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本文以嗜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毒株的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获得IBV非结构蛋白5(non-structural protein,nsp5)基因片段后,构建了杆状病毒重组质粒IBVnsp5-Bacmid。IBVnsp5-Bacmid转染Sf9细胞,获得nsp5重组杆状病毒,经(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和Western blot检测到转染细胞表达的nsp5蛋白。进一步从感染的细胞中纯化重组蛋白,并用纯化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抗nsp5的多抗血清,该多抗血清可检测到IBV四川株SC021202感染的DF-1细胞中特异性的nsp5蛋白。结果表明IBV nsp5在Bac-to-Bac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了成功表达,而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52.
从自然生态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建筑质量与设计、社会关系及服务4个维度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森林覆盖率、工业化率、城镇化率、空气质量指数、水质监测和声环境达标率的综合评定选定研究区域,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沱江流域农村人居环境交互性治理进行层次分解,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法)辅助修正打分矩阵,确定指标权重,探究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短板,总体水平较低,提升空间较大。社会主义政策体制下的社会关系及服务得到了民生的肯定。农户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不满意程度最高,综合不满意率达47.7%。当前农户建筑质量和设计较满意。稳步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落实所需政策、技术、资金等,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3.
轮作对土壤肥力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土壤常年风沙侵蚀,土壤质量不断恶化,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连作深翻秸秆还田是当地生产中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农田土壤生态的两种生产模式。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玉米大豆轮作、玉米深翻秸秆还田种植模式和玉米连作处理对比,研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评价两种种植模式技术效果。结果表明,轮作处理显著增加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10%左右,提高土壤孔隙度8%,对土壤物理结构改善具有良好作用。深翻秸秆还田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26%~32%,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值0.4~1.2个单位,提升西部半干旱区地力,改善西部土壤盐碱化。深翻秸秆还田处理更有利于玉米拔节和抽丝期根长生长,有利于茎粗和穗干重的形成,对玉米产量具有显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54.
黑龙江省三、四积温带玉米新品种抗倒伏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适合于黑龙江省东部湿润区第三、四积温带种植的36个玉米品种进行高密植抗倒伏性评价。[方法]试验对玉米的农艺性状、茎秆力学指标和产量进行聚类分析,并验证评价玉米抗倒性强弱的各项重要指标。[结果]通过系统聚类统计方法将品种分为3大类,其中21份品种为高度抗倒性(Ⅰ)、10份品种为中度抗倒性(Ⅱ)、5份品种为低度抗倒性(Ⅲ)。穿刺强度、折断力、单位茎长干物质和茎节直径与茎秆抗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为0.597~(**)、0.948~(**)、0.677~(**)和0.419~(**),可作为评价品种抗倒伏能力的重要指标。[结论]Ⅱ级品种抗倒伏性在增密后变化幅度较小,产量较高,因此可考虑在高密度下种植。本研究结果为黑龙江省主栽区选育新品种提供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真姬菇在藜麦固体培养基上发酵条件.[方法]利用真姬菇菌丝体发酵藜麦,以多糖为目标产物,通过固体发酵单因素试验,对碳源,氮源,碳源、氮源添加量,含水量,时间等条件进行筛选.[结果]最适条件为:糊精作为碳源,酵母粉作为氮源,碳源、氮源添加量为5:1,含水量为80%,发酵时间为20 d.并测定发酵前后生理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56.
<正>近日,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局长在2009中国(郑州)粮食流通高层论坛上表示,2008年我国粮食生产取得稳定发展,粮食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国家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我国  相似文献   
57.
58.
无论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还是有效推动当前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或者让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都需 要得到对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将当地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起来,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主体功能定位,对国土空间开发 格局进行优化,将林业发展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的重点,重视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的积极作用,对 乡村生态旅游业进行全面规划,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两种乡村发展模式之间存在 的关系,然后对二者互动融合发展对策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促进乡村经济持续性发展提供可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59.
采用“推广团队+种植大户+农户”模式在天津市蓟州区进行了白灵菇新菌株TN01示范种植,以及“PE膜+精油+减压”保鲜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结果表明:与原主栽品种相比,优质高产早熟的TN01菌株能实现增产11.16%,生物学转化率提高8%,生长周期缩短15 d;“PE膜+精油+减压”保鲜新技术可有效保持白灵菇的商品性状,使货架期延长28 d。说明TN01菌株及“PE膜+精油+减压”保鲜技术均适合在天津推广,且“推广团队+种植大户+农户”模式能有效提高菇农试种新品种和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有效促进菇农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60.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兴作物。油莎豆可生吃或熟食,也可磨粉用作食用面粉。油莎豆块茎可用来榨油,而剩渣可用来做饲料,其茎叶还可作为绿肥或青饲料利用。因此油莎豆是集粮、油、饲为一体,具有较高综合利用价值的作物。文章主要介绍了油莎豆的优良特性、应用价值及其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并对当前油莎豆种植推广及新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油莎豆|应用价值|组织培养|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