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3,自引:14,他引:49  
总结了6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成功的主要经验,指出玉米育种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玉米消费量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制约和气候的变化以及国际竞争对玉米育种的挑战,分析了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存在的问题,提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玉米育种水平和育种创新能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从市场推广探讨玉米杂交种选育及种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现阶段玉米育种的一些状况,普通玉米育种仍占育种的主体地位。总结了近些年育种者对普通玉米育种关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的市场推广对育种目标的要求,玉米育种目标应该同市场需求紧密相联系,论述了玉米种业产业化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玉米育种的现状、发展方向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阐述了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包括种质基础、杂种优势模式、审定品种应用情况和玉米育种的基础研究等,提出了辽宁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和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当前贵州省玉米育种形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敏娜  郑常祥  潘家文 《玉米科学》2005,13(Z1):034-036
从目前玉米育种的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分析了贵州玉米育种的现状和成绩。提出今后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仍以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和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加强群体改良,创建新的杂交模式,以及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另外对特用玉米的选育和引种试验应加强力度。  相似文献   

5.
青贮玉米的育种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贮玉米育种的分类、主要性状、种质资源及当前的育种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青贮玉米的育种目标、原理和方法,并讨论了在青贮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青贮玉米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综述了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及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包括玉米单倍体的获得方法、鉴定方法、二倍体加倍方法、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等,并就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现状、发展趋势等作了初步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关于超级玉米育种的目标、选材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振民 《玉米科学》2006,14(1):059-060
研究探讨了超级玉米育种的目标、基础材料的选择与超级玉米的育种方法。总结提出了超级玉米育种的各种具体目标、选择基础材料与杂交后代的标准及提高育种效率的超级玉米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玉米育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中国玉米连年丰收,国内市场供应充足,但未来玉米需求会继续扩大,对玉米生产和育种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回顾历史,中国玉米品种不断提高产量,得益于增强了抗逆(病)性。但在90年代以后,玉米育种目标和育种思路受到困扰。育种者要重视提高品种的抗逆性,通过循环育种和高密度抗逆育种途径培育配合力更高的优良自交系和抗逆性更强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9.
对山东玉米育种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育种理念是育种中的重要因素,对其不同理解是用同一材料选育出不同品种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国外育种水平的差距不断引发育种理念的思考,加深理解育种理念将推动玉米育种的进步。根据目前状况,对山东省的玉米育种资源、育种技术方法、育种目标进行了论述,并对今后山东玉米育种策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以来我国玉米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子育种是玉米遗传育种快速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之一。近些年来,我国在玉米分子育种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综述从"十二五"至今,国内研究者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在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相关性状基因/QTL发掘和基因克隆等方面的新进展,促进玉米分子育种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育种研究中,为提高育种效率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玉米高产育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伟光 《玉米科学》2006,14(2):010-012
论述吉林省玉米单产对全省乃至全国玉米及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我国玉米产量水平低下的原因和东北春玉米尚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并比较了中、美国家玉米品种的差异,提出了高产超高产育种计划:即高产超高产育种方向、目标和选系方法。认为稳产育种与高产育种应同步进行;中低产田以Lan.类群与塘四平头类群为杂优模式对,向适应性强、稳产杂交种方向选育;高产田以Reid类群与旅大红骨类群为杂优模式对,向超高产杂交种方向选育。  相似文献   

