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42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陕西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流行因素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分析了陕西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分布、危害及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蔬菜根结线虫病分布于陕西关中、陕北、陕南不同生态区,发生第3年的棚室有部分出现绝收,以黄瓜、厚皮甜瓜受害最重。辣椒有一定的耐病性;韭菜、葱、大蒜具有较强的抗病性。3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侵染及危害的高峰期。以卵或2龄幼虫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度过寄主中断期。病土、病苗、灌溉水及病残体是近距离传播主要途径,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借助流水、风、病土搬迁、农机具、带病的种子和有机肥等。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是引起陕西蔬菜根结线虫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且随着棚室连作种植年限的延长其发生危害程度加重。合理轮作、高温消毒、栽植无病种苗及1.8%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灌根可有效控制根结线虫病的危害。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面积进一步扩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2.
摘花与套袋防治黄瓜灰霉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对黄瓜瓜条侵染部位主要为开败的花瓣,占总侵染数的90 .2 %~93.0 % ,侵染柱头及花萼占6 .9%~9.3%。首次提出摘花及套袋防治黄瓜灰霉病新技术,对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0 .3%~94 .7%和6 1.4 %~95 .6 %。开花至花败后1~2d及花前至开花期分别为摘花和套袋防治黄瓜灰霉病最佳时期。开花至花败后1~2d摘花对黄瓜瓜条生长发育无明显负作用,且化瓜率降低18.0 %~2 0 .6 %。黄瓜瓜条不同发育时期套袋均表现增产效应,瓜条长增加7.4 %~10 .3% ,瓜条重量增加6 .7%~10 .8%。花败前套袋化瓜率降低11.3%~30 .2 % ,畸形瓜率降低4 1.2 %~6 1.6 %。  相似文献   
43.
对延安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模式与施肥状况进行调查,蔬菜栽培模式有两种即果菜一果菜和果菜一叶菜。有机肥最高施用量为165000kg/hm^2,平均为105983kg,/hm^2;氮肥的最高施用量为28800kg/hm^2,平均为6000kg/hm^2,磷肥的最高施用量为4950kg/hm^2,平均为3009kg/hm^2;钾肥的最高施用量为1162kg/hm^2,平均为331.82kg/hm^2。施肥结构不合理,氮肥施用量大,磷肥偏少,钾肥严重亏缺,结合试验研究结果,提出适宜的蔬菜栽培模式、合理的施肥量及施肥结构。  相似文献   
44.
陕北日光温室大棚黄瓜和番茄施肥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实施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延安市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中,黄瓜和番茄的种植面积最大。为了达到日光温室大棚黄瓜和番茄施肥更加合理,既能提高黄瓜和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又能维  相似文献   
45.
黄土高原川台地黄绵土玉米施用钾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6.
在日光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黄瓜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花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80%~90%的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最多,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70%~80%的处理和90%~100%的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少,且二者差异不大,黄瓜初瓜期和盛瓜期当从土壤水分低变高时细菌数量增加,相反细菌数量减少,黄瓜生育后期当土壤水分从高变低时细菌数量增加,水分稳定不变或从高变为中等水平或从低变为中等水平时细菌数量减少。土壤真菌数量在土壤水分含量低时和土壤水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增加,相反减少。土壤放线菌在黄瓜初花期和初瓜期各处理数量差异不大,盛瓜期各处理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增加,生育后期多数处理土壤放线菌的数量有所下降。(2)初花期和初瓜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盛瓜期90%~100%、生育后期90%~100%的处理产量最高,为389.65g/株,比整个生育期低水、中水和高水的处理分别增产27.74%、18.21%、12.51%。  相似文献   
47.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生态学研究领域,探讨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可以更好地揭示生态系统内植物-土壤养分元素相互关系。该文概述了国际上生态化学计量学在植物营养学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重点综述了国内生态化学计量学在林木营养方面研究现状以及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华北落叶松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并对秦岭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进行了展望,进而提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进一步研究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以期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并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8.
土壤细菌利用尿素产氨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土壤中氮源的循环利用和土壤氮素肥力,并且有助于酸化土质的改良。该文就土壤中细菌利用尿素产氨的生物学特征及分子调控机制,影响土壤尿素酶活性的土壤化学特性、环境因素、尿素来源以及微生物间相互作用进行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指出土壤中尿素酶活性是检测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与固氮作用、土壤改良和土壤中其他产氨代谢有密切关系,土壤中尿素酶的活性指标对土壤氮素肥力评价和农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黄土高原坡地苹果园土壤肥力及矿质氮累积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田间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坡地苹果园肥力状况与矿质氮累积.结果表明,坡地苹果园土壤肥力低,氮、磷严重缺乏,钾相对丰富,土壤属于砂壤土,通气性强,保肥、保水性差.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9.24~28.12 g/kg,全氮为0.22~0.60 g/kg,速效磷为0.17~16.08mg/kg,速效钾为80.06~168.39 mg/kg;黄土高原坡地苹果园中NO_3~--N有深层累积分布,累积深度大于2 m,在180-200 cm层最高累积量达249.61 kg/hm2,而NH_4~+-N无深层累积.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剖面中的NH_4~+-N和NO3--N含量分布影响不同,对NH4+-N含量和分布影响不明显,但不同施肥方式对NO3--N含量分布影响显著.施加氮肥促进NO_3~--N深层累积,施加磷肥有助于降低土层中的NO_3~--N含量,缩小富集量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50.
采用N、P、有机肥三因素五水平最优设计,在陕北黄土高原进行了日光温室黄瓜N、P和有机肥肥效与施肥模式的田间试验。得到了日光温室黄瓜N、P和有机肥的肥效反应模式,以及N、P和有机肥单因素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有机肥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增加的影响是有机肥 N P,施用有机肥是日光温室黄瓜增产的主要措施。当施P2O5量小于750 kg/km2、施氮量小于1150 kg/hm2时,N、P肥有增产效果,用量大于此施肥量时N、P肥效降低。根据反应模式提出在黄瓜目标产量在83000~88000 kg/hm2之间,95%置信区间的N、P、有机肥最佳施肥用量为N 807.5~1309.3、P2O5 576.6~991.6 kg/hm2;有机肥41.3~148.9 t/hm2。N∶P2O5为1∶0.714~0.757。日光温室黄瓜种植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