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69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65篇
  83篇
综合类   404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44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31.
本试验旨在适当降低饲粮氮水平条件下,通过饲粮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及小肠灌注葡萄糖,研究其对绒山羊小肠感应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血液理化指标及激素含量的影响。选用27只体况良好、装有永久性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按年龄和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9组,每组3只。饲粮分为3个处理:低氮[粗蛋白质(CP)10.5%]、低氮+NCG(0.20 g/d)和高氮(CP 13.5%);每个处理的山羊分别进行3个水平的十二指肠葡萄糖灌注:0、20和40 g/d。饲养试验(15 d预试期、15 d正试期)结束后,屠宰取空肠和十二指肠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营养感应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测定血液理化指标、血清和空肠相关激素含量。结果表明:1)在基础饲粮条件(无葡萄糖灌注)下,随着饲粮氮水平的下降,空肠和十二指肠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的mRNA相对表达量,血浆尿素氮、葡萄糖含量,血清瓜氨酸、胰岛素含量,血清和空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和促胰岛素肽(GIP)含量减少,而空肠和十二指肠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9(SLC7A9)、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SLC7A1)的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2)增加适宜过瘤胃葡萄糖后,随着饲粮氮水平的下降,SGLT1、味觉受体1型1、味觉受体1型2、味觉受体1型3 mRNA相对表达量呈增加趋势。3)低氮饲粮条件下灌注20 g/d葡萄糖,额外饲喂NCG能够缓解饲粮氮水平降低引起的空肠和十二指肠SGLT1 mRNA相对表达量,血浆尿素氮、葡萄糖含量,血清瓜氨酸含量,血清和空肠GLP-1、GLP-2和GIP含量的下降。结果提示,适当降低饲粮氮水平,补饲NCG和增加过瘤胃葡萄糖(十二指肠灌注20 g/d)对绒山羊机体代谢及肠道营养物质感应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2.
【目的】建立高效的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离体叶片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有助于滇杨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方法】以滇杨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从而获得滇杨再生组培苗;进一步以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探讨菌液吸光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对滇杨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滇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0.005 mg·L-1噻苯隆(TDZ)+0.010 mg·L-1萘乙酸(NAA),诱导率达91.7%;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002 mg·L-1 TDZ+0.010 mg·L-1 NAA,诱导率为75.0%;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 MS+0.010 mg·L-1 NAA+0.100 mg·L-1吲哚乙酸(IBA),生根率高达96.7%,平均生根数为2.57条。利用pBI121-GUS载体转化滇杨,最适转化菌液吸光度D(60...  相似文献   
133.
134.
玉米产量育种综合选择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生态类型区连续5年的试验材料,按照改进列联表的计算程序,参考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的平均表现及当前的育种目标,建立起一套玉米组合综合评价的数量化模式。检验结果这种方法在玉米育种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35.
蜜蜂性比值对蜂群繁殖力及分蜂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把定期害雄蜂封盖的蜂群作为试验组,不割雄蜂封盖的蜂群作为对照组,定期测定各组蜂群的繁殖力及分蜂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两组蜂群繁殖力分蜂性,都是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136.
建立了乳中尿素氮的测定方法,并在奶牛营养中对该种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准确、可靠地检测乳中尿素氮的方法.从而可及时发现奶牛在饲养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7.
白刺粗角叶甲是我国西北荒漠草原危害防风固沙先锋植物白刺的重要害虫之一,开发和利用基于性信息素或寄主挥发物介导的昆虫化学通讯手段是防治该害虫的新途径。本研究以白刺粗角叶甲为对象,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获得白刺粗角叶甲成虫触角的非典型气味受体(atypical odorant receptor co-receptor,Orco)基因序列;利用同源建模方法预测蛋白三级结构,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借助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DrybOrco基因在叶甲成虫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克隆获得的白刺粗角叶甲非典型气味受体基因DrybOrco的cDNA全长为1918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1440 bp,编码479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53.94 kD,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为疏水性膜蛋白。系统发育表明,Orco基因在6目68种昆虫间保守性较高(相似度大于68%),聚类分为3个分支,相同目的昆虫聚集到同一支。白刺粗角叶甲与其他鞘翅目昆虫聚为一支,其中与玉米根萤叶甲的Orco基因亲缘关系最近,核酸相似度高达92.28%。荧光定量表明,白刺粗角叶甲DrybOrco基因在成虫触角中特异性表达,且雄虫显著高于雌虫,表...  相似文献   
138.
德高16号是山东德州市德高蔬菜种苗研究所利用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育成的反季节一代杂交种.2003年引入大名县试种,2004~2005年进行多点试验示范,表现出早熟、优质、广适、多抗等优点,综合性状优于进口品种.一般667 m2产值3 000元以上,深受菜农欢迎.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试图改进现有初始条件考量方法,重点分析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作用机制,为滑坡预警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肃省天水市廖集村滑坡为例,基于无前期降雨和有前期降雨作用下实测土层含水率结果,将其分别定义为天然和湿润状态,作为初始条件建立渗流与应力的流—固耦合物理力学模型。[结果]天然状态下,非饱和入渗迅速,但入渗仅局限于浅表层1—2m,稳定系数在入渗初期显著下降,但随着下渗的停滞而缓慢变化,往往形成浅表层滑坡;湿润条件下,土体持水缓慢,但能下渗到3—4m以下的较深部位,随着入渗深度的增大,土体软化作用加强,形成深部滑坡。所以,土体干燥状态时,进行7d的雨量预警是有效的防灾方法。对于连阴雨天气,土层较湿润,要注重对滑坡体4m以下部位孔隙水压力和坡脚位移形变的监测。[结论]土体初始条件对非饱和入渗和稳定性变化过程具有显著影响,是降雨触发型滑坡稳定性分析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0.
为评价四川豇豆根腐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水平,科学使用咪鲜胺可持续防治豇豆根腐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3株四川省豇豆根腐病菌对咪鲜胺的毒力曲线,建立敏感基线,评价其潜在的抗性风险。参试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的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值为EC50 值0.0063±0.0028 mg/L,这个值可用来监测豇豆根腐病原菌种群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变化。参试菌株中,61.9%为敏感菌株,38.1%为低抗药性菌株,没有出现高抗药性和中抗药性菌株。因此,只要加强田间抗药性监测,在四川豇豆生产上咪鲜胺仍可作为防治豇豆根腐病的有效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