12.
旅大红骨种质的改良和利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育成的玉米新品种杂种优势并没有显著提高,在由基因型决定的玉米单产达到一定阈值水平之后,进一步提高单产必须在杂种优势和抗性水平上突破。扩增、改良和创新种质是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高配合力自交系是玉米育种的目标。旅大红骨种质对育种和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为更好利用其抗性好的特点,研究其遗传改良和利用的依据、目标、途径、材料及方法,为继续利用原有的典型杂种优势模式和创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糯玉米育种概况及育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内外糯玉米育种概况和常用的糯玉米育种方法,并对糯玉米育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美国糯玉米育种和生产与糯玉米作为工业原料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种大多属专用化深加工型;当前我国糯玉米主要用作鲜食,糯质资源丰富,但生产上应用的糯玉米品种血缘较为狭窄,符合鲜食要求的品种尚不多。探索鲜食糯玉米育种新方法,育成适口性佳、产量高、抗逆性强的鲜食糯玉米品种,是现今我国鲜食糯玉米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玉米品种的选育策略决定育种工作的成败。根据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实际情况,确定"从拓宽种质基础、丰富遗传多样性入手,改良品种的适应性;把国内种质良好的丰产性与热带、亚热带种质突出的多抗性融合在一起,提高育成品种的多抗性和稳产性能;把成熟早、灌浆快、配合力高、株型紧凑的塘四平头种质与丰产、大穗的旅大红骨种质融合在一起,挖掘育成品种的丰产潜力,改善商品品质"的创新理念,确立"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易制种"的育种目标,结合单倍体快速选系等技术,成功选育出配合力高、抗病抗倒能力强、适应性广的优良自交系齐3925和黄572,杂交育成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杂交种鲁单718。  相似文献   

15.
玉米新品种陕单609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增强适应性为主线,以优异种质引进、创新与利用为基础,坚持"大规模、多地点和持续性"的育种思路,实施多地点、高密度、少施肥和少灌水的技术路线,选育出陕单609玉米品种。陕单609具有高产稳产、耐密植、抗旱、品质优良、产量潜力大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分析陕单609玉米品种的选育背景和育种过程,总结玉米自交系91227和陕单609玉米杂交种的特征特性。玉米品种改良要重视外来玉米种质的利用,强化育种环境的选择压力,创新玉米品种的推广方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AEZ模型我国农作制区划的玉米产量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 ̄1997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玉米生产潜力,并指出了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的最高产量潜力大约是目前产量的2.5倍,这对我国玉米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早四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22  
曾三省  任蕤  刘新芝 《玉米科学》1996,4(1):001-006
优良自交系黄早四是我国玉米育种和种子生产中最重要的骨干材料之一,它具有配合力高、植株紧凑、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突出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近二十年来,由黄早四组配的杂交种,经省市以上审定推广的就有42个,黄早四杂交种累计推广面积达6亿亩以上,每年种植面积在5千万亩以上,为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它组配的玉米杂交种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我国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黄早四还是我国重要的种质材料,一大批黄早四衍生系及其杂交种育成。本文还讨论了优良地方种质的重新筛选改良,杂种优势模式和建立自交系发放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南区突破性高产玉米品种育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南区是中国玉米主产区之一,该区域突破性品种少,自然灾害频繁,单产不高、总产不足。只有不断选育出适应西南生态和生产条件的突破性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推广应用,才能迅速提高西南区玉米单产和总产,满足经济发展对玉米的需求。全面分析西南区玉米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今后的玉米突破性育种目标和技术发展方向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2005年以来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缩短品种生育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从而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现有的参试品种增密空间并不是很大;试验密度范围内中晚熟品种的适宜密度是60 000株/hm2,晚熟品种的适宜密度是52 500株/hm2。参试组合的整体质量反映出优异的育种基础材料匮乏。多抗性和稳产性至关重要,是优良品种得以大面积推广的基础。培育优良品种的基础是完善育种目标、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通过加大种质扩增和改良以及增加密度压力对育种基础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加强熟期相对较短且耐密植材料的积累;提高对品种多抗性及稳产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影响中熟玉米品种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辽宁省中熟玉米品种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9年参加辽宁省中熟玉米区域试验种植的9个玉米新品种相关的农艺性状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玉米新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其变化规律,为玉米农艺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辽宁省中熟玉米品种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百粒重、行粒数、出籽率、空秆率和穗长等;百粒重和行粒数是辽宁省中熟玉米杂交种选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选育中熟玉米品种时,要在保证适当百粒重和果穗长度的前提下,注重选育出籽率高、空秆率低的品种。在高产玉米品种选育中应增强抗倒性、降低空秆率、提高出籽率,适当增加百粒重和穗粗,降低穗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