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3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试验研究了在发动机喷管中加装金属辐射板前后,喷管壁面温度、热喷流温度与喷管红外辐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加装金属辐射板后,热喷流与喷管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显著增强,热喷流中心温度降低,壁面温度明显升高,在90°方向上,热喷流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38.5%。文中从热喷流、喷管壁面以及金属辐射板等相关部件的温度变化情况对红外辐射强度的变化原因进行了解释。   相似文献   
202.
张勃  柯文灿  李福厚  郭旭生 《草地学报》2022,30(6):1569-1575
为了研究干草防腐剂的防霉效果,本文在调制苜蓿小方捆时添加巴斯夫防腐剂BLP,并在苜蓿大方捆中比较使用了自行研发的防腐剂LZP和防腐剂BLP。结果表明:在苜蓿小方捆中,25%水分打捆时,添加防腐剂BLP显著抑制了苜蓿草捆中霉菌的生长,但对营养品质没有显著影响;30%水分打捆时,防腐剂BLP显著降低了苜蓿干草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当添加量为6 L·t-1时,防腐剂BLP的防霉效果较为显著且增加了粗蛋白(CP)的含量。在苜蓿大方捆中,16%~19%水分打捆添加防腐剂BLP和LZP均能很好抑制霉菌的生长;而22%~25%水分打捆时时,两种防腐剂的对霉菌的抑制效果较差。上述结果表明调制苜蓿干草小方捆时添加6 L·t-1防腐剂BLP能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自行研发的防腐剂LZP与BLP的防霉效果类似,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203.
为及时掌握小麦条锈菌核心菌源区小麦条锈病年度发生情况,采用随机调查法于2021年4月及6月对甘肃省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开展田间普查。结果发现,2021年为甘肃省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小麦条锈病重度发生年份,4月调查发现陇南麦区田间发病较充分,天水市及平凉市等地田间发病较往年提前10 d左右,病原菌越冬范围及菌量增大,为病害的扩展流行积累了大量初始菌源;适宜的环境条件为病害的充分扩展提供了有利条件。6月调查时发现田间小麦条锈病发病充分,甚至出现“双百田”(病叶率及严重度均达100%)。  相似文献   
204.
湖泊是我国西北地区人民生活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水资源,湖泊系统的动态变化将会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但干旱区的湖泊变化问题关注度较少。以中国西北部水资源缺乏的银川平原为研究区,采用了遥感和GIS技术、空间分析、连续小波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究了银川平原近30年典型湖泊的面积动态变化情况,并揭示气象因子、人类活动和引黄灌溉等关键因素对湖泊演变的影响。结果发现,1990-2020年银川平原湖泊面积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湖泊面积从92 km2减少到81 km2,银川平原湖泊数量因水系连通工程,小湖泊大范围合并,导致湖泊数量急剧减少,但湖泊数量仅辅助表明银川平原湖泊动态变化情况,湖泊面积和数量的减少趋势,表明银川平原的湖泊水文和生态功能正面临着威胁。统计分析表明,1990-2020年平均气温和年降雨量呈现微弱升高趋势,而城市居民取水量、耗水量、引黄总量和排黄总量均呈逐步减少趋势,对银川平原湖泊面积动态变化均存在一定影响。归因分析得出,银川平原气象要素,即气温和降水量对银川平原湖泊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小,引黄灌溉量是导致银川平原湖泊面积...  相似文献   
205.
包气带岩性、厚度和结构具有很强的时空变异性,包气带水分运移规律受其特征影响十分复杂。以野外钻孔和剖面调查为依据,总结了宁北灌区包气带岩性、厚度和结构特征;以3种典型层状结构包气带试验土柱为代表,探讨了非灌期层状结构包气带含水率特征。结果表明:(1)宁北灌区包气带岩性主要有粉砂、细砂、粉土、粉质黏土、黏土和砂卵砾石等;岩性结构既有单一岩性,又有上细下粗或者上粗下细的层状结构;(2)包气带厚度变化和结构特征受灌溉活动控制,包气带厚度整体上具有灌期小于非灌期的特点;(3)层状结构包气带土壤含水率在岩性界面处产生突变,当水分从细颗粒层进入粗颗粒层时,岩性界面处土壤含水率急剧减小,而由粗颗粒层进入细颗粒层时,岩性界面处土壤含水率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206.
