg/L条件下24h)2种方式处理陆地棉茎枝,并进行无土扦插。结果表明,700mg/L10s速蘸或30mg/L24h慢蘸老茎枝,500mg/L 10s速蘸或30mg/L 24h慢蘸嫩枝,6周后,插条成活率为60%~100%,成活茎枝生根株率达100%,每插条生根数11~15根,平均根长4~6cm,以上指标均高于蘸水对照(30mg/L24h慢蘸成活率除外)。该条件可作为IBA诱导促进陆地棉茎枝无土扦插生根的理想条件。在生产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在中产条件下,研究了施用鸡粪及不同施氮量对棉花品种豫杂37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25 kg/hm2范围内,増施氮肥促进豫杂37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配施鸡粪比施等量氮、磷、钾的纯化肥促进效果好;施氮在0~337.5 kg/hm2范围内,铃数和铃重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籽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施鸡粪处理的籽棉产量比施氮225 kg/hm2处理的高1.8%,表明等量氮、磷、钾条件下,配施鸡粪比单施化肥效率高。养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而配施鸡粪的氮肥利用率比施等氮量化肥处理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45.
优质、高产棉花品种豫棉54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棉54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8年采用“豫668/R065/银山8号”复式杂交选育的中早熟棉花品种,于2017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优缺点、适宜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46.
棉花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随着基因概念的发展,所采用的遗传标记也在逐步深入,已从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同工酶标记,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7.
高抗黄萎病的低酚棉种质系中5629的选育与抗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年连续病圃定向筛选,从感黄萎病品系中421中培育成高抗黄萎病低酚棉种质系———中5629。以中5629及其遗传背景品种(中421)、3个抗病品种和3个感病品种(系)为材料,比较分析中5629的植株组织结构、酶活性和根系分泌物种类含量,研究该种质系的黄萎病抗性机制。结果表明,中5629根和茎的导管细胞壁厚、导管直径小、导管数目和髓射线数目多、单位面积薄壁细胞数多。接种黄萎病菌后,中5629叶片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高于其遗传背景品种及其它参试品种,为特有的生物代谢特征。中5629根系分泌物中只检测到丝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等6种氨基酸,株氨基酸总含量为3.05μg,显著低于其遗传背景品种。中5629中的根系分泌物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其遗传背景品种。  相似文献   
48.
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叶片衰老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15个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叶片衰老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扩展期叶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较高,以后又下降,而POD活性较平稳;中期叶片的SOD、POD活性和MDA含量均不断提高,叶绿素含量高,光合速率强;后期叶片的POD活性和MDA含量继续提高,SOD活性出现两种变化趋势:一种是继续升高或保持平稳,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衰减慢;一种是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下降快.品种间生理指标相关分析表明,后期叶片SOD活性与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5408*,0.7189**),与MDA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96**);而后期叶片MDA与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5533*,-0.8481**).  相似文献   
49.
控释氮肥对棉花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田条件下,以普通尿素为对照,研究了控释N肥对棉花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肥效特点。结果表明:施等量N(150kg/hm2)控释N肥处理和对照相比,在棉花开花结铃期可有效增加叶面积,提高棉叶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改善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提高叶片光合效率,从而提高群体光合效率,增加单株结铃数和铃重,子棉产量显著增加10.3%,肥效提高10.2%。而施N量比对照减少20%的处理,子棉产量与对照平产,但其肥效比对照提高29.0%,且一次性基施免追肥,省工省时。  相似文献   
50.
施肥与缩节胺配合对麦后直播夏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3个N、P、K施肥水平配合2个缩节胺(DPC)用量对麦后直播夏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和氯化钾150kg/hm2配合喷施DPC90g/hm2,有利于提高夏棉叶片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活性(Fv/Fo)、光合效率(Pn)和气孔导度(Gs),棉花群体光合速率(CAP)高,单株结铃多,优质铃增加,铃重大,比其他处理皮棉增产17.4%~3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