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桃小食心虫是一种重要的果树食心虫,其饲养技术近年来广为关注。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关于桃小食心虫饲养技术的研究方法,从桃小食心虫的采集到室内人工饲养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桃小食心虫的人工饲养技术,并初步探讨了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2.
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研究进展,包括吡虫啉的理化性质、剂型和对害虫的作用机理,害虫对吡虫啉的抗性概况和抗性机制,吡虫啉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53.
山东省发现二点委夜蛾近似种一双委夜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先后在山东威海玉米田和德州杂草下发现了一种与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 ?schler)]幼虫和成虫形态相似的近似种, 与二点委夜蛾混合发生, 后经中国科学院武春生博士鉴定为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 (Hampson)], 本文将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简单描述, 比较了与二点委夜蛾形态学上的差异, 为进一步研究双委夜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贮存、苹果绵蚜粘贴方式对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的影响,调查了苹果棉蚜蚜小蜂在苹果园的自然寄生率、羽化率。结果表明,10℃贮存1 d、15℃贮存1~2 d、20℃贮存1~15 d对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无影响;苹果绵蚜僵蚜腹面粘贴时,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64.71%)显著高于侧面粘贴和背面粘贴的效果(分别为53.13%和55.94%);7月上旬至9月中旬苹果园中苹果棉蚜蚜小蜂自然寄生率较高(35.46%~53.00%),7月上旬至8月中旬苹果棉蚜蚜小蜂自然羽化率较高(24.62%~37.36%)。  相似文献   
55.
本文室内评价了5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常用化学农药(辛硫磷、噻虫嗪、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与高毒力球孢白僵菌YB8的相容性,并测定了菌药联合使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5种农药对菌株YB8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噻虫嗪和噻虫胺在供试浓度下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5 d时能促进菌株YB8菌落生长,且随着浓度降低促进作用加强(抑制率为-2.26%~-15.69%),10 d时对菌株YB8生长略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0.29%~8.33%);高效氯氟氰菊酯(16.7 mg/L)和高效氯氰菊酯高浓度(30 mg/L)均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孢子萌发率分别为86.87%、86.82%),而低浓度(1.67、3 mg/L)则促进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24.96%、104.10%);二者不同浓度对菌落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高效氯氰菊酯在低浓度3 mg/L时,5和10 d的菌落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64%和-13.11%;辛硫磷与菌株YB8相容性差,随着浓度增加,孢子萌发率明显降低,菌落生长明显受到抑制。5种农药与菌株YB8联合使用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联合作用时农药的LC50值降低,菌株YB8对韭蛆的LT50缩短。因此,生产上推荐菌株YB8与噻虫嗪和噻虫胺联合使用,而避免与高浓度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56.
正西花蓟马属于缨翅目蓟马科花蓟马属,其属于多食性昆虫,能取食大多数的开花植物,危害植株生长,同时还能传播包括番茄斑萎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质量。西花蓟马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包括美洲、日本、以色列、荷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范围内,西花蓟马在2003年于北京被首次报道,之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生危害,逐渐成为我国设施蔬菜重要害虫。烟粉虱属于同翅目粉虱科,寄主范围广泛,还呈现不断  相似文献   
57.
为明确山东烟田烟粉虱的发生状况,为烟粉虱的精准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开展了烟粉虱的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数量自5月下旬逐渐上升,7月中旬—下旬达高峰,7月下旬—8月下旬逐渐降低。在烟草植株垂直方向上,上、中部叶片的烟粉虱数量显著高于下部叶片。烟粉虱种群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均数(λ)分析表明聚集原因是由其本身聚集习性或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引起。本研究还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序贯抽样模型和理论抽样数,并提出了田间抽样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