张勃  孙淑范 《草业学报》2022,31(5):84-91
开花植物的繁殖成功在自然种群普遍受到花粉限制的影响。选择理论认为,当植物种群内不同个体的花粉限制程度存在差异时,将发生传粉者介导的自然选择。通过比较毛地黄鼠尾草在不同授粉条件下的繁殖成功和花性状选择,探究了该植物花表型的适应性及其选择机理。结果表明:1)在自然授粉条件下,该植物的繁殖效率(即坐果率和结籽率)与个体的花柱头高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在人工补充授粉条件下,其繁殖效率与个体的花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个体的结籽率与柱头探出花冠长度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31)。2)在自然授粉条件下,该植物因花粉限制导致的结籽率折损与个体的花数量和柱头探出花冠长度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06,0.041)。3)在两种授粉条件下,花产量性状均受到显著的定向选择作用,且在人工补充授粉条件下的选择强度显著低于自然授粉状态。花柱头高度仅在自然授粉条件下检测到显著的定向选择,相反,柱头探出花冠长度仅在人工补充授粉条件下检测到显著的定向选择;另外,花冠口大小与柱头探出花冠长度的组合性状受到了显著的相关选择。研究表明,毛地黄鼠尾草的花性状明显受到传粉者介导选择;其中,花部结构性状为提高传粉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功能整合趋向。  相似文献   
207.
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甘肃省特别是陇南越夏区危害严重,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且环境友好的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育成333个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在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持续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陇南越夏区条锈菌毒性变异速度快,抗源材料及生产品种抗性保持时间短,病菌新小种出现与品种抗条锈病性丧失周而复始。介绍了甘肃陇南越夏区在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中的作用,回顾了主要抗源材料及生产品种抗条锈病性变异特点,总结了抗源利用及品种应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抗病品种(基因)的利用方向和现有品种的布局建议,旨在为持续控制该区域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8.
小麦叶锈病是由专性寄生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主要小麦病害之一。选育并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小麦叶锈病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为了掌握甘肃省小麦品种的抗叶锈特点,为全省小麦抗叶锈病育种、品种合理布局以及小麦锈病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2016 — 2017年度和2017 — 2018年度对1013份甘肃省小麦生产品种、高代材料、后备品种及抗源等不同小麦材料和33份甘肃省主栽小麦品种采用苗期室内接种和成株期田间接种的方法进行抗叶锈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小麦种质资源中,苗期表现抗病的材料有301份,分布频率为31.19%;成株期表现抗病的材料380份,分布频率为44.92%。另外,筛选出10份全生育期抗叶锈病的材料,即2006-1-4-1-4-2-7-1-1-8、小黑麦CM-12、010-61-3-1-1、02-129-2-1-1-3-2-1、0439-6-5-1-1-1-1-2-1、9629-03A-3-2-1-1、09-104-1-3-1-1、01-29-7-1-1-2-1-3、SW-14和陇麦491。甘肃省主栽品种中,苗期表现抗病的有5份,分别为兰天22号、天选43号、天选67号、天选72号和中梁38号,分布频率为15.15%;成株期表现抗病的有12份,分别为陇中5号、天选46号和天选48号等,分布频率为36.36%。其中,中梁38号、天选67号和天选72号在全生育期表现出近免疫-中抗,未检测出对供试混合菌表现免疫的品种;此研究可为抗叶锈病鉴定材料在小麦育种中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9.
为了研究矩镰荚苜蓿地下芽越冬期超微结构变化,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该植物越冬期地下芽幼叶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越冬期间,矩镰荚苜蓿越冬芽幼叶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积极适应低温的变化。细胞内的大体积液泡被分解为小液泡,液泡不断地溶解和吞噬;质体由圆形和椭圆形变形为马蹄状和变形虫状,质体内淀粉粒减少甚至消失;脂滴细胞器增多;由于细胞内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胞间连丝断连且逐渐变模糊甚至消失。分析认为,矩镰荚苜蓿在越冬期间可通过地下芽幼叶细胞器结构的变化,使其自身进入休眠状态,进而抵御寒冷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